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茶产业转型的思考
——基于茶农扩大投资的视角

2017-05-09杨仙艳管曦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茶农茶园意愿

杨仙艳,管曦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中国茶产业转型的思考
——基于茶农扩大投资的视角

杨仙艳,管曦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中国茶产业实现由产量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产业链上游茶农生产投资的扩大是重要途径。基于福建安溪茶农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安溪茶农扩大生产投资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显示,安溪茶农仅有25.6%有进一步扩大茶叶生产投资的意愿,茶农对未来市场的预期、茶叶市场的现状以及茶叶方面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对茶农的投资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茶农家庭人均收入、受教育程度、茶农户主年龄以及茶园规模对农户的投资意愿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中国茶产业转型,对茶农扩大生产投资的政策扶持要精准,更需要对茶产业发展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进而实现微观市场主体的生产改进。

中国茶产业;生产投资;转型升级;福建安溪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产茶国,茶叶产量和茶园面积均位居世界第一。2000年以来中国茶园面积增加151.8%,茶叶产量增加206.2%,茶叶产量的增长速度快于茶园面积。但自2012年以来,茶园的单产连续两年下降,由2012年的52.34 kg减少到2013年的51.96 kg和2014年的50.86 kg,而之前2000年到2012年,茶叶的单产持续保持增加,这说明目前的茶叶产量增长主要的推动力是茶园规模扩张,并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1]。茶产业的转型发展,需要由产量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这其中产业链上游的大量茶农成为关键。中国的茶叶生产加工,离不开茶农在产业链前端的鲜叶采集和毛茶初制,茶农生产加工设备的更新和新技术的采用,能够显著为后期的茶叶精制提供原料,从根本上提升茶叶品质,是中国茶产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基于茶农的视角,分析其改进投资和采用新技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推动中国茶产业转型,对于新常态下中国茶产业发展和供给侧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投资行为可以理解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对产出造成直接或是间接影响的一系列投入(如土地、灌溉、农药、化肥和机械等)[2]。茶产业在经济学上归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Hampton曾经研究发现茶叶生产过程中,约40%的茶叶生产成本用于支付劳动力成本,尤其是在茶叶采摘过程,约占劳动力总成本的80%[3];Kiritisinghe的研究表明20世纪60年代时的茶叶生产技术推广,节省了75%的劳动力、50%的能源、75%的生产占地面积[4]。福建省茶产业在省委及其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大力发展茶产业机械化,特别是茶产业全程机械化。截止到2012年,全省茶叶机械化综合水平有了飞跃的发展,达到70%以上,其中茶叶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更是达到100%(2013,福建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另有学者何文彪等[5]、王玉等[6]、任红楼等[7]、徐福乐等[8]的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对改善茶园土壤肥力,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有显著的影响。而近年来,福建省也越来越鼓励茶叶生产过程施用有机肥,并且大力支持生态茶园的发展,推动茶产业的转型升级[9-10]。此外,随着社会科技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保健康意识也在与日增强,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对绿色、健康的名优茶叶的消费。这要求茶园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要从以往大量使用低质的化肥转向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绿色或者无公害农药[11]。

现有文献已经对农户生产投资行为及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Feder研究发现农户对住房的投资越多,那么对农业的投资则越少[12]。从Reardon等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农户的非农活动会对农户农业的投资产生一定的影响[13]。刘承芳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户投资的主要因素是农户的非农就业比例、农村基础设施、房屋资产、土地规模、农户出售农产品以及借贷的可获得性等[14]。郭敏等分析了影响农户投资的各种因素,发现除了农地规模越大农户投资的意愿越小,其他影响因素如农户的收入、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农业贷款资金、农地收益水平对其投资都呈正向的影响[15]。陈铭恩等认为郭敏考虑的因素不够完全,于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多加考察了土地产权强度、非农产业替代、投资边际收益等三个因素对农户投资的影响[16]。辛翔飞等认为,工资性收入、农户总收入、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支出、税费支出和地区差异才是影响农户生产性投资的主要因素[17]。林毅夫对农场规模、承包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和金融的不充分性进行了验证[18]。苏宝财等着重分析了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茶园面积、农户户主的年龄、茶农家庭劳动力数、家庭总收入、茶叶收入占家庭总收入以及政府作用等因素对茶农投资茶产业的意愿的影响[19]。

