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研究

2017-05-09廖丹

速读·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大学生

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而这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推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方法途径,旨在从社会、高校、学生自身多个层面入手,完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从而促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

据麦可思与腾讯教育(微博)频道合作的2013届毕业生流向调查显示,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目前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 。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一项在成都5所普通高校学生中调查表明,有69.8%的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获得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而有83.3%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感到不满意或仅仅是一般 。由此可见,当今大学生迫切需要学校提供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我国教育在这方面的力量却是薄弱的,这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可实践性的、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2.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就业体制由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变,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呈现出就业难和就业后暴露出的工作不适应、信心不足、自愿失业、工作能力不足、啃老族等现象。为了有效解决大学生顺利就业,仅靠对毕业班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一味追求就业率上升的数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二、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外已经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以发源地美国为例,1989年发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提倡从6岁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分成小学、初中、高中、18岁以后四类分别进行职业生涯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一种常态的教育方式。

1.社会层面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节,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迷茫了,到底要填哪所学校?什么专业?根据调查显示,只有2.8%的学生对高考时自己选择填报的专业“非常了解”,有12%的学生选择专业是出于对专业的真正兴趣,大多数学生不了解自己选择的专业 ,很多人只有到进入大学后才开始接触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概念,在这之前对于兴趣爱好的选择、职业理想的确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2.高校層面

高校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往往被就业指导所替代,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大多停留在提供用人单位供求信息、国家就业政策、办理就业手续等信息传达与收集的工作上,对职业生涯规划系统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却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往往流于形式,被学生当成应付学校的“作业”,殊不知主体错位,本应属于职业生涯规划主体的学生,变成了上网抄袭复制他人职业生涯规划应付学校作业的门外汉。

3.学生自身层面

由于大学之前多数学生是在家长、老师的寄托下成长,进入大学后,父母不在身边,没了升学的压力,大多数学生还没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自我探索学习转变,甚至到毕业实习阶段还在抱怨没师傅带没人教。面对信息高速化的社会,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探索、合理利用大学时光的意识。

现代大学生缺乏竞争意识,不到毕业时期没有就业紧迫感,或被“拼爹”现象影响。据网络调查显示,有高达70%的网友表示愿意接受靠父母“关系”安排的职业。多数有规划的大学生仍呈现出对自我认知不全面、职业目标模糊和职业准备不足等问题。

三、推进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方法探索

结合我国国情和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借鉴国外大学职业规划方面的经验,从社会、高校、学生自身三个层面分别给出如下几点对策:

1.从社会层面,加大舆论宣传,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中小学教育

一方面,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重视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制度上加以引领;另一方面,通过新闻、网络、报纸等社会舆论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意义,更让家长感受到家庭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再者,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化,由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严重不足,可以加强与社会上的职业生涯机构合作,共同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2.从学校层面,引进师资设备,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理念和教育方法

(1)引进师资设备。一方面,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提供相应辅导咨询室,以生为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不做“形象工程”,将职业生涯咨询服务切实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引进职业测评系统,并对测评结果可以提供科学、公正、客观 、细致的解释,发挥职业测评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引进专业师资或在原有人员基础上加强对队伍的专业化培训,聘请校外专门机构人员来校进行专业培训。

(2)开展形式多样的指导,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化、全程化、个性化。从新生入学开始,贯彻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形成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课堂理论传授与课外职业生涯规划类比赛、聘请校外专门人员讲座、主题班会、团日活动、走进企事业单位社会实践、团体训练、网络职业测评、“一对一”辅导等多形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别在个别指导中及时解决学生规划困扰。

参考文献:

[1]腾讯教育.2013年就业蓝皮书发布”体制内”工作受捧[EB/OL]. http://edu.qq.com/a/20130609/016511.htm.

[2]王泽兵,孙加秀,盛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7,(2)17-198.

[3]赵宇红.借鉴国外经验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4]汪寅峰.大学生如何规划职业生涯.法治与社会,2009(3).

作者简介:

廖丹(1986~),女,汉族,江西省萍乡市人,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政治辅导员,助教,应用数学硕士研究生学历。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