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文的价值
2017-05-09田方照
田方照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课文教,而不是教课文;是学语文;而不是学课文。”这三句话似乎已经成为老生常谈。这是对老师只注重课文内容的分析,轻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方式的一种纠正。然而虽然不能只教课文,但是每一篇精选出来的课文,它的价值却又是不容忽视的。课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载体,它承载着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重任,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好这个载体的作用。
刚走上讲台那一会儿,总感觉一篇课文好像没多少可讲的,而现在我的体会就是用一篇课文来教学生,如果要教好,需要很长的时间,原因如下。
一、运用课文,扩大识字量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翻开语文课本,你会发现,单独的识字教学内容非常之少,因为除了一些比较特殊的生字,如形声字、象形字,学生可以单独记忆,更多的生字单独提出生字让学生拼读,学生是无法牢固掌握的。但是拼读后,将生字词放入课文中,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就会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和理解,然后进行运用,因此,课文是学生学习生字词的载体,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二、利用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课改后的每一篇课文在教学目标中都有提到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每朗读一篇课文,就是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一次训练。
每一篇课文,它都有自己的感情基调,而单凭学生自己是无法完全体会到的。教师必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才能让学生找到感觉,将自己融入于课文之中,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感情的引导,朗读技巧的指导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充分地利用好“课文”这个朗读作品,完全能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三、利用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阅读量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因此,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如何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有趣味地“攻下”这天文数字般的阅读堡垒,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立足语文课本,进行课内外衔接的语文扩展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渐进过程。教师可通过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使其理解教材,巩固并运用知识,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也是通过一次次学生思维的碰撞油然而生的,对内容的概括与把握能力也是在一篇篇课文中训练出来的。所以说有效利用课文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授课文之前,引导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他们的阅读;在教授完课文后,进行有效的拓展,引导学生阅读同一个内容的文章,或是同一个作家的作品,或是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其他故事,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了,阅读量也增加了!
四、利用课文,为学生写作保驾护航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就能让学生掌握作文的熟练技巧。”每一篇课文其实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大作家们无以伦比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技巧,然后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一定会增色不少。再加上优美的词与句,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在熟記中渐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写作时自然运用,学生的写作水平怎能不提高呢?
五、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人文性是语文的鲜明特征。新大纲明确规定“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后,教材加大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力度。翻开小学语文课本,你会发现,一个单元是一个思想教育的主题,每一篇课文通过不同的事例向学生渗透好的思想,好的行为。以此来影响学生,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样有血有肉的思想教育比教师的苦口婆心说服要有效得多。
总之,语文课文是我们手头上现成的珍贵而丰富的材料,对它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得到老师的积极参与。高效使用语文课本,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让学生走进课文,亲近课文,爱上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