由此可见,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对农户投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但从现有文献来看,研究影响农户增加投资改进生产的相关文献较少,特别是在我国茶产业进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大力推进的大背景下,甄别出哪些因素影响茶农改进茶叶生产投资的意愿,将有助于针对性政策建议的出台和实施。基于福建省安溪县随机抽样调查的数据和二元logistic模型,对以上问题展开分析。

2 数据、模型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自福建安溪。2014年,安溪全县茶园面积4 000 hm2,茶叶总产量6.8×104t,涉茶总产值125亿元,涉茶人口80多万人,多年名列“全国茶叶百强县”第一。无论是从全国范围还是福建省内来看,安溪茶产业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次调研主要以2015年8月在安溪县的实地问卷调查为主,选取安溪县的祥华、感德、西坪、龙涓和长坑5个主要产茶乡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乡镇随机发放20~25份问卷,通过一对一农户问卷访谈,发出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7份,有效问卷比例97.5%。

2.2 茶农改进生产和投资意愿的影响因素

2.2.1 户主特征

王舒娟[20]、梁爽等[21]、吕杰等[22]的研究表明,农户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行为或者意愿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的农户可能越加保守,厌恶增加投资带来的风险,投资意愿更低,导致农户年龄与投资意愿之间存在负向关系。另有研究表明,农户的知识文化水平越高,会显著提升农户其获取新信息的能力[23-24],也就是说茶农的受教育程度可能会使得茶农更愿意接受茶叶新技术和新工艺,会加大在生产环节的投资,投资意愿更高。

2.2.2 家庭特征

耕地作为农户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规模的大小,对农户的生产投资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现有的文献并没有给出较为一致的结论。罗金等[25]、胡豹等[26]、高新才等[27]、李维等[28]的研究显示农地规模对农户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辛翔飞、秦富认等[17]为农地规模对农户投资的影响不显著,也有学者认为二者的关系为负相关[29]。家庭收入能显著改变农户投资的预算约束,进而影响农户的投资意愿[30-31],文章使用家庭人均收入来分析其对茶叶生产投资意愿的影响。茶叶方面的收入在整个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叶生产者的茶叶生产加工的专业化程度,换而言之,茶叶生产者越在乎茶叶生产所带来的收益,也就更愿意增加对茶叶生产的投入。

2.2.3 农户预期

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指出农民作为理性人,会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以及市场的变化,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最大化的方案。也就是说,农户的投资意愿与其对未来市场的前景预期成正比[32]。

综上所述,茶农的生产投资的改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茶产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主要从茶农户主个人特征(年龄、文化水平)、家庭特征(家庭人均收入、茶叶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茶园规模)和茶农预期(茶叶市场现状、茶农对未来市场的预期)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2.3 模型构建和变量说明

2.3.1 变量选取与定义

基于以上的分析,表1列出了可能影响茶农生产经营投资的因素及其取值范围和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茶农自身资源禀赋的差异,可能在改进和扩大生产投资的行为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有的茶农通过购买茶机来替代劳动力,有的茶农则是购买技术含量更高的全自动化机器来替代原有的茶机,但是这种扩大投资的行为都会导致个体茶叶品质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并不会对本文的结论产生较大的差异。

表1 茶农增加茶叶生产性投资意愿的相关变量描述Table 1 Description of variables related to tea farmers‘production willingness

2.3.2 模型构建

因变量是茶农增加生产经营的投资意愿,其只存在是和否两种结果。因此,不能使用OLS直接进行回归,需要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展开研究。logistic模型采用的是逻辑概率分布,其表达式如下:

其中:Pi表示茶农i选择扩大投资的概率;1-Pi是不扩大投资的概率;β为估计参数;Xi表示茶农增加茶叶的生产性投资意愿的第i个影响因素,干扰项用表示[33]。

3 茶农增加生产性投资意愿的实证研究

3.1 样本特征与变量描述分析

表2给出了各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可以看出,在调查的茶农的样本中,家庭人均收入为7.62万元,家庭户主的平均年龄43.28周岁,62.39%的户主受教育程度为小学水平,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初中(27.35%),学历高中以上的比例最小(10.26%)。从茶园规模来看,平均茶园总面积为1.53 hm2。此外,茶农对茶叶市场现状以及未来的市场的预期普遍偏低。

