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1914文化创意园:色彩斑斓背后的光影交错
2017-05-10张羽
本刊记者:张羽
华山1914文化创意园:色彩斑斓背后的光影交错
本刊记者:张羽
华山门口旧照
导语:新旧概念交替的时候,推翻旧的概念建立一个新的思维是常用的方法。只是所有新事物必定都建立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割裂了新旧关系产生的事物必然是有缺陷的、不完整的。在此基础上衍生的设计与建筑方式的一种——老建筑改造,是完美利用旧事物创造新价值的典范。由此产生的经典案例不胜枚举。台北华山1914文化创意园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范例之一。华山1914文化创意园位于台北市中心的繁华地段。这里的白天与黑夜都交错着斑斓的色彩与人生。走进华山,不仅走入了台北文化的一个窗口,更是走入了自己内心对于旧建筑与新文化交融中的思考和期待。
一、历史变迁
华山1914文化创意园所在地在清朝原称“三板桥庄大竹围”,日据时期根据治台首任总督“华山资纪”更名为“华山町”并沿用至今。华山全区共9.21公顷,园区主体建筑始建于1914年,为日本芳酿株式会社酒造厂,并兴建有樟脑厂,到1930年全部建成,为当时台北中心的地标建筑。光复后由台湾政府接收并继续使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位于台北市中心位置的酒厂1987年因闹区地价飙升以及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难以克服搬迁至山区,华山厂区交还台湾政府。之后又历经多次规划使用提案失败,厂区进入了闲置时期。
整修前中六馆
1997年6 月,艺术家汤皇珍等人意外发现华山非常适合成为一个与城市生活相结合的多元艺文展演空间,于是发起串联文艺界人士共同争取这块闲置的公有地,希望保留旧建筑作为提供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电影的展演空间,并举办各项国际性大型艺文活动,成为一个全民共享文化活动的重要基地。1998年6月,烟酒公卖局将基地的内部份建筑与户外空间委托文化处管理并着手进行规划整修,以提供场地给艺文界、非营利团体及个人。至此“华山艺文特区”正式成立使用,华山进入文创产业初期阶段。
此后近十年时间,华山共举办了千场展演活动,开始以文艺特区的概念烙印在大众记忆之中。2006年华山正式定位为推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旗舰基地,文建会以促进民间参与分三阶段、三区块方式开发华山创意文化园区进行招标,包括“电影艺术馆OT案”,“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期间中心BOT案”以及占地面积最大、修建规模最广的“文化创意产业引入空间ROT案”。2007年6月,由远流出版社、国宾饭店与仲观设计三家公司共同组成的台湾文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获得ROT案“15+10(表现良好可再续10年)”共25年的经营许可权,开始全面
酒厂烟囱
102 规划、设计与修建华山园区。经过两年的全面改建,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今天的“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
华山经过大规模整修后于2009年6月正式开园,包含公园绿地、创意设计工坊及创意作品展示中心,占地72000m2,总投资15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7亿元),分户外艺文空间及室内展演空间两部分,是一个提供给艺文界、非营利团体及个人使用的创作场域,也是一个以文艺为主的专业场地。整个园区充分利用原有的厂房与设计,展现了生态与文化的融合与保护,成为台北生活的一大亮点。
二、园区规划和建筑风格
锅炉室
19世纪下半叶,西方现代化思潮涌入日本。日本建筑师从西方语言中学会了新的技法并疯狂应用于所有的建筑实体的设计与建造中。华山酒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修建而成,其古朴的建筑群包含了当时的日本建筑师对于欧洲建筑的所有美感体验。现在纵观整个华山的基础建筑,仍能依稀看出20世纪初期欧洲教堂、市政厅等各种建筑的痕迹。不过这些建筑作为工业遗产,完全没有思考工业建筑本身的需求,只单纯考虑了建筑文化的交融与冲击。这也是当时整个台湾新建建筑的一个特点。时至今日,华山仍有四个建筑是台北市的“市定古迹”,代表了台湾建筑的一段历史:一个是酒厂的烟囱,是华山酒厂作为台北地理坐标的最主要的原因;一个是正对着忠孝东路的酒精工厂,现在作为园区的服务中心在使用;一个是乌梅酒厂;最后一个是清酒工坊。
