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邓演达精神探究初中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2017-05-09温则泽

关键词:实践研究

温则泽

【摘 要】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教育领域已经由社会边沿推进至社会核心地位,而这不仅仅是教育的发展机遇,同样也是其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在此社会背景下,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同样需要展开深入地反思。在教育创新过程中,德育教育同等重要。为此,文章将以初中德育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当前初中德育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并且从邓演达精神入手,重点阐述如何更好地促进初中德育课程的实践教学发展,希望为德育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邓演达精神 初中德育课程 实践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53-01

一、初中德育课程教学现状

(一)德育教育偏重智育而忽视德育

当前,在初中德育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智育方面,却严重忽视了德育的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升学几率,一味地灌输知识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将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工具,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也随之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初中阶段也是学生形成个人思维方式的重要时期,所以,一旦其意识到考试成绩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也同样会将考试作为学习的目标,死记硬背地为了取得好成绩。在这种情况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同样也难以发挥德育课程教学的价值与作用。

(二)德育教学课程活动实效性不明显

在开展德育活动的过程中,始终是重视形式而忽略实际效果。由学校组织开展的共青团活动,并没有学生主动参加,而是在教师规定要求下参加。与此同时,班会的开展同样也是领导层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难以参与其中。由此可见,当前初中德育活动的开展,并没有综合考虑学生想法,所以,也难以满足学生需求。正是因为学校德育活动的安排不合理,导致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学生同样难以通过德育活动来吸取“营养”,无法实现德育活动的功用。

二、邓演达精神在初中德育课程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

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初中德育课程的开展同样采用了全新的教学方式,突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其中,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是比较重要的概念,并且在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涉及到这一内容。对于课程资源而言,其所涵盖的意义范畴十分广泛,不仅有教材内容中需要掌握的课程资源,同样也包含了教材内容以外同样是软硬件资源的课程要素与实施条件。然而,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并不具备专业教材。但是,在德育课程教学实践中,始终需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有力支撑[1]。由此可见,对德育课程资源进行深入地开发与利用,确保能够完成课程改革目的,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其实际意义明显。与此同时,还能够为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更为可观的发展空间。在初中德育课程教学实践中,将邓演达精神融入其中,可以为其提供更加丰富且充实的课程资源。但值得注意的是,必须要对这一精神予以深入开发,确保其能够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践行邓演达精神的课程价值与作用。

三、以邓演达精神为核心的初中德育课程教学实践

邓演达精神的核心就是少小立志、爱国爱民、忠勇奋发和坚贞不屈,与初中德育课程教学的目的相吻合。所以,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地应用邓演达精神,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构建平等交流关系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在初中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践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其中,德育课程教学的目的并不僅仅是培养专业人才,同样应当培养出“和谐发展的人才”。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与爱,使其能够感受这种爱,进而相互了解与新人,通过平等的交流关系来积极引导学生说出个人想法,而这也同样是学生理解“爱”的一种方式。在邓演达精神中,提倡爱国爱民的理念,通过理解教师给予“爱”的含义,逐渐延伸到爱国与爱民当中,实现德育教学的“外化”。

(二)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树立正确认知观念

道德同样是一种实践精神,而道德的完整性就是要具备“知、情、意、行”。而通过社会主义实践能够为良好道德的形成奠定见识的基础。为此,在初中德育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有机结合“内化”与“外化”两部分。邓演达精神中倡导坚贞不屈,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树立这一思想,首先要使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热爱生活,形成自尊与自立自强的精神。其次,教会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将其作为教学重点,向学生讲述与坚贞不屈相关的历史故事,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坚贞不屈的含义。

另外,邓演达精神中同样倡导了少小立志与忠勇奋发这一思想,教师同样可以在实践教学中有机结合[2]。其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清明节的时候到烈士陵园扫墓。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对革命先烈更加敬佩与崇拜。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革命胜利的重要作用,使其自尊心与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样一来,学生更加热爱共产党,对其艰苦奋斗与忠勇奋发的精神进行全面培养,使其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民族复兴做出贡献。基于此,学生的爱国热情也会更加强烈,爱国爱民的思想逐渐形成,塑造更为高尚的人格。

(三)开展德育主题班会

初中德育教学实践的开展同样需要将课堂作为主要阵地,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应当积极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将德育作为重要前提,增强教学实效性。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和班会活动中,教师都应当融入德育教育,确保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形成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做人与全面发展。

(四)增强校园德育文化的软实力

针对上文所阐述了德育教学实践问题,要想促进德育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为学生营造理想的校园环境。其中,教师与学校工作人员行为最为关键,应以为人师表的形象,通过实际行动来感召学生,使学生能够学习教师身上的品德,促进其德育学习。而与此同时,也能够使校园环境得以全面净化,规避不良风气的出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德育课程教学的开展能够在学生观念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所以,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在初中德育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将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进一步融合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与此同时,积极贯彻并落实邓演达精神,以保证学生在新时期背景下,树立少小立志、爱国爱民、忠勇奋发和坚贞不屈的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新时代的“和谐人才”。

参考文献:

[1]雍容波.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构建及特点[J].学园,2015(31):38-39,42.

[2]王云芝.育人为本,课程为体--初中德育课开发的实践与思考[C].第二十届京津沪渝四市区德育研讨会论文集.2011:292-298.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