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自信的风帆
2017-05-09陈丽嫦
陈丽嫦
【摘要】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我们要信任孩子,点燃孩子们心中自信的火花,“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关键词】增强信心 尊重 小当家 鼓励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218-01
自信心具有极大的人格魅力,是孩子们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品质。缺乏起码的自信,会造成有些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或社会交往中产生一种自卑的消极心理,还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内向、怯懦的性格特征,将会造成他们很难适应以后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以已之长,克已之短,培养、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一、了解自己,激发自信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于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一个人之所以有不自信的行为,是因为他对自己有消极的看法,即对自己的评价过低。
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发现自己的优点,为自己的优点而自豪,本人在班中开展了“我很优秀”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本子上列出自己的3条优点(乐于助人;讲究卫生;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然后在班中交流,同学们(尤其是一些中下生)发现,其实班干部的优点并不比自己多,相反,有些优点,他们却不具备,这使得他们脸上多了一分自豪感。老师在引导学生看到自身力量、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同伴的长处,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会做到的事其它同学也会做。有些事情自己比别人做得好,但另一些事情别人比自己做得好,各有各的长处。这样多方面的横向比较,既不减弱他们的自信心,亦可防止他们产生过于自信或轻视他人的骄傲心理。
二、尊重、理解、感受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而且他还十分形象的指出:对学生“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些论述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只要老师能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激发起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向着好学生的方向去努力,最终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教师对后进学生充分信任,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是做好教育转化工作的关键。由于后进学生大都受过不少严厉的批评和训斥,也听过不少枯燥无味的说教,因而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甚至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失去了进取心。但他们的自尊心没有消失,他们承认自己比别人差,可别人说他差时,却又不服气,引起抵触情绪,产生逆反效应,这正是他们自尊心的表现。教師应像医生治病那样深入了解病情,分析病因,对症下药。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抓住闪光点,坚持正面引导,学习上帮,活动中放,把思想教育富于各种教育活动中,让他们在学习和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一般缺乏自信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学习成绩较差,而其它非智力因素方面并不是不如别人。因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荣誉称号,如“劳动小标兵”、“环保小卫士”、“安全小标兵”等,让缺乏自信的学生参与竞争,使他们获得胜利,受到激励。同时还要利用黑板报、墙报广泛宣传,营造气氛,使全班学生对这些荣誉称号都产生羡慕敬佩的情感,使缺乏自信的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只要自己付出了努力,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三、开展“我是小当家”活动,形成自信
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班级建设中必须抓住的一个关键就是根据学生年龄性格特点,让他们在集体中能充当一个合适满意的角色,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培养、提高他们自信心。因此,开展“我是小当家”活动是唤醒主体意识、激励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1.注重创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有展示长处的机会。教师应在每位学生身上,挖掘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及时加以表扬、鼓励。我在班中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我是小当家,我能行”的自我表现氛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我常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书画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办手抄报比赛、辩论比赛等等。2015年我担任五(1)班的班主任时,组织本班学生举行了一次“我自信,我成功”的演讲比赛。比赛前,同学们就认真准备稿子,积极地请教老师做指导。比赛现场,选手们都充满自信,或抑扬顿挫,或激情飞扬,或深情告白,或旁征博引,赢得了同学们的雷鸣般的掌声。通过这次演讲比赛,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都重新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重新振奋精神,再塑自我,扬起自信的风帆,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2.让每个同学都参与班级管理,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和义务参加集体活动和班级管理。老师应该把每个学生表现才智的个性心理要求纳入集体的目标之中,善于在集体活动中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而且有意创造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让缺乏自信的学生逐渐克服自己的劣势,共同享受活动的喜悦,集体的温暖。在我管理的班中,活跃着一支队员管理队伍——红领巾值日岗,他们大多自愿报名参加的。如“进校岗、上课岗、早操升旗岗、卫生、礼仪、两操、放学队”等,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深入实际进行检查、指导学生们的一日常规。他们对工作尽职尽责,认真负责,秉公办事、一视同仁。在进行指导、管理,督促工作开展中,在自己管理自己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锻炼,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四、鼓励创新,深化自信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而且或多或少有过大小不一、形式各异的成功。一次成功将大大地刺激学生的思维,强烈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改进自己的行为,使创造活动在“思考——行为——总结——再行为——再总结——出效果”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得到强化。因此,老师要注意挖掘学生成功的范例,那怕是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一个奇思妙想或一个小小的改进,这对学生来说也可能会影响他一时甚至一生的选择。老师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学生的创造,也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苛求学生的创造,只要是学生本人的新发现、新主张、新方法、新制作、新作品都应称之为创造,都要给予极其真情的赞赏和热情的鼓励,都要让学生有机会在“创造信息交流会”等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积极表现自己的创造才干,从中品尝成功的愉悦,体味创造的价值。
自信,犹如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在智力、体力、学习、工作等个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让他们真正做到“新世纪,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