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视阈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
2017-05-09黄青艳
黄青艳
摘 要:在童话教学中,引入审美教学元素,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有著积极的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从品味语言、激发情感、启发想象三个方面出发,探究了审美视阈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策略,并对教学的优化方向进行了思考,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课堂童话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给出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视阈;童话教学
一、引言
列宁曾经说过:“爱听美妙的童话,是儿童的天性。”应该说,童话与美是互相不可分割的两个事物,童话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包含: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如何让儿童充分感知到这些美,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采用讲授法开展童话教学,即:将童话教学内容当成一般的课文内容,设计教学流程,如此一来,童话中的审美气息难以得到真正彰显,学生也无法感知童话中的美学意味。为此,本文探究了审美视阈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具体策略。
二、审美视阈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
(一)品味语言,感知审美
童话故事中的语言文字,往往充满着审美气息,并带有丰富的童真色彩,无论是阅读性语言文字,还是赏析性语言文字,都能够给读者带去赏心悦目的感觉,激发阅读审美情绪。然而,如何在一篇篇童话文章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认知美?笔者认为,通过对童话语言文字的品味,以朗读、理解的形式,让学生感知童话语言中的美意,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例如,在教授《乌鸦喝水》一文时,当全班同学朗读到“瓶口很小,里面的水又少,它喝不着”,此时,我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此时乌鸦的心情如何?”,让全班同学带着问题去品味原文的语言味道,在循序渐进之中,体会到乌鸦通过投石子,然后喝到水的那种喜悦之情,如此一来,深深感受到乌鸦喝水中,那种智慧的高明,以及表达这种智慧所用的质朴语言的外露美意。而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描写女孩在寒风瑟瑟中,表现出那种怜悯之态的语言文字,以此给儿童带去震撼心灵的情绪,表达童话文镜中的那种动态之美。
(二)激发情感,体验审美
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曾经说过:“爱和情是人类心中最重要的感情元素。”为此,在他的童话作品中,爱意、情意可谓无处不在,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激发学生体会童话的情感,让他们感受到童话文学中蕴含着的内在审美性。
例如,在教授《丑小鸭》一文时,如何在讲授全文故事情节的同时,让全班同学体会到童话背后隐含着的情感意味,以此发现情感与童话结合后,所体现出的审美价值,是教学得以创新的地方。安徒生在写作这则童话时,隐晦地透露出了想要表达的情感,即:只有历经苦难,一个人才得以净化,并得真正的幸福。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入音乐、视频等形式,让孩子们从视听角度去细细品味这种内在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丑小鸭》磨难经历的品味,感受到苦尽甘来的喜悦,让大家深切体会到:艰苦和甘甜,都是人生百味中的调味剂,从情感认知上,我们既要乐于品尝甘甜的喜悦,也不应惧怕艰苦的痛楚,如此一来,才能体验到完美的情感人生。
(三)启发想象,创造审美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在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同样应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学习审美创造。《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在帮助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教师还应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如何以童话为引子,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笔者认为,采用“演童话”的方式十分有效。
仍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虽然整篇文章的主人翁只有小女孩一人,但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构建起前因后果式的一体化“想象链”,例如,小女孩的家庭背景怎么样?为什么她会流落到街头卖火柴?在卖火柴的过程中,可能会偶遇一个好心人,带她回家取暖?这些发散性的思维元素,教师可直接传递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剧组,让他们围绕课文,编写剧本,新的剧本中可引入新的人物形象,或融入新的故事情节,最后,展开课堂演绎。整个教学环节中,同学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去再创造整个故事体系,并亲身演绎出来,潜移默化之中,提升了自我的想象力,体验了创造性审美的魅力。
三、审美视阈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优化思考
(一)了解儿童阅读心理
充分了解儿童的阅读心理,是审美视阈下,做好语文童话教学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设计前,教师应深知: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状态不同,为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童话故事中蕴含的审美韵味,教师应把握好他们的阅读心理,采用更容易让他们接受的方式,去组织教学流程。例如,在充满神秘韵味的童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情境创设法,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神秘变幻的教学现场,勾起他们的心理兴趣,在此基础上,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感受童话故事中的美。
(二)营造童话感知氛围
对童话中审美意味的感知,还需要良好的氛围作为引导。也只有在浓郁的童话学习氛围中,小学生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童话审美兴趣的掌握中,以此提升自我的审美鉴赏力。当然,具体的教学实践形式可以多元化,一方面,教师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童话读本阅读环境,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感知童话中的审美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爱读童话的兴趣,逐渐在校园中营造一种浓厚的读童话氛围。另一方面,各级小学教学管理部门亦可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童话活动,例如,童话演讲比赛、童话演绎大赛、童话歌曲演唱大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在校园中营造浓郁的童话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感知童话、热爱童话的意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引入审美的元素,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发现童话中的内涵美,进而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童话作为引子,打造“高效串联型”的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谭旭东.童话精神及其对童年生命的呵护[J].湖南教育,2006,(2).
[2]张学青.擦亮童话——对小学童话教材和童话教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1(Z1).
[3]乌彦博.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误区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