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格培养的角度谈谈语文校本教材的改革

2017-05-09樊蓉

速读·下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人格培养个人成长职业素养

樊蓉

摘 要:中职学校教育的市场导向性特点和中职学生的现实状况和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中职学校必须以“完整人格培养”的思想作为主导思想,然而,中职学校的教育的特点和课程设置的局限性,让我们无法将每门涉及到“人”的学科都安排进去,因此,语文课,作为同时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这项“完整人格培养”的责任。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对语文校本教材的改革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格培养;个人成长;国家发展;职业素养

为什么我们一直想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他们却始终都不完整?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语文老师,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从语文功能来看,语文课要承担起为专业课服务的责任,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即听、说、读、写,一方面语文还要传达思想情感,承载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

中职学校的语文学科教育具有与普通高中不同的特点,那就是要直接与学生的职业和现实社会的需要相联系,即具有强烈的市场导向性。于是,中职学校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直接有用的人,以适应现实社会的要求。但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却是,尽管经过了三年的学校学习,学生毕业之后,还是常常表现出基本常识没有,基础知识缺乏,个人素质更是有待提高的特点,而且工作时间越久,这些特点就越发突出。于是越来越多的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者选择了成人教育,以期尽可能地弥补这些不足。那么,我们的语文教材如何能弥补这些不足,让学生在校学习时,就能有意识地让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人格培养的对语文校本教材的改革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文学、历史和哲学相结合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语文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它的工具性绝不仅仅是靠字、词、句体现的,我们常说“文史哲不分家”,语文也是一样,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基础薄弱,基础知识缺乏,但如果我们单纯枯燥的介绍字、词、句,然后对此进行枯燥重复的读、写、练,学生只会更加厌学,也找不到成就感从而获得学习的兴趣。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将语文学习和历史学习融合在一起,语文教材如果能够根据中国历史的发展或者文学历史的发展而编写,语文学科就可以兼具文史哲三科的作用,学生就可以在语文课上学到母语、科学和历史。如果我们能以历史发展为线索,选择一些涉及学生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文章联系起来,学生就能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到了很多所谓的“课外知識”,增加课堂趣味性,帮助他们培养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爱上语文课开始,爱上学习。

二、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相结合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已经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关系做出了明确的阐释。每个人的发展和成就,都离不开他所成长和生活的环境,如果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不了解,就无法顺利地做出判断和创新,他的成长就会受到阻碍。语文教材的编写,应该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而不仅仅限于对国家历史的死记硬背,知道我们国家名山大川,知道我们国家的国体政体,知道我们国家的上下五千年,知道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能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到国家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弥补了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上的不足,从而获得个人成长的机会和民族气节的培养。

三、职业素养与现实社会相结合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我们语文学科教育更多的要与职业教育挂钩,为专业课服务,培养出的学生是同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同时还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的一线工作,直接成为劳动者。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尽量联系社会,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能结合自身实际,对自己的将来进行设想和规划,对现实生活加以思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更好地服务于他们将来的生活,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比如《“诺曼底”号》一课,课文讲述的是一艘名为“玛丽”的船,在浓雾中不小心撞了一艘名为“诺曼底”的船,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有秩序地安排了船内的60名乘客救出去,自己却随着船沉下了大海的故事。通过此文,老师们引导学生学习哈尔威船长这种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精神,敢于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别人的生命,临危不乱的沉着品格,更重要的是学习船长坚守岗位,尽忠职守的职业精神和素养。这样,就能够将职业素养与现实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不难发现,中职学校教育的市场导向性特点和中职学生的现实状况和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中职学校必须以“完整人格培养”的思想作为主导思想,然而,中职学校的教育的特点和课程设置的局限性,让我们无法将每门涉及到“人”的学科都安排进去,因此,语文课,作为同时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这项“完整人格培养”的责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他们需要的,语文老师如何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想要的,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和老师共同拥有的平台和载体,是否能满足中职学校教育的需求,同时弥补课程设置的不足,直接决定了老师是否能借助这个平台,实现“完整人格”的目标。笔者对此提出对中职学校的语文教材的编写的几点建议,从而希望中职学校语文学科教育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姚国华.全球化的人文审思与文化战略[M].海天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人格培养个人成长职业素养
成长主动性对师范生可就业能力的影响
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人才密集型行业中的制度建设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研究
个人成长主动性的理论及干预研究
创建校园文化,丰盈学生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