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

2017-05-09傅生文

速读·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实验者输出量步长

傅生文

一、提出的问题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中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准备活动,不仅可以克服内脏器官的惰性和提高运动器官的能力,为课的主要教材做好生理上的准备,而且还能发展身体素质,培养正确身体姿势,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各项运动技术。准备活动还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时间仅8—10分钟,又多是全班集体进行,因此必须经过周密思考,充分准备,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绥安中学9年7班男生26人,女生18人,平均年龄16岁

为了能客观地反映所需要各项指标,解决实际问题,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定实验对象,哲学学生已经具有两年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对于体育方面的姿势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故此实验前未曾告知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何,以便所得材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研究方法

(1)实验法,经实验所得的各项指标的数据运用体育统计学的平日对实验法自身对照T检验来进行统计处理。

(2)实验时间:2014年9月—11月(每周两节体育课)。

(3)实验指标:心率、体温、血压(使用电子简易计量)。心搏量、心输出量,50米跑成绩、实地丈量步长。心搏量用斯塔尔公式换算。即:每搏量=100+0.5脉压-0.6舒张压-0.6年龄。

(4)实验步骤:先测安静时的各项指标,其次测准备活动后指标,在此同时进行教育学观察实验者运动后的感觉、情绪、出汗、呼吸、脉搏的上升幅度等加以综合评定。

3.准备活动的内容

(1)实验者在实验前休息3分钟左右,然后慢跑5分钟,每分钟大约以160米—170米的速度进行,用秒表计时。

(2)跑完5分钟后由实验者自己作各种徒手体操,要求上下肢都要做,有节奏性,不停顿的练习3分钟。

(3)做完成后即测定脉搏、血压、体温,2分钟内完成。

(4)测定生理指标后,再用3分钟左右准备后就测50米跑运动成绩,丈量步长。

三、结果与分析

1.准备活动对脉搏的影响

心率平均数从67.5次/分增加到准备活动后的107.2次/分。P<0.01.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可以说准备活动能引起心脏的兴奋性。

2.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变化

如果说心脏的收缩能反映其生理机能,那么人体运动时,血液和氧气的输送就是靠每搏输出量来完成的。

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变化,都能通过改变心输出量而影响氧的摄取量,在运动时心率和心肌收缩力量都增加,但两者的增加并不始终成正比。人体运动时循环机能变化主要是心石储量增加,各器官的血液量重新分配,使活动加强的器官,特别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以满足其代谢增加的需要。

实验者的每搏量平均68.4ml到准备活动后的86.5ml。每分钟搏出量平均4.60L升到9.27L,提高了一倍多,這些数据和上升幅度表明,人体从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所需要的血流量想到之大。

3.准备活动对血压的影响

实验者的血压在未做准备活动与做准备活动后的值收缩压一般上升22mmgh,舒张压适

度下降6.4mmgh,进T检验,P<0.01,两者具有高度显著差异,这说明实验者属正常型机能水平,由于运动的刺激,为保证物质代谢供应的需要量,脉压明显增大,使全身各器官得到充分的氧气和血流量。使机体处于适于的生理水平。

3.准备活动对人体体温所产生的影响

实验者的正常体温平均值为36.8度,经过准备活动后体温平均值为37.1度,经过T检验P<0.01,结果表明前后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准备活动能提高人体体温,促使代谢加快。以利更好的能量供应,为保证人体在运动时能量的需求。

5.准备活动时对50米跑成绩和步长、步频的影响

(1)准备活动后,步长没有变化,相反在均值上有所下降,经过T检验,P>0.05,表明不具备显著差异性,可以认为,准备活动后对50米跑的步长不起任何作用。个人认为这是由于实验者在未做准备活动时来完成50米跑,主要因肌肉和全身协调性,以及内脏器官跟不上运动器官的需要,神经传导慢,为完成全程慢跑。只想拉长步长未达到完成动作,而准备活动后,肌肉的粘滞性得到得到降低,收缩力和速度提高,此时,步频占了主要地位,以此步长也就与前几乎相同了。

(2)从步频和运动成绩来看,未做准备活动时50米跑步频平均4.26步/秒,准备活动后平均4.42步/秒,运动成绩从平均8〞7到准备活动后7〞9,亮相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经过T经验,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准备活动后能提高短跑的步频,加快两腿的交换速度,以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因此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来进行准备活动,以此更好地为课的基本部分服务。

6.教育学观察

准备活动前后50米跑教育学观察表

7.综合评定

做与不做准备活动对人体所产生生理作用具有显著的差异,经过T检验(除运动成绩、步长外),P<0.01,说明准备活动能对人体产生生理效应,与之比较有明显区别,这对于我们认识准备活动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它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所产生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论据,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人的潜在能力,上好一堂体育课训练课,得到满意的结果,必须做好准备活动。

四、结论与建议

(1)准备活动可以克服人体器官的生理惰性,使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增多。心率逐渐上升,对心血管系统具有良性作用。

(2)能提高人体体温,加快物质代谢和神经传导速度,肌肉的粘滞性降低,收缩速度和力量增加,对于完成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术具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运动成绩,同时也能预防伤害事故。

(3)促进学生的身体,较早的进入工作状态,充分调动与主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在生理机能上做好准备,为学习主教材而缩短进入这一状态的时间能以饱满的情绪来参加体育锻炼。

猜你喜欢

实验者输出量步长
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区域虚拟水贸易定量分析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及对应的措施
喉气管狭窄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
如东需求锐减过半,海南缩减85%! 一代苗输出量2000亿尾,未来前景看好
学不会珍惜
基于逐维改进的自适应步长布谷鸟搜索算法
一种新型光伏系统MPPT变步长滞环比较P&O法
一种新颖的光伏自适应变步长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
经外周动脉心输出量监测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