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尔沁蒙古袍制作技艺与研究

2017-05-10成格尔内蒙古师范大学010020

大众文艺 2017年8期
关键词:科尔沁蒙古蒙古族

成格尔 (内蒙古师范大学 010020)

科尔沁蒙古袍制作技艺与研究

成格尔 (内蒙古师范大学 010020)

科尔沁蒙古袍是蒙古族服饰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服饰之一,在历史进程中,受到清朝政治的影响,其服饰形制与满足旗袍极为相似。本文从历史出发,通过田野调查以制作与刺绣两方面对科尔沁蒙古袍进行深入了解与研究,探索其艺术与文化价值。

科尔沁;蒙古袍;制作技艺

本文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科尔沁蒙古袍制作技艺与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CXJJS15071

一、科尔沁蒙古袍现状

1.历史

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之前,蒙古草原上有许多部落过着游牧的生活。相似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使得他们的服饰也具相似的特征。元朝建立后,蒙古族吸收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文明,继承并很好发展了中外工艺技术,使蒙古族在各个方面都有巨大进步。同样蒙古袍的制作技术、面料和款式也有非常大的提升。1368年,元朝灭亡,大明开国。元朝统治者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蒙古族又回到草原上生活。北方草原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加之明廷对草原的封锁蒙古族服饰向简单、大方的方向发展,部落服饰特点开始显现。清时,清廷对蒙古族施行“分而治之”的统治,在基本不破坏蒙古游牧民族分封制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盟、旗制,主张旗与旗之间的服饰差异,促进了蒙古族各部落蒙古袍的不同形制,出现了巴尔虎、科尔沁、乌珠穆沁、鄂尔多斯等具有不同特点的部落服饰,直到清末部落服饰特点基本定型。

清朝政府为了稳固政权、强化对蒙古地区的统治,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与科尔沁蒙古部的联姻,这种联姻成为政治上的稳定因素,造就了满蒙血缘上的纽带,同时也促进了双方的文化交流。因此科尔沁蒙古部的服饰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科尔沁蒙古袍在蒙古族服饰原有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了旗袍的特点,尤其是女袍更具旗袍的特色。下摆减小,并有长长的开衩,以便使活动方便。在袍子的袖口和长坎肩的领口、开衩以及前身都有大面积手工刺绣装饰,整体感觉与满族的旗袍很相似,也恰恰证明了科尔沁蒙古袍渐渐容纳了满族服饰的精华,服装日趋多样化。

2.科尔沁蒙古袍的传承人及相关情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科尔沁地区蒙古袍已经很少看到了,即便在牧区,只有一些老妇人还穿着传统的科尔沁蒙古袍,逢年过节、举办婚事以及那达慕大会时有些人还会穿戴华美的科尔沁传统蒙古袍,年轻人则更乐于接受现代服饰。在城市,穿着传统蒙古族袍主要在舞台、新婚宴会或是一些活动上,还有一些手工制作的传统科尔沁蒙古袍用作收藏。由于传统的科尔沁蒙古袍的绣花非常复杂、费工,制作一套女式蒙古袍和长坎肩的刺绣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因此价格昂贵,穿着的人非常有限。现在多数年轻人对手工刺绣不感兴趣,掌握这项技术的人越来越少,面临失传的境地。所以对传统科尔沁蒙古袍制作技艺的调查与研究是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手段。

在田野调查中,我们走访了两位科尔沁蒙古袍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色日吉玛和斯琴高娃,色日吉玛老人是科尔沁刺绣传承人,斯琴高娃是传统科尔沁服饰传承人。70多岁的色日吉玛从小就跟母亲学习刺绣,从姑娘时便以针线活作为自己手工艺和家务的基本能力,她的母亲又是跟着姥姥学习,就这样一代一代的把科尔沁刺绣技法传承下来。斯琴高娃出生于科尔沁左中旗,1983年开始向当年哲里木盟民间著名艺人胖丫头和萨木嘎学习民族服饰传统制作工艺,后来又到现代服装技校进行系统学习,在掌握传统技艺和现代技术的同时,身为创承人的斯琴高娃创办了自己的民族服装厂,为传统科尔沁服饰提供了保护与传承的基地。

