中职语文教学中乡土知识的渗透
2017-05-10丁美刚
丁美刚
职业学校语文课教学如何为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提供服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认为,要使学生全心全意投入到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去,就应该使学生认识自己脚下的土地,并对她产生深厚的感情。因此,我们开展了乡土教育活动,通过课文讲授与乡土知识的融和以及编写乡土知识读本,逐步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游子思乡,是中国文学中的永恒话题之一。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是很重的。故人,故乡,故土,故国,这种情结从我们出生和成长开始就伴随着我们,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种情结也谱写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离开农村走向城市,对生养、培育自己的土地却知之甚少。而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不仅应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应该了解并热爱自己脚下的这一片土地,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去。因此,笔者认为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乡土知识的渗透和教育十分必要。
一、结合教材开展乡土知识教育
现行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编入了相当数量的乡土知识内容,对开展乡土知识教育颇为有利。如果语文教师能够把教材内容与乡土知识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學习的兴趣,也能够使课本知识的学习与乡土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
(—)结合课文涉及的本地知识开展乡土知识教育
在某些课文中,我们常常可以找到一些与本乡本土或周边地区有关的知识,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如,职高语文第三册有一篇孙犁先生的散文《黄鹂》,文章提到最能够展示黄鹂“全部美丽”和“极致”的环境是江南的太湖地区,这也正是我们所在的地区。为了加深学生对黄鹂及其生存环境的认识,笔者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生活的江南地区的环境特点,同时要求学生课余观察黄鹂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对黄鹂及其生活环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文章哲理的把握也就更容易了。
(二)拓展延伸课文内容开展乡土知识教育
《景泰蓝的制作》一文向我们介绍了北京著名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一般而言,学生对景泰蓝的认知程度并不高。为了提高学生对工艺品制作的认识,笔者比较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了本地的工艺品——紫砂壶的有关知识。包括紫砂壶的历史、特点、制作过程,以及紫砂壶与景泰蓝在外形、制作等方面的差异,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由于广大同学的乡土知识相对缺乏,因而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不利于他们的学习提高。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意识,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一)地名来源、各乡镇物产调查分析
一地的地名,大多含义丰富,探寻地名及其由来,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本县的地名,或表明了当地的物产,如煤山,就是因为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太傅”得名,则是因为东晋名臣谢安(官居太傅)死后葬于此。同时长兴有着丰富异常的物产,却依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我让学生进行了一次家乡特产调查.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紫笋茶、青梅、银杏、银鱼金沙泉等名产外,罗列出了夹山杨梅、虹星桥西瓜、管埭扬子鳄等许多平常较少为一般同学所知的各种物产,这对于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收集各地民间故事
了解乡土物产后,笔者又让学生去收集本乡的民间传说,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记录并要向其他同学讲述。同学们收集到了诸如百叶龙的传说、陈霸先的故事等许多有趣的故事。由于本校有一个百叶龙舞蹈队,全体师生也都看过百叶龙这个舞蹈,笔者特意让一个来自林城的同学讲了关于百叶龙的故事。通过同学的介绍,学生对百叶龙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三、编写和使用具有乡土特色的校本教材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对提高相关乡土知识的把握和认识,无疑是十分重要也十分有益的。但是,我们认为,仅有这样零星的教育,其效果尚不够明显,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学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专题研究,组织教师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五篇文章——《可爱的家乡——长兴》、《长兴简史》、《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物产》和《历代先贤》。
后阶段,我们将加大这方面的教学力度,对自编教材进行修订和完善,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努力发挥语文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的作用,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作出更大的贡献。
( 浙江省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3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