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教育研究
2017-05-09刘长龙
刘长龙
【摘要】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各项素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前面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同时通过美术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有必要对基于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教育进行研究,分析目前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创造力的教学对策,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创造性教育 特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232-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小学美术教育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美术教育属于艺术教育范畴,对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有重要影响,学生通过接受美术教育可以获得艺术的熏陶和审美价值的正确引导,同时也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平台,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情感发展。基于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教育既有利于提高美术教学水平,又能利用美术教育的特点,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一举两得的举措。
一、创造性教育简述
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的教育,相比于美术学科自身的知识内容,美术教育的目的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注重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素质得到提高。因此,传统的美术教学存在一定局限性,已经跟不上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创造力的作用,只有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一部分[1]。
美术教育的发展也是如此,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使学习者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掌控自己,解放思想的束縛,不被教条所约束。这样的创造性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培养艺术感觉,有也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应充分与创造性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的进行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从而促使学生思维灵活、善于变通,并拥有较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2]。
二、目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美术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小学美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但目前的美术教学普遍达不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老套。主要围绕教材和教学内容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教师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忽略了对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的考虑。知识传授还是以教师灌输为主,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对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实际学习效果缺乏了解,不能及时对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作出调整。在围绕物象开展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每一样事物在学生眼中的认知是不同,带给学生的感受也是不同,这种审美的独特性和多元性是美术教学的基本特点。而忽略了学生感受的小学美术教学,注定无法对每一名学生的审美观念、艺术倾向作出有效引导,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元化发展。如果不能改变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这些根本问题,小学美术教育的最终结果注定是千面一人,失去了开展美术教学的意义[3]。
三、基于小学美术教育的创造性教育对策
(一)摆脱模式化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模式化教育方式,使学生的天性得到释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创新,让学生体验到美术教学新颖的一面。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进行新课导入,情境教学方法是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客观认知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展开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情境创设中加入一些学生喜欢的元素,比如卡通动漫形象,童话故事等,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比如在班级搭设“美术园地”,开展“我是绘画小能手”的美术作品竞赛等,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美术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
(二)拓展教学内容,加强美术欣赏
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是美术教学的基础,同时也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为目的,加强美术欣赏,开拓学生眼界。其中,美术基础知识是发挥创造力的基础,只有充分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学生才能把脑海中的想法落实到纸面上,与其他人分享。而美术欣赏则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灵感,让学生在欣赏著名美术作品的同时提升自己对美术的理解,从而提高绘画水平。小学学生的美术知识有限、欣赏能力有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时,应进行适当的讲解,以启发思路为主,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美术的艺术美感,充分领略美术作品中线条、色彩、布局之美[5]。
(三)注重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手段,更注重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敏感的艺术欣赏力,在自己的美术创作过程中锻炼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美术教育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懂得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同时促进学生智力的提高。教师应根据这些素质教育目标,制定合理的美术课程规划,调整课堂结构,平衡好基础知识教学、美术欣赏及美术创作的关系,是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加入创造性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常洁.论创造性思维教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价值体现[D].江西师范大学,2016.
[2]白立国.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3]马荣.浅谈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216.
[4]米娟.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14,(10):158.
[5]张方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探究[J].艺术科技,2013,(0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