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校本培训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2017-05-09查海兵

速读·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预设与生成辩证统一有效学习

查海兵

摘 要:把教研和学习建立在以学促研,以研促教,最大程度地发挥有效学习的实效性上,着眼文本,立足课堂开展有效学习,围绕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到底应该是教师教法的预设还是学生课堂的生成进行研究,通过教学案例的研究发现,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是低效的。我们的课堂教学形态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开放。

关键词:有效学习;以学促研;以研促教;预设与生成;辩证统一

开展有效学习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有助于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能力,钻研教学艺术,总结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积极倡导开展校本培训的今天,大力开展有效学习等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重要。因此,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展有效学习,以学促研,以研促教,最大程度地发挥有效学习的实效性,这是从观念到实践均需超越的首要问题。今天,我们如何着眼文本,立足课堂开展有效学习?成为新课程下所有教师思考的新问题。如何把有效学习的重心都明确地指向教师的教,这样的以生为主体,以教为主导的学习,究竟符不符合我们实际课堂教学的需要呢?课堂到底应该是教师的“讲堂”还是学生的“学堂”?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到底应该是教师教法的预设还是学生课堂的生成呢?

一、课堂情境

下面分别是一年级王老师和李老师在执教北师大版《插秧》一文的片段:

[片段1]:

师:“同学们,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告诉老师,春天到了,农民伯伯在哪儿辛勤地插着秧苗?”

生:“在水田里。”

师(神情凝重):“嗯?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呀?大声读出来!”

生(随文一起回答):“插在绿树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蓝天上。

师:“农民伯伯怎么会把秧苗插在绿树上,青山上,白云上,蓝天上呢?”

生:(疑惑不解)

師(继续说道):“大家请看课文的插图,因为水田像一面镜子,绿树、青山、白云、蓝天的影子映照在水田里,所以诗人形象地说农民伯伯把秧苗插在绿树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蓝天上,大家明白了吗?”

生:“哦……”

师:“好!下面大家继续跟着老师一起往下面学习……”

[片段2]: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农民伯伯呀正在忙着插秧苗呢!那么你们知道农民伯伯把秧苗插在哪儿吗?”

生(随文回答):“插在绿树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蓝天上。”

师(假装不解地问):“农民伯伯怎么会把秧苗插在绿树、青山、白云、蓝天上呢?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生:(陷入沉思)

师:“这样吧,孩子们,围绕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农民伯伯插秧的视频,亲自前往田间地头进行一番实地考察,也好顺便领略一番春天的美景,好吗?”

生(激情高涨):“好!”

(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现在能向我汇报一下你看到的春天的美景吗?”

生1:“春天有绿树、青山、白云还有蓝天。”

生2:“春天还有绿油油的秧苗和镜子一样的水田。”

生3:“农民伯伯正在插秧,水田里还映照着绿树、青山、白云、蓝天的影子呢!”

师:“很好!小朋友们,现在你们知道了农民伯伯为什么会把秧苗插在绿树上、青山上、白云上和蓝天上了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吗?”

生:“噢——我明白了!因为水田像一面镜子,倒映着绿树、青山、白云、蓝天的影子,所以农民伯伯在水田里插秧就好像插在绿树上、青山上……”

师:“同学们真聪明!水田像一面镜子,它还可能会把哪些春天的美景映照下来呢?”

生1:“水田是镜子,映照着大地,映照着小草。”

生2:“水田是镜子,映照着绿叶,映照着红花。”

生3:“水田是镜子,映照着你,映照着我,也映照着她。”

……

二、教学反思

1.预设要永远服务服从于生成的需要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上出现了一点小小的“意外”情况,只要不是极端的恶作剧,一般都有其生成的价值,老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课前的预设,给学生的生成腾出空间。这样做也许会使原先预设的思路或环节被破坏,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过分追求教学思路的逻辑性、严密性和连贯性,为的只是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防止教学过程“节外生枝”或出现断裂,其内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然而这恰恰使语文这门学科失去了其独特的魅力。因此,当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想法以及主动学习的意愿的时候,教师就应该调整课前预设,促使课堂生成,服务学生学习需要。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2.关注生成,反思预设

传统的学习较多关注教师的预设,关注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与过程等,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于教师的素养和教学功底。至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则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即便有,在教学中的比重也比较低。所以,通过本次有效学习指导,我们应该学会从学生的生成检验教师的预设。教学预设仅仅是教师预期的远景,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成才是教师教学的落脚点和切入点。当我们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课堂生成时,教师就会更多地关注学生,就会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自主质疑解惑、自主反馈评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式厌学向主动式好学、乐学转变,这样的课堂才会真实、和谐,充满激情;这样的学习才会务实、高效,充满活力。

3.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统一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态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开放。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是低效的。预设是基础,也是前提,体现出课堂教学的计划性以及学校课程的规范性;而生成则是展现在课堂上的一种动态资源,是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一种立体展现,体现出知识的结构性及动态美。总之,不管是注重教师教法的“预设”,还是注重学生课堂的“生成”,它们都是同一系统内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那么就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充分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立足校本培训,通过有效学习指导,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了使我们的课堂成为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而不懈地努力探索和实践吧!

猜你喜欢

预设与生成辩证统一有效学习
平面设计中实用性与艺术性思辨
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预设与生成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