在调查的茶农样本中,后期会加大投资的茶农为30户,仅占样本总数的25.6%。而且由表2可以直观的得出,后期会加大投资的茶农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后期不会加大投资的茶农:从家庭人均收入来看,后期会加大投资的茶农的家庭人均收入为8.97万元,远高于后期不会加大投入茶农的3.75万元;从茶园总面积来看,选择后期加大投资的茶农的茶园规模也比不会加大投入茶农的茶园规模大;从接受调查户主年龄大小来看,后期不会加大投入的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大;从茶农户主受教育来看,两者相差不大,这可能茶农的整体教育水平偏低有一定的关系;从茶叶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来看,后期会加大投资的较不会加大投入的茶农高10%左右;最后从当前茶叶市场现状和茶农对未来市场的预期这两项指标来看,虽然都偏低,但是总体来说,后期会加大投资的茶农对目前市场以及未来市场的预期都较不会加大投入的茶农要显得乐观。

表2 茶农增加茶叶生产性投资意愿影响因素的描述分析Table 2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factors of farmers’willingness to invest tea production

3.2 模型估计结果

模型估计结果整体在0.05可靠性水平上通过了对数似然比检验,逻辑回归常用的各项拟合优度指标值在022~0.32之间。这些指标表明,模型中所包括的自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农投资意愿。

表3 茶农增加茶叶生产性投资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Table 3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of factors related to tea farmers‘production willingness

3.3 估计结果分析

(1)在诸多自变量中,茶农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对其增加投资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从模型的运行结果来看,茶农市场预期的系数为0.911,且在1%的显著水平上影响茶农增加茶叶的生产投资。这说明茶农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对茶叶生产投资的意愿。

(2)茶叶收入占整个家庭收入的比重是影响茶农茶叶生产投资意愿的选择的另一重要因素。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茶叶收入的比重在10%的水平上影响茶农对茶叶的生产投资。这说明茶叶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是影响茶农生产投资的重要因素,即茶叶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大,茶农越会增加对茶叶的生产投资。

(3)茶叶市场的现状对茶农增加茶叶生产投资意愿的选择具有正向的影响。茶叶市场的现状的回归系数为1.067,且在10%的水平下影响茶农投资意愿的选择。这表明,茶叶市场的现状越好,茶农对加大茶叶的投入就越有兴趣。

(4)茶农家庭人均收入、茶园总面积、茶农户主年龄、茶农户主受教育程度虽均未通过显著性的检验,但是从系数可以看出,家庭人均收入的系数为正值,说明家庭人均收入越高,家庭经济基础越坚实,茶农越有可能加大对茶叶的生产投资。而茶园总面积的系数为负值,这有可能是因为近年来安溪茶叶的产量不断提高,已经逐渐接近饱和,家庭茶园面积越大,各方面的生产设备也趋近与完善,再投资空间较小。茶农户主年龄的系数同样为负,这说明茶农年龄越大,越趋向于保守,增加茶叶生产投资意愿越低,这与其他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最后,模型估计结果显示,茶农受教育程度对茶农投资意愿的选择影响不显著,可能的解释是样本中农户学历普遍偏低,大部分为初中及以下(89.74%),样本整体在教育程度上的差异性不大。

4 结论

基于福建省安溪县5个乡镇的117户农户的茶叶生产投资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茶农增加茶叶生产性投资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茶农的茶叶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高、当前茶叶市场现状越好、茶农对未来市场的预期越乐观,茶农就越愿意增加对茶叶的生产投资,据此给出了以下讨论:

(1)中国茶产业转型,对茶农扩大生产投资的政策扶持要精准。研究结论现实,茶叶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越大,越会促进茶农加大对茶叶的生产投资,而茶园面积的大小对茶农投资茶产业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安溪茶叶的生产越多的向专业化程度高的茶农集中。因而政府政策扶持不应只单纯考虑优先支持规模大的茶农,而应向专业化程度高的茶农倾斜,帮助其改进茶叶生产加工设备,提高茶叶机械化采茶和制茶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和质量,进而推进整个茶叶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2)中国茶产业转型,需要对茶产业发展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近年来茶叶产量的快速提升,与宏观经济下行的叠加,导致茶叶供过于求,茶叶的比较收益有所下降。研究结论现实,当茶叶市场状况越差、茶农对未来市场的预期越悲观,就越不利于茶农扩大茶叶生产投资。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要从全国茶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出发,在不影响良性竞争的情况下,适当对茶叶产量做出限制,依靠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力量,适度扭转茶叶供求失衡的问题,提升茶叶的经济效益,推动茶农更好的投资生产。

[1]陈星,赵沙鸥,吴咏芳,等.茶叶产能过剩预警及对策分析农业考古[J].农业考古,2015(4).52-56.

[2]刘承芳,张林秀,樊胜根.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影响因素研究:对江苏省六个县市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2(4):34-41.

