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实例分析
2017-05-09崔超
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承载着文化,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文化的过程。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以三本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教学实践,通过文化导入的实例分析,阐述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语言;文化导入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同时又制约着语言,促进语言的发展,二者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接触和了解相关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语言的理解及习得。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当前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对英语的学习热情有限,因此,长期以来,英语被当作孤立的符号系统,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被定义为语法和词汇的学习,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化导入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促进作用。
二、语言与文化
文化是语言创造的动力和表达的内容,它规定着人们的语言观念,制约着语言产生发展的方向,从而使语言带上自己的文化特征,形成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特点(刘守华,1992:147-148)。不了解文化就难以理解语言,要理解文化又必须要有良好的语言做基础。只有扎实的语言基础,才能理解和体验语言中所蕴藏的深刻文化内涵(王东霞,2010:124-126)。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胡文仲、李润新等就提出文化教学或文化导入等概念。作为文化导入中的文化,是表现语言模式,行为习惯、行为方式及其传播方式中涉及的知识、信仰、价值观、时空观和物质财富、社会环境等。从理论和教学实践可操作性的角度,他将其分为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两大类:表层文化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如语构文化、语用文化、交际习惯的表征活动;深层文化具有内在性、抽象性,如思想的、历史的知识文化、观念文化大致属于此类,它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无论个体的言语行为如何独特多样,交际的情境如何变化多端,都可在社会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中找到相应的理论依据。
三、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的实例分析
英语教学中无数大大小小的知识点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学结果,对于教学过程不够重视,致使学生走进“学习英语就是死记硬背”这样的误区。三本院校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日渐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即便是掌握了相关知识点,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点记忆的持续时间及深刻程度十分有限。下文中,笔者将列举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比较典型的文化导入的实例,来例证文化导入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例1. 关于secretary一词“部长;大臣”词义的文化导入
学生对于secretary词义的认识仅限于“秘书”一意。而此词还有另外一意为“部长;大臣”。初见此意,学生主观上表现为惊讶,认知系统反应出一定程度的怀疑及抵触。若只是简单地告知学生此意,记忆的可持续度可想而知。但若是进行文化导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忆此意,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笔者将对secretary“部长,大臣”词义的文化导入做简要说明。该词义字典释义为“(American English) the head of a government department, chosen by the President部长;大臣(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6th Edition)”,此处特别注明,该词义限于“American English(美式英语)”,事实上该词义确与美国文化存在密切的联系。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在军中的威望已经非常之高,全票通过被选举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但华盛顿自称是军人出身,不擅长处理政务,再三推辞。由于当时华盛顿在军中的威望无人能及,是总统一职的不二人选,因此大家对于华盛顿的推辞提出了以下对策—给华盛顿任命数名秘书来分管国防、财政、教育等各方面。作为总统的直接下属来分管整个国家某一领域的秘书,因此secretary就衍生出“部长,大臣”一意,并且沿用至今。
通过上述文化导入,学生从根本上理解了secretary一词“部长,大臣”词义的渊源,消除了认知系统中对该词义存在的抵触感,准确有效地将该词义纳入记忆。
例2. 关于“老人”一词汉译英的文化导入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向来以“老”字为尊,学生把这种惯性思维也带到了英语学习中,看到“老人”一词首先想到的译文为“the old people”,殊不知这样的译文并不符合西方的传统文化。西方社会崇尚个人奋斗,相互竞争,而这一点在美国尤为明显。美国常被形容为“儿童的天堂,青年人的乐园,中年人的站场,老年人的坟墓”。可见,“老”在中西方文化中的涵义及地位并不对等,西方人不愿意承认老,更不乐意被别人视为“老”,他们有着一颗不服老的心。退休后创业开办公司,环游世界,参加各种社交、公益活动是西方老人的主要生活方式。自驾游、驾船出海等一系列中国老人通常不会挑战的活动在西方老人的日常生活中却很常见。因此,当你看到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或是在地铁里遇到无座的老人,除非对方明确示意需要帮助,否则你若主动提出帮助,非但不会被感谢,反而会招致对方的厌恶。在西方,老人的独立意识很强,不愿轻易麻烦他人,如果你主动提供帮助,他会认为你觉得他老了,不能自主生活,成了社会及他人的负担,自尊心会受挫。
所以在翻译“老人”一词时,应该首先做以上的文化导入,使学生意识到将“老”译为“old”只实现了词义上的对等,并没有体现文化上的蕴意。此处,应该考虑到“老”字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因此,做委婉语处理,将“老人”译为“senior citizen”更为适宜。
四、结语
通过以上例证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导入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最大程度地结合三本院校的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高效地进行知识点的文化导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何红斌.论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意义及原则[J].零陵学院学报,2004,(4):169-172.
[2]刘守华.文化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47-148.
[3]王东霞.关于跨文化语言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0,(4):124-126.
作者简介:
崔超(1987.08~ ),女,籍贯:河南省安阳市。系安阳学院(安陽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