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湘楚绘画形式及文化心理

2017-05-10段湘华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科研管理处410100

大众文艺 2017年8期
关键词:潇湘湖湘绘画

段湘华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科研管理处 410100)

徐健美 (长沙市衡岳心理学研究院 410000)

古湘楚绘画形式及文化心理

段湘华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科研管理处 410100)

徐健美 (长沙市衡岳心理学研究院 410000)

天真浪漫的楚文化和沉雄深厚的汉文化在湘楚这片灵杰之地源起、盛行,造就了“独立创新”、“敢为人先”“率真浪漫”等文化心理特质。湖南特有的地理环境,神秘的湘楚之地蕴含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养育了易元吉、髡残这样敢为人先的旷世奇才,也流传下许多典雅的古典绘画精品,董源的《潇湘图》,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周臣《桃花源图轴》,文征明《湘君湘夫人图轴》,仇英《桃花源仙境图轴》无不彰显着独特的湖湘文化心理渊源与“潇湘”意境美学。

湘楚绘画;艺术形式;文化心理

地域文化心理由于不同地域,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历史等不同而形成的地域文化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湖南自古被视为蛮荒之地,生存条件相对恶劣,在古代是穷山恶水,夏季酷暑难耐,春秋冷热无常。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湖南人磨练出了霸蛮悍勇的性格。凄婉的神话传说,唯美的屈骚传统,优雅的隐逸之风,宋明理学以及近代的湘学,岳麓书院千年学府,“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形成独树一帜的湖湘文化特色,为湘楚艺术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语境。天真浪漫的楚文化和沉雄深厚的汉文化在湘楚这片灵杰之地源起、盛行,造就了“独立创新”“敢为人先”“率真浪漫”等文化心理特质。并形成独特的潇湘意境美学。

一、湘楚绘画艺术形成的地理因素与文化意境

湖南全境有着独特的地域特征,不同于北方大山的气势磅礴,西北地区连绵不断的黄土高坡和窑洞建筑。也不同于西南地区多样化地形,湘西部地区崇山起伏,峻岭密布;湘中地区,多分布于丘陵山峦,连绵起伏;湘南地区群山盘绕,湘北水网纵横交错,东部宽阔湿地。湖南大部分疆域位于洞庭湖南边,湘江连接南北疆域,因此又被称为“湖湘”。楚地又称为芙蓉国,荷花遍地盛开,荷花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是文人推崇的高贵品德,其佛教色彩体现着超脱与慈悲。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楚国,湖南本土文化就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楚文化,唐宋后政治中心南移,逐渐形成特有的“湖湘文化”。

明代徐霞客到此作过实地考察,据其《楚游日记》载:“潇之东岸,即湘口驿。有古潇湘祠,祀舜帝之二妃。”中国古代对潇湘的描绘,最早可以追溯到娥皇、女英与舜帝的坚贞爱情。“帝子潇湘”传说见于《山海经》,为了追随南巡的舜帝,“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屈原在他的放逐生涯中,曾一度漂泊于洞庭,行吟于潇湘,将自己的美学理想融入《离骚》、《九歌》等诗篇。其“上下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贞精神,使之成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九歌》中的《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二妃与舜等经典的楚文化意象渲染的凄怨悲愤,渔父、桃花源意象传递的清新悠远、淡泊超脱,构成湘楚文化悠久浑厚的文化内蕴与浪漫、幽美。

何谓潇湘?“潇者,水清深也”[《水经注》]。潇水,发源于湖南永州市宁远县九疑山,是湖南母亲河湘江上游的第一大支流。“湘水,出零陵阳海山,北入江”[《说文解字》]。“潇湘"意味着湘水所滋润的南楚大地与楚民创造的湘楚文化。这种潇湘意象中特有的“客旅之愁”“望归之情”“渔隐之乐”表现在音乐、宗教、风俗、文学上都有其鲜明的识别度,《楚辞》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的源头,《楚辞》中的渔父是中国古代隐者的典型代表,渔父所追求的自由、超脱的感情,体现了老庄的道家思想。从战国秦汉的宋玉、贾谊、蔡邕、王逸到唐代李白、柳宗元等诗人都曾经在诗文中用到“潇湘”以抒情怀。这样的优美诗句很多,如“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月换星移诗永在,潇湘不歇杜翁歌”,“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等。

二、湘楚画家文化心理解读、绘画的典型题材和表现风格

1.古代湘楚画家“独立创新”“敢为人先”的典型特质与客居湖湘的诗画家“率真浪漫”的典型特质解读

古典本土成就突出的画家具有代表性的有易元吉与髡残。易元吉,北宋专工猿猴画的画家,他将猿猴獐鹿的生活习性揣摩于心,注重“写生”,他的猿猴画活灵活现,不但“形似”,更是“神似”,将猿猴的情绪神态做拟人处理,这是中国人物画“传神论”在动物画上的新突破,新发展,体现了湘人敢为人先的气魄与坚毅。他的獐猿画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一流的水平,且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开拓绘画题材的意义。

