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

2017-05-09姜秀峰

关键词:生成性参与交流

姜秀峰

【摘 要】在小学课堂中,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1)提问具有预设性。(2)提问具有生成性。(3)学生参与提问。(4)提问是交流的载体。新课程提倡师生交流、互动,而提问正是一个有效的载体。教师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而学生的提问正是学生思维的展示与暴露。

【关键词】预设性 生成性 参与 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92-01

1、创设情境,问在学生兴趣点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三年级学生天真好奇,求知欲强,注意力又不稳定,易分散,并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恰当地穿插一些数学游戏,抓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这一心理特征,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更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我常把游戏、竟赛活动融入教学中。

例: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在巩固练习阶段,可设计“比一比谁是摘苹果的冠军”游戏。教师事先在黑板上准备好一棵“大苹果树”,树上挂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苹果背面写着各种不同的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老师要明确“摘苹果”的要求:①苹果上的算式的得数要和篮子里的号数相同;②比一比看谁摘得又对又快又多,谁就被评为摘苹果冠军。这时,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都争先恐后地想亲自去摘。老师选了小组代表参赛,按照要求,一会儿工夫,“苹果”就被摘光了。经检验后,最后选出了冠军,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创设这一游戏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巩固了所学知识。

2、分析学生,问在学生生活区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也就是说我们要充分了解、熟悉、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解答,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对数学教材进行教学法加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在《小数意义》教学中,如对学生认识不足,低估学生能力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储备,在小数读写环节设计了多个细小、琐碎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读小数与读整数区别,硬生生地让学生总结小数读法与写法等等。学生面对已会的知识时,面对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时,厌倦感油然而生,导致对后面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我直接出示各种类型的小数,让学生试读,不再刻意找出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回答,而是将预设与生成进行有效整合,有效避免了错误再次发生

3、探究教材,问在学生有疑难处

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尤其是难点处。对于教材的难点,教师要认真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设计几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师只有对所要教学的知识要点,从横向与纵向分析清楚了,才有资格与学生对话,才能设计出合理的问题。

如:在《小数大小的比较》教学中,能找准问题关键,为学生搭建好桥梁,归功于对文本的解读。小数大小的比较教材设计的例题不全面,学生的误区在:小数的位数越多,小数就越大,而在例题中没有体现,在做一做中出现了,所以在讲课前的设计上要搭好梯子,避免学生对小数大小比较出现概念混淆。

基于以上分析,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紧扣主题,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

课堂提问是为了實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来进行。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问题设计要巧妙合理,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反之,则会使学生厌烦。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精当,“精”指的是精炼扼要、言简意赅,“当”指的是得当。同时,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所提问题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并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在备课中还要反复推敲所设计的问题,使课堂提问有明确的目的性。

(2)难易适当,吸引学生参与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知识基础来设计问题,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应是学生在没有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是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后能回答的。要力戒那些“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过于简单的提问。例如:教“长方体的体积”时,先让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几个不同形状的大长方体,然后提问:“大家边观察边思考,看看大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大都会说出长方体的体积恰好等于长乘以宽乘以高,不要机械地提问:“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等于长乘以宽乘以高?”这样的提问难度太低,无法激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参与数学学习。

(3)把握时机,当问则问

什么时候该问,什么地方该问,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设计好。在授课前的复习提问,有利于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掌握新知识铺路架桥,但不能停留在对旧知识的重复上,要加深、拓宽,达到温故知新。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处提问,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前后知识的联系处提问,可以使新旧知识系统起来,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网络。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抓住关键点,问在该问处,问在当问处。

(4)面向全班,因人施问,正确评价

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或接近正确的回答,要予以肯定并进行表扬,对于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也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积极因素,要树立学生的信心,作出正确的评价。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了充分肯定其可取之处,还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的提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5)深入反思,提高自我评价技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反思习惯,提高对自身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自我评价能力。这种自我评价,主要是教师对自己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数量、问题的展开序列、呈现方式、层次的清晰性、发问时机的选择、答问对象的确定、候答过程的调控、态度和方法是否恰当等方面的评估。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合理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学记。

猜你喜欢

生成性参与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探究式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