[3]HAMPTON M G.Production of black tea[M]//Willson K C,Clifford M N.Tea:Cultivation to Consumption.1992:459-511.

[4]KIRITISINGHE D.The yesterday,today and tomorrow of teamanufacture[J].Tea Q,1967,38(2):200-202.

[5]王玉,侯玉杰,付乃峰,等.生物有机肥对茶园土壤肥力、养分及土壤环境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17):171-173.

[6]何文彪,黄小兵,汪艳霞,等.有机肥对山地茶园土壤及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5(11):71-73.

[7]徐福乐,李丹楠.茶树施用生物有机肥及专用肥效应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6(5):39-41,45.

[8]任红楼,肖斌,余有本,等.生物有机肥对春茶的肥效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105-109,116.

[9]尤志明,杨如兴,吴志丹,等.福建发展低碳茶业的基本思路与技术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6):19-23.

[10]翁伯琦,张伟利,王义祥,等.推动福建省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与对策研究[J].茶叶报,2015(2):61-67.

[11]郑龙章.茶农使用农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9.

[12]FEDER G,ORCHAN T.Land Ownership,security and farm investment in thailand[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1987,69(1):311-320.

[13]REARDON T,CRAWFORD E,Kellky V.Links between nonfarm income and farm investment in african households:adding the capital market perspective[J].Farm Econ(76):1172-1176.

[14]刘荣茂,马林靖.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五县区为例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12):22-26.

[15]郭敏,屈艳芳.农户投资行为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2 (4):17-27.

[16]陈铭恩,温思美.我国农户农业投资行为的再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4(2):24-27.

[17]辛翔飞,秦富.影响农户投资行为因素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10):34-37.

[18]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9]苏宝财.茶农茶叶生产投资意愿选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2010(11):67-69.

[20]王舒娟,蔡荣.农户秸秆资源处置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8):162-167.

[21]梁爽,姜楠,谷树忠.城市水源地农户环境保护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首都水源地密云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5(2):55-60.

[22]吕杰,王志刚,郗凤明.基于农户视角的秸秆处置行为实证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5(4):69-77.

[23]FEDER G,JUST R,ZIBERMAN D.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survey[J].Economic Developmentand Cultural Change,1985(33):255-298.

[24]SCHULTZ TW.The value of ability to dealwith disequilibria[J].Economic Literature,1975,13(3):24-28.

[25]罗金,张广胜.集体林权改革后的林农生产投资行为[J].林业经济问题,2009(1):77-80.

[26]胡豹,卫新,王美青.影响农户农业结构调整决策行为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户的实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0-56.

[27]高新才,滕海峰.土地要素对农户生产性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甘肃省青城镇344家农户调查[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1-96.

[28]李维.农户水稻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南资兴320户农户问卷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7-13.

[29]任治君.中国农业规模经营的制约[J].经济研究,1995(6):54-58.

[30]苏宝财,刘伟平.茶农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福建安溪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22-25.

[31]何剑,崔钰雪.农民收入与农业投资的实证研究:以新疆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5(4):51-55.

[32]赵峰娟,王艳杰,姜志德.农户经营性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洛南县核桃种植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6):26-31.

[33]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212-229.

(责任编辑:叶丽娜)

Reflection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Tea Industry——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xpanding investment of tea farmers

YANG Xianyan,GUAN Xi
(College of Economics,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

The expansion of tea production investment in the upstream industry chain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Chinese tea industry, which is transforming from production expansion to quality improvement.This paper takes Anxi County,Fujian Province farmers survey’s data as an case,analyze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the tea farmers’Willing to invest.The results shown that farmerswillingness to invest in the overall production is not high,only 25.6%of the farmers want to do further investment.Farmers’expectations of the futuremarket,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market and tea income in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household are positive impacts;While the average family income, farmers’education,age and tea area are not significant.Therefore,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tea industry:we not only need to accurate the support policy about expanding production investment of tea farmers,butwe also need to have an overall layout and planning for the developmentof tea industry.And then we can realize the production improvement of themicromarket subject.

Chinese tea industry;productive investment;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Fujian Anxi

F326.12

A

1674-2109(2017)03-0042-06

2016-07-21

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专项(闽教科〔2015〕75号);福建省科协课题(FJKX-ZD1501)。

杨仙艳(1993-),女,汉族,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森林资源与森林生态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茶农茶园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茶园飘香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茶园之晨
“早春茶”开采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快乐的小茶农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