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2017-05-09侯惠香
侯惠香
【摘 要】启发式教学法在国内外的教育界已經由很长的历史,在近些随着教育家的不断研究,启发式教学由一种教育思考发展为系统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知识和能力全面关注的要求。笔者在研究启发式教学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探究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运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 启发问题 认知水平 生活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40-02
一、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及特点
启发式教学法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有很长的历史。在国外,启发式教学法萌芽于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思想里,当时为了更好地进行道德教育,苏格拉底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苏格拉底法”,又称“助产术”。苏格拉底认为教育是由内而外的,是学生经过思考后的一种精神感悟,在教学中他通过不断地向学生发问,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答案的矛盾之处,并逐渐思考找出正确的结论。在国内,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中多次提到启发式教学法,并就启发的时机和程度进行了阐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出启发式教学法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求知欲望,然后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展开对问题的思考。
从上面启发式教学法的内涵来看,其具有以下特征。
(一)自主性
启发式教学法提倡,课堂的学习主体是学生,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探索,而不是建立在教师理解基础上的一种知识灌输。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分析,从头脑中搜寻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思考解决的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分析问题、验证假设,从而自主解决问题。
(二)引导性
在启发式教学法中,学生的自主性不是绝对的,完全不加指导的学习过程将会跑偏。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学习到什么程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哪些问题,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如何,学生的思路大约有哪些,会出现哪些不同的思考方向等,都是需要教师引导和调控的。
(三)问题性
问题是启发式教学法开展的关键因素,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以问题为纽带的。启发问题过大,会导致学生的思考方向模糊,学习兴趣降低,问题结果无疾而终;启发问题过小,问题结果显而易见,会使自主学习过程流于形式,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一个有效的问题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对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入的结果。
(四)互动性
在启发式教学中强调互动的教学形式,教师和学生借助启发式问题展开交流和互动。教师启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在教师启发式问题的指导下通过思考展开学生和知识的互动,学生和学生的互动,教师在学生互动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新一层次的启发式问题,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的课堂气氛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学生的书面作业,都设定了所谓的参考答案,而这些参考内容经过教师的变相改变又无形中转变成了标准答案,教师常常对与答案一致的学生给予支持,而对与答案不一致的答案予以全面否定,这种方式造成学生课堂发言的谨慎,学生不敢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也不敢将自己的疑问说出来,这样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发展。良好的情感氛围首先需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积极的班级文化。师生关系是教育和课程开展以来就提出的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师生关系的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新课程实施后,双主体的理念不断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知识上是授受关系,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围绕知识内容展开的讨论,是思想和智慧的碰撞。这种现象在信息化时代更是如此,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得的知识也更加丰富,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哪里学到东西。同时,在班级文化上,以合作互助、团结友善、敢于质疑、职务轮流为主题,为学生塑造积极地学习环境。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设置启发式问题
启发式教学法是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置启发式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利用问题展开学习和思考。例如,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启发式问题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学生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生物大分子的相关概念和知识,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有详细的认知,但是在本节课的内容中,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分子结构模型图,对核苷酸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比较陌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通过DNA进行亲子鉴定有所耳闻,对DNA指纹也有所了解,因此在启发式问题的设置中,教师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问题设置,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首先通过启发问题,“蛋白质在生物体中充当什么作用”,来引导学生回忆蛋白质的相关知识,然后通过语言引入到另一种生物大分子——核酸。教师通过DNA和RNA的分析结构图展示,补充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不足,并提出问题,“为什么通过DNA就可以确定人的身份或者亲子鉴定?”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展开了新知识的学习。
(三)兼顾启发问题类型,促进学生思维的螺旋上升
启发式问题有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回顾性和梳理式的问题,这些问题因为有教材答案的参考,学生基本上对问题的回答没有异议,而且也不会出现更多开放性的答案,一般发生在启发式问题群的开端或结尾,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或者促进学生知识系统的形成。例如,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学中,教师第一个问题的设置,就属于回顾性的启发式问题,这些知识是要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支架。但是,课堂教学的推动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推进的,显然仅仅依靠这种展示型的问题是取法实现的,需要教师逐渐丰富课堂提问的方式,尤其是参考型问题的比例,这类问题通常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在书本上基本上找不到固定的答案,需要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