二、科尔沁蒙古袍的基本形制与制作技艺

1.面料与款式

受清政府的统治以及满族文化影响,科尔沁部女子服饰与满族旗袍略有相近。科尔沁部女子坎肩分短坎肩和长坎肩,以田野调查中斯琴高娃收藏的蒙古袍为例,图一为科尔沁女子单长袍,形制为立领右祍斜襟,两边侧摆有明显的高开衩,衣缘处有4-5层的库锦镶边,凸显了浓重的民族地域文化色彩。因蒙古族对自然的依赖与热爱,认为万物皆有灵,所以对这些事物赋予了神灵的色彩,运用在服饰以及生活用品中,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坎肩的颜色多选择黑色和青色的深色缎子或棉料,这使科尔沁刺绣更加清楚的展现在众人眼前,光彩夺目。

图一

2.结构

图二

图三

3.制作技艺

(1)制作流程(流程图)

(2)刺绣

刺绣是科尔沁部的蒙古族最为喜爱和擅长的装饰手法,其方法多种多样。传统的刺绣方法有盘绣、贴绣和双针刺绣,盘绣的方法使用较多,也比较普遍,主要是将设计好的纹样先画在纸上,按照画好的形态裁剪摆放到合适的位置,再用针线随纹样边缘进行刺绣,这种方法常见于服饰和配饰当中。还有一种直接绣的形式,是刺绣人不经纸笔的构思,直接在面料上进行刺绣,这种方法较为随性,也凸显了蒙古族自身的性格特点。贴秀的刺绣方法是先设计好纹样,选择合适颜色的各种面料,将纹样画到布上,沿画好的边缘进行裁剪,再摆放在要刺绣的位置用经过缝边、锁边的方法绣于底布。双针刺绣以两只针上下交替的刺绣手法进行,每个部位的刺绣都由多种针法组合完成。

三、刺绣图案

1.刺绣纹样的传承

从忽必烈进军中原建立元朝开始,各地域服饰在这个时期得到交融。元统治者开始吸收不同民族生活、饮食以及服饰上的特征,对不同文化形态也保持着较为包容的态度。民族的融合使江南刺绣的精巧细腻吸引了蒙古族在蒙古袍上的想象,蒙古族在借鉴和利用先进的汉文化的基础上把本民族的刺绣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又因生活习惯和性格的原因,蒙古族刺绣不像汉族刺绣那样细腻、精致,刺绣图案也多以花草虫鸟和民族信奉的图腾为主。随着满清政府的统治和科尔沁地区蒙古族与清朝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使科尔沁蒙古族吸收了部分满族服饰特点的同时,刺绣图案上也有所改变,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尔沁刺绣纹样。

2.部位与纹样

科尔沁刺绣与纹样是相辅相成的一种关系,每种纹样都有着独具特色的寓意,是蒙古人对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遗迹,人们擅长将不同的纹样组合搭配在一起,装饰在衣食起居的方方面面中,可见纹样对科尔沁服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寓意将不同的纹样组合在一起,绣在合适的位置是很有讲究的。图一中主要以花草类纹样为主,在服装的斜襟部位有杏花纹,衣身部位有荷花,大袖的袖口边缘有牡丹纹装饰,每一种花纹都与卷草纹相互结合,为服装整体增添装饰效果。

3.纹样的含义

草原人们依存于自然,依附于自然,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充满着崇高的敬畏,刺绣素材多来自于大自然中,也是草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祝愿。又因蒙古族对藏传佛教的信仰,也将一些宗教纹样装饰在服饰中来保佑自己和家人,使刺绣纹样意义深远。

花草类纹样中,杏花象征着早春,牡丹代表富贵快乐,葡萄纹是祝福工作成就和丰硕成果,卷草纹代表着吉祥和团结,梅花作为北方冬季开放的植物代表着高洁,有五福吉祥之意。在图一的服装中,分别选用的纹样表达、传递了女主人内心的想法和祝愿,也体现着蒙古族妇女对服装赋予的特殊情感。

四、结语

科尔沁蒙古族作为草原上的一个分支部落,历史久远。其独具特色的服饰装饰特点,给世人展现了丰富的艺术价值。科尔沁刺绣与蒙古人的性格融为一体,粗犷、随性。勤劳善良的草原妇女们,用一针一线在蒙古袍上描绘着草原上万物的千姿百态,它像一幅幅画卷记录着草原上的兴衰,也为后人留下许多艺术和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科尔沁蒙古蒙古族
《蒙古秘史》中的奶食文化研究
“神灵沟通”的秘语——科尔沁蒙古博神歌艺术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科尔沁永恒的眷恋
蒙古靴
“科尔沁杯”读者园地摄影月赛入选作品
蒙古正式废除死刑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