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缩短科学距离,追求“兴趣”“学习”交融

2017-05-09俞玲

速读·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类型幼儿教育特点

俞玲

摘 要:科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幼儿对于这个多彩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幼儿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促进幼儿产生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从幼儿科学教学的含义、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幼儿需要掌握哪些科学知识以及幼儿科学活动设计的类型进行探究,明确幼儿科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调动幼儿对于科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为幼儿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学习;特点;类型;兴趣

许多教师都有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自己对科学究竟了解多少?我交给孩子们的科学知识对吗?这样讲,他们能听懂吗?面对孩子们一个一个“为什么”,教师们困惑了,有的认为自己很无知,有的则认为自己很无奈。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教育呢?从整体上说,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而目前幼儿园课程中所指的“科学”及“科学教育”主要使指自然科学及自然科学教育。在《指导纲要》中,数学也放在这一领域中。教师组织科学活动的重点不在于对科学相关知识的了解,而关键在于组织科学活动的方法。为便于初学者的学习,下面与大家一起探究一下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一、幼儿科学教学的含义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一般认为“科学是正确的、权威的、系统的、世代积累的知识体系。”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科学知识具有真理性、经验性和可重复性。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的过程,科学不尽表现为结论的科学性,更表现为过程的科学性。例如“观察”这一古老的科学研究方法,随着科学技术和手段的进步,由肉眼的观察发展到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进行观察,使观察的结果更为精准。幼儿的科学世界是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在他们眼里很多现象都是神奇的,教师要引导他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了解科学道理,明确正确的、合理的知识,从而形成科学态度,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

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

幼儿正处于对于科学知识探索和发现的初期,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最爱问“为什么”,而且这些为什么大多与科学问题相关。如“地球如果是圆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不会掉下去?”“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色呢?”等等。幼儿的“为什么”其实就是他们对于科学的一个最初的认识和发现,内心中对于科学产生了好奇。他们对周围世界中任何新颖、陌生、有趣、不协调、神秘或难以理解的事物都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以自己的方式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积极地探索身边的世界,想要明白这些“为什么”的答案,建立科学的态度和学习方式。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片面到全面、有表面到本质、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完善认识,深刻理解,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和系统认识。幼儿在探索和认识事物过程中会表现出的不合乎教师逻辑的想法和做法,在幼儿已有经验和认知结构上却是及其合理的,合乎他们的“自身逻辑”。幼儿有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也会遇到挫折或碰壁,在认知发展上的这种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无法获得完全客观的和反应事物本质的知识。教师这个时候要及时地引导和帮助幼儿,多从方法上进行点拨,促进幼儿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科学教育对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幼儿需要掌握哪些科学知识

在目标中虽然没有明确列出科学知识的具体目标,但求知欲、情感和态度的培养及方法的训练是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内容而进行的。从《指导纲要》中关于科学的内容要求部分,可以看出科学知识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了解自然环境及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它包括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如动植物的特点、习性、作用等;自然界中的非生物及其与人及动、植物的关系,如沙、石、土壤、水、空氣等;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幼儿探索身边事物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它包括气候和季节现象,如风、云、冰、雪、雾、四季的变化等;常见的物理现象,如力和运动、光和颜色、热和温度、声音、磁、电等;简单、安全的化学现象,如事物发霉、蜡烛燃烧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它主要包括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作用,如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科技玩具、使用简单的工具,简单的科技小制作,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幼儿的科学教育,不是向幼儿进行抽象的说教,而是要通过幼儿熟悉的内容,让幼儿在生动、具体的经验中,体会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萌发正确的科学态度。

四、幼儿科学活动设计的类型

幼儿活泼好动,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时可以采用观察认识、实验操作、科学游戏以及讨论探究或者是种植饲养等方式,鼓励幼儿通过参与的方式来进行探究和实践,在动手中互动科学知识。例如观察认识活动,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观察技能、表达技能及有关观察对象的科学认识等。如“认识纸”、“奇妙的昆虫世界”“四季的变化”、“我们的地球”“ 糖怎么不见了”等。实验操作活动主要的目的使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科学的探究能力。如“沉浮现象”“水的三态”。科学游戏活动: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如“有趣的磁铁”“找空气”“踩影子”“会变的颜色”等。教师针对不同的科学教学内容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会促进幼儿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实现幼儿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

总之,教师要通过实际情况来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对于科学知识探究的主动性,帮助幼儿建立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身边的世界和科学知识,实现幼儿潜能的充分发挥和能力的提高,提高幼儿综合素质。教师的教学手段新颖、独特自然会吸引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幼儿的智慧,在无形中提高幼儿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凤菊.浅谈幼儿科学能力的培养 [J].才智,2011年10期

[2]顾秀英.浅谈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J].黑河教育,2011年09期

猜你喜欢

类型幼儿教育特点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