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环游旅游廊道构建研究
2017-05-09王荣红
王荣红
摘 要:对廊道、旅游廊道和环游旅游廊道逐层进行辨析,分析环游旅游廊道在带动冷热点区域旅游协同发展中,游客增强体验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丽江现存的旅游廊道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旅游廊道模式理论的指导下,整合现有旅游廊道资源,改建、扩建和新建区内旅游廊道和区外旅游廊道。
关键词:丽江;环游;旅游廊道;构建
1环游旅游廊道提出
景观生态学中,通常用斑块、廊道、基质三个元素来描述景观的基本空间形态结构。Forman认为廊道在各种景观中均有渗透,并体现了交通、生态保护、审美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
旅游廊道是指以一定道路体系为主建立起来,不仅能满足旅游者时空转换,又能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线性空间,这种线性空间将景观的优美性、生态的保护性、动植物的迁徙性、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性和游客体验性等各个要素得到良性互动发展。环游旅游廊道则通过修建新的旅游廊道或者优化现有旅游廊道资源,将各个独立的、单目的的线性空间和斑块连接起来,将临近区域内的景区景点形成大旅游环线,形成区域内或者跨区域的环游旅游廊道模式,避免游客走回头路,让游客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时间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在带动整个区域内冷热点旅游景区的协同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丽江旅游廊道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2.1注重道路通达性,忽视游客体验感
旅游者经常希望能够轻松快乐的乘车,减少距离转换中的体力损耗和精神消耗,做到“旅速游缓”。丽江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山高谷深,地质地貌复杂,修路的投资成本很大,各个旅游廊道的修建主要考虑道路的通道性、可进入性和通达性。从丽江市区到宁蒗县、华坪县和永胜三县的旅游廊道道路等级低,路面较窄,弯多弯急,一句话“山路十八弯”,所需时间很长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从丽江-宁蒗约4小时,丽江—永胜约3小时,丽江-华坪约6小时,尽管沿途可以欣赏到不同形态的高山、峡谷、草甸、江河湖泊和不同植被分布的自然景观,彝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的人文景观,大多数游客行于这几条旅游廊道时,均有不舒服现象发生,使游客的疲劳感大大增加,游客的体验感普遍较差。
2.2单目的旅游廊道一统江山
在丽江市辖区内主要旅游廊道都是以古城区为中心向一区四县的旅游景区辐射,从丽江-玉龙雪山,丽江-老君山,丽江-黎明,丽江-虎跳峡,丽江-宁蒗县泸沽湖,丽江-永胜程海,丽江-华坪龙宫岩等都必须回到丽江,再从丽江古城区选择其他旅游廊道离开。旅游者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来回的旅途中,游兴也会随之降低,区域旅游的带动性不强,旅游效益主要集中在古城区,旅游效益辐射性较差。
2.3跨区域旅游廊道线路单一
丽江北接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从丽江周围其他地区来丽江的游客,都必须回到丽江古城区,再从丽江古城区沿着几条固定的旅游廊道进出。比如一批旅游者游览大理、丽江、泸沽湖、香格里拉和怒江大峡谷一线,游客需要经过这样的路线大理-丽江-泸沽湖-丽江-香格里拉-丽江-大理-怒江大峡谷-大理,这样游客重复经过丽江三次,大理两次,浪费大量的时间在往返的交通转换中,导致冷点始终是冷点,热点永远是热点,有的资源品味较高的景点由于处于旅游廊道偏远区而未能从旅游发展中分的“一杯羹”。
3丽江环游旅游线路构建
3.1建立旅游廊道模式新思维
随着丽江经济的发展,旅游廊道的升级提速在逐步推进,在对现有和未来规划中旅游廊道的改扩建、新建中,不仅仅是对道路本身的设计、规划和建设,将旅游廊道中对国土资源保护、生态保护、景观设计、游客休闲区、文化保护和游客体验等要素纳入到廊道建设中,延伸旅游廊道两侧的视觉空间,营造不同的视觉景观,满足游客的审美,让游客在枯燥乏味的距离转换中,让交通道成为风景道,在适当的距离、风景优美的区域设计休闲区、观景台和服务区,增加游客的体验感,讓旅游者的旅途中处处是景却非景区景点。
3.2建立区域内环游旅游廊道
根据丽江区域内旅游资源,可以设计东北环游旅游廊道和西南环游旅游廊道旅游。东北环游旅游廊道丽江-东巴谷-玉龙雪山-宝山石头城-下虎跳峡-泸沽湖-宁蒗-永胜-程海-丽江;西南环游旅游廊道丽江-老君山-黎明-长江第一湾-虎跳峡-三股水-丽江。这样旅游者可以主要从两个方向,既经济又节约,没有走回头路,重复路,在较短的时间内游览了丽江最美的景区景点,提高游客的游兴,还能带动更多更广的偏远冷点少数民族区域参与到旅游活动中。
3.3建立跨区域的环游旅游廊道
整合临近州和省区域的旅游资源,跨越体制、制度障碍,建立跨区域的环游旅游廊道。东线环游旅游廊道攀枝花-西昌-泸沽湖-宁蒗-丽江-永胜-华坪-攀枝花;南线环游旅游廊道大理-宾川鸡足山-永胜程海-丽江-老君山-剑川石宝山(沙溪古镇)-洱源-大理;西北旅游环线丽江-长江第一弯-黎明-维西-德钦-香格里拉-虎跳峡-丽江。
4结语
环游旅游廊道的改建和修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投资周期长,投资大,需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用旅游廊道的高标准、生态理念、环境保护理念、景观道、智能化旅游廊道体系和满足游客体验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建设好通畅、优美的区内、区外环游的旅游廊道系统,刺激和带动新的旅游需求的产生,逐渐改变冷点始终是冷点,热点永远是热点的局面,让热点带动冷点,促进区域内外冷热点均衡发展,带动更多更广区域参与旅游。
参考文献:
[1]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FORMAN RT T,GODRON M.Landscape ecology[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86.
[3]文釆丰.海南省岛域范围内慢行旅游廊道系统管理体系的构律某础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3(5).
[4]邱海莲,由亚男.中哈边境旅游廊道构建制约因素及发展路径[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1).
丽江市科技局2015年课题,课题名称:丽江交通网络中旅游廊道构建研究,课题编号:K1561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