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2017-05-09罗进琥

速读·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罗进琥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本文通过文献研读与实践所悟,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探究。旨在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体能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高的阅读能力对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1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意义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教学中充当主体地位,学生仅仅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一来就使得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而新课改的实行对语文阅读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仅仅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因为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才能极大的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 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措施

2.1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事实上,人们做任何事情都和兴趣爱好有关系,如果一个人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发展思维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小学生认真学习的重要条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兴趣,要求在教育教学中抓住机遇,结合实况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发展。

2.2开阔视野,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启蒙教育的阶段,他们学习语言和说话的能力是很强的。因此小学教育中更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对课堂教学進行预习、复习和课后练习,对学习中自己不懂、疑惑的部分及时询问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弄透彻。那么,对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也是如此,首先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有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做阅读理解的题目时能够认真审题,在了解了题意的前提下,用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的字、词进行作答。这是一个基本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谈吐、文明、礼貌也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多让学生读读课外书,关注学习以外的世界。通过这些途径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做好阅读理解积累大量的知识素材。

2.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教学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教学,它还包括人的思维养成、学习习惯养成、生活习惯养成等多个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在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理论上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精神力量,它能够推动学生去主动学习,也能够帮助学生将学习过程简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促使学生去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在小学教育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进作用,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第一,学而不思则罔,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同时要引导学生勤动笔,遇到不明白的立即划出来做上标记。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勤查资料的好习惯。遇到不懂的成语就查成语词典、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就查新华字典,促使学生养成遇到难点不退缩,积极主动找答案的好习惯。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学习效率立马就会上升,随着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上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体能动性也会逐渐提高。

2.4鼓励学生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是活跃且充满活力的,上课要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就要让课堂活跃起来,让他们感觉课堂就像游戏一样,能专注地投入进去,才能学到知识。那么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就可以是多向学生提问,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思考,也可以是让学生自己读完文章后,在不解、疑惑的地方做上标记,然后在大家讨论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疑问,再让大家集体讨论后解答出来。这是锻炼大家提问总结能力,拓展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既让学生乐在其中,又让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重点。对于培养提问能力的问题,教师也要注重策略,教师提的问题要分易、中、难三个层次,并且,在设计问题时要按照教学的目标掺入教学重点。然后根据学生对文章的逐步深入了解,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重点章节,学习分析、概括文章的能力。

2.5通过互评互改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所谓互评互改就是学生之间相互评论,相互学习,让他们能够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更好的去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这样就有利于他们扬长避短,达到共同进步。不过这种方法就需要老师对学生之间进行分组,两人之间的差距不能过大,如果学生之间的阅读基础相差太大,那么就不利于互评互改方法的开展,只有当两学生的阅读水平相差不大,那么才能将这种方法进行下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学生之间互相评论就结束了,老师要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他们的不足点,让他们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加以改变。

3 总结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季小文.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有效阅读教学创新研究[J].成才之路,2016(30).

[2]杨国兰.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J].新课程(小学),2016(09).

[3]朱丽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09).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