清代四大著名画僧之一的髡残是湖南武陵人,他自幼就爱好绘画,年轻弃举子业,20岁削发为僧,云游名山。30余岁时明朝灭亡,他参加了南明何腾蛟的反清队伍,抗清失败后避难在常德桃花源。战争的烽火迫使他避兵深山,他这段在古刹丛林的经历,对大自然的博大意境,有着深刻的领会和观察,他学习前人的绘画技法,同时敢于翻新,“变其法以适意”,并以书法入画,不做临摹效颦,仰人鼻息。《溪山秋雨图》是他众多山水精品绘画中的一幅佳作。画的是以一处普通溪水山涧,深山农家,古木流泉,高人独坐,体现出一派野逸之趣。技法上运用了湿笔晕染山坡,滋润墨色使山峦显得浑厚沉静,树林运用焦墨进行勾点、干擦,使树木显得苍劲秀逸,构图饱满有力,重山复水,繁密中透着疏灵。黄宾虹评价他的画,别具一格,另有新貌,有着不同于他人手笔的特色。

屈原曾行吟于潇湘,将自己的美学理想融入《离骚》《九歌》中,体现出浪漫率真的诗意情怀。旅居湘楚之地的历代诗人、画家很多,留下很多迷人的经典作品,继承了这份浪漫率真的潇湘意象。最早宗炳就“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作《画山水序》,提出“佛国最伟”,将佛与道的精神融合到山水画的创作,观山水画,体圣人之道,才能“卧游”与“畅神”,他发现山水之美,能陶冶人的性情,涵养人的心胸。老庄的“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与隐士思想形成了素朴的水墨山水美学。王维曾游湘楚留下“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他的画富诗意,境界优美,他的水墨风格影响了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历史。世乱时,文人多倾向逃亡蜀地,途径湘楚,留下不少隐逸题材,佛道题材,山水题材的画作,追求“恬静”的隐逸生活。从唐代开始逐渐形成“潇湘”意象的绘画题材,宋代得到更大的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有宋迪《潇湘八景图》、苏轼《潇湘石竹图》、米友仁《潇湘奇观图》,黄公望的作品流传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有《九峰雪霁图》等。潇湘图的盛行使得题画诗中潇湘意象频繁出现。

2.湘楚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先驱

楚文化强调华丽神秘的艺术特征,在马王堆彩绘艺术中自成一体,其图形风格表现为秀丽中带有灵气,色彩鲜艳华贵,表现出特有的生命力和贵族气息。长沙的公元3世纪的两幅帛画《人物龙凤》和《人物御龙》,是最古老的帛画作品。帛画构图复杂,人物形象和龙凤形象概括简练又生动传神。采用淡墨起稿,再平涂上色,以墨线归纳,墨色渲染浓淡相宜,画面制作精良,大量的朱砂、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设色,经过几个世纪,至今画面色彩仍明丽鲜艳。画面表现的是在龙凤的引导下亡灵升天成仙的愿景,彰显了楚文化的浪漫与对生命的通达乐观的态度,人神交融体现了的生死的超越。

东汉造纸发明者蔡伦的故乡在耒阳,湘楚绘画中较早就善用纸作画,滩头年画的盛行可能就源于此,滩头木版年画的色彩也极具楚文化特色,艳丽、鲜明,体现着欢快而热烈的情绪。常用的颜色有黄、绿、蓝、桔红、玫红、煤黑等。大面积的橙红、奶黄、深玫瑰红与清亮的群青、翠绿色彩对比强烈,色彩斑斓、极富视觉美感。

3.“潇湘”意境美学创作中的湘楚绘画艺术表现

蜀地山水画一代宗师孙位,画风简逸,南方绘画风格多来自他的影响,生活在江南的董源,其山水画对南方绘画也产生巨大的影响,他的风格平淡天真,《潇湘图》卷是据《宣和画谱》记载中“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的描述而绘制。虽然董源的经历不可考,但他的披麻皴、点苔法、矶头法,拙朴平实;画的湖水氤氲苍茫,雾气淋漓。画面表达的情趣、思想、美学、笔意、墨韵、书法、皴法等绘画语言和表现技法是对湘楚之地理环境客观再现,流露着离别伤怀之情。《潇湘奇观图》中,米友仁利用笔墨在宣纸上的淡墨变化,及时捕捉到心中的奇观景象,映人眼帘的便是浓云翻卷的景象,局部远处的山峦似隐似现,山峰从云端中显现,几间屋舍若隐若现,一种幽远之境深人心境。他作画独创的“米点”风格更能显示出潇湘的迷蒙浪漫的神采,并表现出萧条淡泊的意象。明代苏州的周臣画法严整工细,笔法绵密萧散,他的《桃花源图轴》中渔夫村舍,远山耕夫,用浅绛渲染,认为刻画细腻,山石大刀阔斧,动静相宜,富有韵律美感。

