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妊娠病慎用药之运用古今有感※
2017-05-10宋志洁傅金英
● 宋志洁 傅金英
妇人妊娠病慎用药之运用古今有感※
● 宋志洁1傅金英2▲
对于妊娠期患病妇人,临床中医者多顾忌妊娠禁忌药,弃川芎活血行气之品及附子、肉桂、半夏等辛温之品不用。返观《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篇中,医圣张仲景用这些慎用药治疗妊娠癥病、妊娠腹痛、妊娠呕吐等,达到了治病安胎的目的。近代医家亦应用峻下、祛瘀破血药物治疗妊娠期妇人病症达到祛病安胎的目的。古今医家用实践证明“去其所病,便是安胎之法”“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临床中针对妊娠期患病妇人,医者应当机立断,有病治病,不可过于拘泥禁忌。
妊娠 慎用药 《金匮要略》
妇人妊娠在用药上有着诸多禁忌,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中药都应禁用或慎用。临床上对于妊娠妇人,医者往往恐川芎行气活血导致出血,习惯弃之不用;又往往拘于“胎前宜凉”而畏用附子、肉桂、半夏等辛温之品,并将其归为妊娠禁忌药[1]。吾读《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却见医圣张仲景用其来治病安胎,不禁由此心生感慨。
1 《金匮要略》运用慎用药治疗妇人妊娠病
2 近代临床运用慎用药治疗妇人妊娠病
近现代医家亦有应用峻下、祛瘀破血药物治疗妊娠期妇人病症达到祛病安胎的目的。冯化驯老师治疗阳明腑实之妇人妊娠急性腹疼,以攻法克邪,通肠泻便为法,用大承气汤加减,患者服药后约2小时泻下粪便,疼痛消失;治疗热邪内结,气血郁滞之肠痈(阑尾炎),以清热解毒,通肠泻便,辅助活血化瘀之法,选用大黄牡丹汤加味,患者服用2剂后腹痛身热完全消退[3]。夏桂成老师治疗妊娠妇人多发性子宫肌瘤引发的腹痛,拟化瘀消癥之剂加桂枝茯苓丸,患者服用1周后腹痛缓解;治疗命门火衰,冲任不固之胎漏、胎动不安,用附子、肉桂、黄芪、当归、熟地及菟丝子等药物以温壮命火,益气养血安胎,1剂血止[4]。周连三老师治肾寒阳微、胞宫失于温煦之妊娠妇人少腹冷痛,用炮附子、人参、茯苓、白芍及白术温经散寒,扶阳抑阴,10余剂后少腹冷痛、小便清长等诸证皆除[5]。陈芝高老师治疗脾肾阳虚,气机不匀,水气凝聚而成的子肿,用附子、党参、干姜、当归、川芎等诸药温肾阳、健脾运、养血行水,10余剂后溲畅肿退[6]。林善星老师治疗虚寒恶阻,用干姜妊娠半夏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6剂而愈[7]。以上患者均为妊娠期间患病,冯老师施用了攻法克邪、活血化瘀等法,采用了通泄攻下的大黄、芒硝及活血逐瘀的桃仁;夏老师应用化瘀消癥、温壮命火等法,采用了活血逐瘀的桃仁及温阳的附子、肉桂;周老师治疗应用温经散寒之法,采用了大剂量炮附子;陈老师应用温阳健脾、养血行水之法,采用了附子、当归、川芎等;林老师应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法,采用了半夏。诸位老师对症治疗,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并没有因为服用峻烈攻下药物损伤母体及胎儿的健康而引起流产之不良后果。
3 讨论
笔者从《金匮要略》及近代医家临床实践中方才真正体会到《妇人规》所讲“去其所病,便是安胎之法。故安胎之方,不可执,亦不可泥其月数,但当随证、随经,因其病而药之,乃为至善。”《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黄帝问曰:妇人身重,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帝曰:愿闻其故何谓也?岐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张景岳注解说:“重身,孕妇也;毒之,谓峻利药也;故,大积大聚之故,有是故而用是药,所谓有病则病受之,故孕妇可以无陨,而胎气亦无陨也。身虽孕而有大积大聚,非用毒药不能攻,攻亦无害,故可犯也。然宜但衰其大半,便当止药。药或过用,则病未必尽胎已受伤,多致死矣。”以上论述了妊娠妇人患病的用药原则。妊娠病积聚邪实,非峻烈之品不足以去其邪,非邪去不足以安其胎,虽用之而无妨母体胎儿,所谓“有病则病当之”,但需要掌握衰其大半而止的法度。临床学习中,往往见医者拘泥于禁忌、慎用药,对于妊娠期患病妇人断不用活血化瘀、峻下之品,却不晓妊娠期积聚邪实之病,唯峻烈之品方可以去,唯邪去胎方可以安。故治疗妊娠期间疾病,应明确辨证后,当机立断,有病治病,不可过于拘泥禁忌;再则,注意中病即止,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
[1]高 涛,何佳林.何佳琳应用“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原则治疗妊娠病验案[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4(8):964-966.
[2]张建荣.金匮妇人三十六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7-129.
[3]冯化驯.“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临床考实[J].河南医学院学报,1981,16(3):494-496.
[4]时燕平,夏桂成.浅谈对妊娠“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的认识[J].湖北中医杂志,1998,20(5):23-24.
[5]周连三.医案二则[J].河南医学院学报,1979,14(4):11.
[6]陈芝高.附子汤加味治疗子肿[J].浙江中医药,1979,14(10):388.
[7]林善星.应用干姜人参半夏汤的一些经验[J].中医杂志,1964,13(9):31-32.
中医文化
敦煌古医迹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窟内五万多平方米的壁画是我国的珍宝。这些壁画中,有不少画面描绘了古代医药卫生的情况,为我们考证和研究古代的医疗卫生提供了文学之外更加形象的资料。
莫高窟北周第二百九十六窟的《福田经变》图中有一幅一千多年前的诊断图:患者在两个家人的搀扶下半躺着,下半身盖着护巾,一位老医生一手扶拐,一手为病人诊脉。两个家属头略前倾,以期待的目光看着医者,其中既有对医生的信任,也有对病人的担心;老医生神态静默,正全神贯注地把脉,探寻病源。这个画面与我们今天的中医诊病极为相似。
盛唐第二百一十七窟有一幅壁画描绘了抢救患儿的场面:母亲抱着得了急病的孩子,如痴如呆地望着他,心痛万分,一旁守着的老妇人,面带焦急;侍女双眉半舒半蹙,扶着一位年高执杖的老医生从院中走来;医者表现出了抢救患儿的急迫,边大步赶来边望着患儿,准备救治。整个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恰到好处。
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No.2015ycx006)
河南中医药大学(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