华山从酒厂变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整个改造选择了“修旧如旧”的手法,配合历史建筑的整体面貌进行修建,没有建造夸张的、当代的、全新的建筑物。整个改造工程分为两个大阶段:一是自2003年开始,由台湾政府规划,对园区的酒厂建筑在结构上进行安全检查以及补强,这一阶段多为基础性修缮;2007年以后交由台湾文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在原有基础上大规模增加了冷气、冰水、污水、排烟、强弱电等五大管线设备,并根据园区展演需求新建许多公共基础设施、创意空间与造型设计。在文创园的整体规划设计中,大体量空间即原有厂房变为艺术街,占到园区的70%,这是文创园的主体内容;小体量空间即原有的作坊作为商业街,入驻商铺,占园区比例的30%。入驻商铺在对自身运营空间改造时也结合整个华山的特色、结合整个老工业遗产的特色进行,这确保了文创园的整体风格。
锅炉室改造的展厅
艺术生活节
三、运营与活动
华山文创园为股东制,由远流集团董事长王荣文先生投资,加上之后吸引的一些民间资金组成。作为综合性的文化创意园区,华山文创园以“商家入驻+空间租赁”为主要经营方式。入驻商家多为艺术氛围浓烈的商铺,不仅能够提供商品和服务,也能提供艺术和文化体验,除日常经营外,还举办展览、讲座、节庆等活动,有效增强园区互动。
除去商家店铺,华山更多空间都向外提供租赁,这是文创园的主要活动内容来源。这些空间场地提供给各种文艺团体、学生团体、一般机构预约使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艺术品展览、教育展览、影展、摄影展、主题市集、音乐会、发布会、体验活动等。据统计,华山2007年——2008年每年有3、400档的演出、活动,而到了2014年有1500档,每周末至少有两万人在园区活动。华山秉持“一本大书、一个舞台、一种风景、一所学校”的理念,力求让每一个活动都成为一道风景,每一个内容都成为一次的生活课堂,为大家留下重要的人生印记。这一切,让沉寂近二十年的工业遗产,得到了最好的变化。
“简单生活节”(Simply Life)是华山文创园的一个重要活动。它是由李宗盛、张培仁等人策划发起,自2006年12月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的文化活动。“做喜欢的事,让喜欢的事有价值”,简单生活节集中了音乐舞台、书友交流、创意集市等几种业态。除了众多音乐人的表演,还汇聚了各类创作者、农地上的个体耕耘者、服装生活制品的设计人员、意见领袖等等。“简单生活节”鼓励大家关心环境、吃干净的食物、喝干净的水、穿没有化学的衣服、爱护地球。乐活(LOHAS)的概念是也由此推行在在台湾。2014年,“简单生活节”跨越海峡来到上海,首次进驻内地市场。这是由活动推动生活的典型范例,是华山文创园作为文化创意传播与发展基地的最好体现。
四、创意与名牌
华山1914文创园之所以如此成功,与它的创意经营息息相关。
华山十分注重通过活动的策划营销自己。2010年中华电视公司《熊猫人》唯一一场慈善公益见面会就在此举办,总导演周杰伦首次现身该活动。2010年4月11日,华山文化园区规划的台湾本土设计师礼品专卖店开幕,推出自营品牌1914 Connection礼品,以品牌专卖店的形式推动台湾本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除此之外,华山创意园区每年还会举办毕业设计展,向院校毕业生征集展览作品。
酒精工厂高塔区日景
“策展人制度”是华山经营理念重要的一部分。以华山实际情况通俗来讲,就是“店中有展、展中有店”这样一个概念。展览本身是把策展人根据一个主题所做的所有研究集合在一起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展览包含展览本身,又包含展览延伸出来的其他跨界的可能性。举个例子来说,你刚刚看完一个特展,还有一个卖店可以满足你对于这个特展的收集和喜爱的欲望。这样一个“特展+卖店”就是策展人所做的整体策划。“策展人制度”贯穿在整个华山园区的会议、展览、表演还有店家的业态当中,它的丰富性超越他们原本的产业属性,带来了文化与经济的双重效益。
五、现在与未来
华山文创园的理念是希望成为台湾文创新门户,让更多前来观光的游客认识台北、看见台湾。在文创园内不仅有提供会议、展览和演出的空间,还接纳海内外人士举办演讲、论坛、沟通想法、交流观念。园区内不乏展现最“台湾味”的各种创意市集,更加吸引人眼球的是许多明星将工作室设置在园区里,引发所谓“明星效应”。华山的夜晚与白天一样充满魅力。众多明星选择在此地举办唱片、影视等发布会或见面会,各种大型活动应接不暇。
华山园区位于台北市中心的忠孝东路边,又是八德路与金山路的三岔路口,距离台北火车站步行只要十分钟的距离,是台北市的精华地段。之前因为酒厂闲置而萧条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自07、08年华山开园以来,整个周边的商业机能又振兴、活络了起来。因为铁道地下化的关系,华山保留了一块四公顷的草地,再加上原有的自然植物和历史建筑,形成了人与自然、与历史、与城市友善相处、和谐发展的形态。这不仅是对工业遗产活化再利用,也是对周边社区的生态的保护,同时也是文化的保存与传承。
“用过去的资源,去看待我们的现在与未来。”是我们现在人的态度,也更应该是行动。
华山1914文化创意园:色彩斑斓背后的光影交错
责任编辑: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