绘画作品中的潇湘已成为以湘楚抒发情怀的文学艺术符号,成为一个抒发悲怨和描绘理想境界的抽象的概念,关注于思想情感的表达,将真山真水描绘成可居可游的心灵寄托,湖湘地域文化隐含在潇湘图式的意象美之中,并且以道和禅的审美情趣为宗,讲究画意和心灵的境界认同。

三、湘楚绘画艺术形式中潇湘意境美学的心理成因

以“潇湘”意境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将画、书、诗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表达绘画作品,使湘楚绘画艺术浸透这深厚的文化底蕴,画卷中传递着老庄道家哲学,沉淀了清明悠远的感悟,体现着山水画追求超凡脱俗,幽逸出世的情怀,总结其绘画艺术形成的心理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贬谪情怀的深远影响

湘楚之域自汉代始,远离都城,属蛮荒之地,而成为流放之所。唐宋时代随着政治斗争的加剧,被贬官员人数众多,湘楚地区山深林密,地湿瘴重,王昌龄、柳宗元等许多文人都曾流放至此,流放湘楚之地的痛苦体验加深对生命的感悟,他们的文化艺术创作使湘楚大地蒙上了一层贬迁者的悲怨与缱绻恻怛,这种贬谪情怀源自屈骚,屈原的人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精髓。他因忠诚而被放逐,成了贬谪文学中的原型。屈原代表了一种精神,虽然遭受挫折,常是苦闷和忧愤的,但仍能积极入世,不屈不挠的抗争。自屈原、贾谊始,至隋唐,众多入湘流寓文人都写下许多有湘楚地域特有的“潇湘”意象的文学作品,使得湘楚之地成为一个充满丰富的伤怀情愫的地理空间。

2.神话传说的浪漫渲染

湖湘灵秀的山水,古老而神秘的崇巫习俗,孕育了许多美丽浪漫的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盘古的身体幻化出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树木花草,而他的左臂化作的便是湖南的南岳衡山。“蚩尤”是湖南苗族人的祖先,苗族民间有许多传说故事,歌颂蚩尤作为苗家英雄远祖对苗族文化的巨大贡献。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到南方巡视,为民治病,采药来到湖南,日遇七十毒而不缀,最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相传后羿张弓搭箭,向那9个太阳射去,据说一个太阳就落到了湖南郴州汝城境内,形成了一条热水河。还有盘瓠与辛女的传说,湘妃的传说等等。明代文徵明作《湘君湘夫人图》轴(图1),画面上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前者手持羽扇,侧身后顾,形象古雅,体态修长,长袖飘逸,神情生动。衣裙曳地,用游丝描,于精熟中见稚拙,略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古朴。

3.“渔隐之乐”是古典湘楚绘画艺术始终贯穿的价值体现

湘楚大地自古就有归隐避世的传统,楚地隐逸之风盛行,安贫乐道,追寻着淡泊、宁静、悠远的心态。这是归隐山林的理想去处,比如对仕途失望来到潇湘之地隐居的隐逸之士,陶渊明理想的避世王国桃花源就在武陵。这里的青山绿水与平静的生活也给人们带去了一丝闲适的快乐。《渔父图》《草堂图》等、《桃源仙境图》(图2)即描绘了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陶渊明描绘了人们理想中的隐居胜地,画面远景峰峦耸峙,山间白云缭绕,殿宇楼台隐现有致;前景以石青、石绿色,浓丽明雅,皴染细密,清泉沿石壁顺势而下,古松、桃花树,三位白衣高士抚琴清谈,书童随侍,高山流水回荡在树间。

综上所述,湖南特有的地理环境,神秘的湘楚之地蕴含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养育了易元吉、髡残这样敢为人先的旷世奇才,也流传下许多典雅的古典绘画精品,董源的《潇湘图》(图3),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图4),周臣《桃花源图轴》,文征明《湘君湘夫人图轴》,仇英《桃花源仙境图轴》无不彰显着独特的湖湘文化心理渊源与“潇湘”意境美学。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添加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4.

[2]寿勤泽.中国文人画思想史探源[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9.

[3]朱汉民.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基因[J].求索,2014(1):31.

[4]寿勤泽.中国文人画思想史探源[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9.

[5]申剑飞.易元吉猴画艺术赏析[J].遵义师范学报,2015.5.

段湘华,1976年12月,女,湖南邵阳武冈人。美术学硕士研究生,讲师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女性油画家学会委员,湖南省女画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目前任职于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科研管理处。

附图:

湖南省长沙市哲学社科规划一般课题委托项目《湘楚绘画形式及文化心理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csskkt36

猜你喜欢

潇湘湖湘绘画
人间最美是潇湘
我是湖湘儿女
咏“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
小小潇湘上学记
潇湘之梦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不到潇湘岂有情
源可寻而濯我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