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学生园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017-05-09张占广
张占广
摘 要:高校学生园区是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堂,是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园区管理的水平直接反映高校办学水平和服务社会的水平,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安全、文明、和谐的园区环境是各高校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从管理体制、软硬件建设、园区安全四个方面发现、分析高校学生园区存在的问题,并依据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园区管理
一、目前高校学生园区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不清
一直以来,各大高校都很重视学生园区管理工作,园区一般由学生管理部门、后勤集团、保卫部门、学生自治组织等联合管理,但是基本没有形成统一的工作机制和组织形式,或者是只有简单的工作机制和组织形式,以致在具体的运行中还是任务不明,权责不清,各行其是,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在管理上出现“真空地带”。
(二)园区软硬件建设跟不上学生及家长需求
由于受空间、资金、房屋结构等限制,大部分高校无法满足学生及家长的需求,这一供需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校的发展,甚至当个别学生及家长看到学生寝室环境与自己原生活居住的环境或与期望值相差太大后,出现直接退学不读的情况。个别学生为寝室生活方便,私自购买大功率电器,私设小厨房,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另外,学生寝室周围休息区、绿化带、运动场、娱乐区、休闲区、购物区等公共设施不齐备或无法满足学生生活学习需要。文化活动少且缺乏思想性、教育性,学生参与度较低,文化环境塑造力不足。
(三)园区管理队伍结构不完整
目前,随着各高校对园区管理工作的重视,为增强园区管理的力量,一般都配备有专职园区管理干事来专门从事园区管理工作,一些高校也将辅导员纳入到园区工作管理工作中。但是,这些专职管理人员大多学历较低、年龄偏大,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更多是应付每日的日常事务,很少能够从思想层面引导和教育学生。而部分辅导员进园区也仅仅是例行公事,没有利用好园区这块阵地认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又不屑与参与园区具体事务的管理,造成辅导员进园区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加之园区管理专职人员与辅导员工作内容有重叠,部分责任不明确,易造成学生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出现事故又相互推诿的现象。
高校学生园区是传播思想、傳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有效场所之一,而大部分高校仅仅把学生生活园区当做学生生活的地方,却荒废了这块教育阵地。目前在国外很多高校将第二课堂、艺术教育、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在学生生活园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因学业、情感、生活、疾病、社会、家庭、竞争等一系列因素引发心理问题,造成校园悲剧时有发生。园区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这里比较容易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最容易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干预和治疗。然而,目前各高等院校心理工作者很少走进园区开展工作,更少有高校在园区设置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四)园区存在安全隐患,危机事件处理不当
学生园区是学生聚集的场所,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极易造成群体性事件,给学生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园区存在安全隐患主要火灾、盗窃、疾病等。学生寝室内线路老化、学生吸烟、使用明火、使用违规电器等易造成火灾,各别高校消防通道阻塞、消防器材老化,学生缺乏必要火灾逃生技巧,一旦发生火灾无法自救。学生财产安全意识淡薄,手机、电脑、钱包等贵重物品随手放置,离开宿舍不关门等都给不法份子以可乘之机。个别宿舍卫生环境较差,不爱开窗通风,细菌滋生易造成疾病传染,加之宿舍空间有限,近距离接触机会增多,导致疾病传播较快。
一旦宿舍出现以上安全事故时,高校往往缺乏正确及时的处理方法,导致事件进一步恶化,使学校陷于被动状态。
二、高校学生园区管理工作措施
(一)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
1.成立学生园区管理委员会,统揽全局、科学规划、积极建设协调园区工作。管委会成员由有关部门共同组建,各部门各施其责,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建设和管理学生园区。
2.健全园区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园区管理制度、园区工作者制度等。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级各类管理人员职责,使园区管理人员凝心聚力,共同为园区的建设、管理和发展贡献力量。
3.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考核内容包括园区工作成效、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水平等因素,通过考核,促进工作实效。
(二)加强软硬件建设,打造品质园区
1.学生公寓楼的设计、施工等从学校办学理念、地理环境、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合理布局,采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既突出艺术性又具有实用性,努力建成现代化学生公寓楼,外显气质,内树品质。
2.将现有学生公寓进行改造,根据学生生活学习的需要,合理配备电脑、电视、洗衣机、沙发等生活设施设备,提高学生居住舒适度和品质。
3.改善公寓周围环境,增设休息区、绿化带、运动场、娱乐区、休闲区、购物区等公共设施。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精神文明教育为重点,开展园区文化活动。
4.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集宿舍管理系统与门禁系统为一体的管理系统。
(三)丰富管理队伍结构,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专职人员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职工作人员。使教育者与管理者融合,实现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教育方面主要是在园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创设、组织策划各种学生文体活动,与学生交流谈心,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进行咨询、引导和教育;管理主要是寝室安全及卫生检查,未归、晚归寝室学生的违纪处理,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服务主要包括寝室设备报修、值班,信件收发、洗衣等服务性工作。
2.加强兼职队伍建设。选择一批优秀的专家、教师、辅导员进入园区工作队伍,使园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创业相结合。专家、教师、辅导员走进园区开展活动,将思想、知识、技能带进园区,更容易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与在教学区相比,生活园区更容易使学生放松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参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招聘培养一批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在园区专门从事心理健康工作,与专职宿舍管理员和辅导员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4.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园区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建园区自律委员会,促进学生自管自制。加强园区学生骨干建设,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园区管理的积极性。为学生干部创建一个综合服务平台,给予资金、场所等各方面的支持,利用这个综合服务平台收集、整理、分析、解决园区中出现的问题,既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学生干部的努力将问题很好的解决,同时也锻炼培养了学生干部的能力。
(四)建立应急系统,预防处理突发事件
1.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建立预警机制,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及时消除诱发事件的各种因素。
2.制定危机事件处理预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合理的假设,对全国高校学生园区发生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加强对处理危机事件学习和演练,切实提高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
3.积极应对,有效控制危机事件。高校学生园区一旦发生危机事件,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必须明确责任,积极参与事件的处理,有效控制事件进一步发展,防止次生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江玲.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管理工作的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5
[2]刘婷婷.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管理主体优化建设研究[J].湘潮,2008.10
[3]车车.新形势下高校生活园区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解决途径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4]黄敏清.民办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研究——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协防”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