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2017-05-09吕惠聪
吕惠聪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17-02
现实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显示,在每一所小学校里,在同等的认知条件下,英语基础及其水平尚未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英语后进生”,不仅大有人在,而且甚至较之其他学科更为突出和严重。英语后进生的形成与存在,不但直接造成潜能生的学习动机扭曲、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兴味索然、效率低下、效果低差,而且还严重干扰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就是优等生,而成绩差的,不听话的学生就是差生,这种学生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在后进生身上,缺点往往会多一些,显得更突出一点,优点可能少一些,甚至显不出来。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情感教育的学生观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也就是说,只要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帮助,多数学生都能够学习各种学科,并达到掌握程度。
初学英语的学生,对英语往往由新鲜感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此种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而转化为他们自身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推动了此阶段的英语学习,其效果也较为明显。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学内容逐步递增、知识逐步深化,慢慢地学生间英语成绩上的两极分化逐渐显现。由此被分化出来的后进生,非但学习停滞不前,而且渐渐地视英语学习为沉重负担,甚至感到十分苦恼,从而产生厌学情绪;随着就读年级升高,英语教学内容加深、层次多、难度大,困难积存日多,克服已属不易,于是惧怕情绪滋生,学习英语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最后,困难重重,认为学好英语无望,只好将其放弃。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姆曾研究指出,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不存在智能的悬殊或学业的优劣,所存在的仅仅是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或掌握的时间的快慢。这就是说,后进生并非天生不能学好英语。只要教育者在教学中能给予他们较之其他学生更为充裕的时间,那么其学习效能及其英语知识水平也可无异于中、上等生。因此,英语教育者应按照这一心理学原理,正确认识和对待潜能生。针对造成学生掉队的各种因素,教师可采取以下转化策略:
(一)爱和尊重是转变后进生的前提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真诚的爱和尊重是启迪心扉的钥匙,潜能生往往最需要的就是这把钥匙。我们不能用过分的语言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能用冷酷的表情刺痛他们幼小的心灵,否则会使他们的思想上出现反感,产生悲观等不良情绪。我们要用热情、诚恳和信任的思想感情去感染他们,打动他们的心灵。对他们微小的进步,加以鼓励、肯定,必然就会激起他们的上进心。教师的爱和尊重是他们进步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潜能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平等、和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不致因为所谓的“差”而再度遭受冷嘲热讽的打击。必然会使他们再度意识到学习英语是客观实际的一种需要而重新激起他们的兴趣,并由此转化为推动他们学好英语的驱动力。
(二)发现闪光点是激发后进生自尊心的关键
自尊心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之一,而潜能生大多数都有自卑感,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此,尽量避免公开地批评他们,在深入地、客观了解的基础上,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长处,挖掘积极因素,使他们能够施展所长,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潜能生不自暴自弃,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树立榜样,组织互助小组
在班级里组织互助小组有两大优势:第一,教师教学生,学生有一种距离感,认为教师懂的我不一定能懂,而学生教学生有一种平等感,被教的学生想,他能懂的我也应当懂。这样会促进后进生去力争理解,力争进步。第二,有些后进生既不是智力差,也不是基础差,而是不努力,惰性大。现在有榜样“一帮一”,不仅帮知识,更是帮他树立勤奋的态度。所以教师选择帮助后进生人员时要选那些心理素质稳定、助人为乐的学生,而不是那些成绩出众、但却以讽刺挖苦后进生为乐的学生。
(四)制定学习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后进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我在对每位后进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长期学习目标(一学期),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五)针对性开展课外阅读:
首先要让他们觉得课外阅读并不是高不可攀,帮助他们选择一些生词少,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又有趣的文章,教会他们查字典,当后进生用自己所學的英语知识看懂一两遍文章时,他们尝到了学习的甜头,而这些点滴微小的成功会促使他们继续去阅读,一篇篇阅读增强了他们学外语的兴趣,扩大了外语的接触面,提高了单词的复效率,奠定了较好的外语基础。
(六)家校合作,助力后进生
家校合作,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能协调家校双方力量并形成合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衔接,在两者之间不留有“真空”。双方的协调一致,又可防止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的侵害,不给不良现象以可乘之机,使学校发挥出最大的教育效能。当学生感觉到教师和家长在为自己的进步而协同努力时,当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和学校的表现有点滴进步的信息都会及时地被他们的老师和家长获知时,他们会因为这种关注而受到极大的鼓舞,产生向上的动力,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成就感,并最终转化为争取进步的实际行动。每个家长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上述案例中的母亲在我与之取得联系后,基本能克服困难做好孩子在家里的督促和激励工作,促进了学校教育作用的发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思想觉悟提高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不断反复的过程,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依靠一两次的谈心、说服教育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其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要冷静分析、正确对待这种反复,不能斥之为屡教不改,不堪造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地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保持他们不断向上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