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2017-05-09刘倩

速读·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生物技术学习动机培养

刘倩

摘 要: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内部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引和激励的作用,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结果。生物技术作为新兴的学科,应用之广很大程度凸显了其在现代技术中的重要性,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是对专业技术的掌握,专业人才的不可或缺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势在必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则是其基本。

关键词:学习动机;生物技术;培养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囊括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蛋白质化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发酵工程、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内容,其先进科技特性在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通过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可以扩大学生的认知面,增强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提高其创新能力。所以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动机尤为重要。

1 整合优化学科课程体系

要培养出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则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是基础,课程体系的整合优化是其中的基本环节,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相关专业课程建设,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提高学习质量,对学科产生一定的兴趣,生成学习动机。

首先是理论课程的整合优化,应按照课程的内容由浅入深进行课程的安排,避免出现学科课程的安排在衔接上的不连贯导致的学生学习容易混乱的现象,生物技术涵盖的课程内容多样,其中也有基础与精深之分,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此作为对应来设置学生的学习顺序,这里将生物学作为比方,其衔接可设置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这样的一条线梳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参照易于理解,条理清晰便于掌握,由浅入深激发兴趣。另外则是对基础及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优化,学科课程内容的不断重复容易使学生厌倦,专业课程特色不明显,降低学生兴趣,对课程中的重叠部分,应进行适当的合并,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两个课程,难免会有一定的重复内容,任课教师则应加强沟通与研讨,适当将重复的部分进行合并,以免两门课程都在重复一样的内容,造成学生的疲倦感。

其次是实验课的优化,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验或重实验轻理论的现象,如生物化学作为基础课程,理论课与实验课并存,这门课程在学生考研中也是重点之一,因实验课占据一定的课时,所以可以适当增加课时,而不耽误理论课的讲解,让学生对理论具有充分的掌握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实验内容,从实验中深化理论,从而得到收获,提高兴趣。也可增设综合性强的生物技术实验,实验与就业需求紧密贴合,按照生物技术专业要求来设定,实验范围广、综合性强,从实际出发,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实验过程中培养思辨能力与实践创新的精神,以就業为引导,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在实践中提高,为今后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这也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2 优化教学方式

学生对生物技术学科的认知,主要来自教师的教学,其中教学方式是重中之重,这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所以优化教学方式不容忽视。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传统板书的教学方式已然无法满足教育需要,生物技术相关课程中,可以全方位地使用多媒体进行直观的教学,尤其在微生物学的教学上,通过多媒体将课程内容直观化,以屏幕的形式展现微生物微小多样化的状态,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可以使原本静态的事物以动态化的方式展现,如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菌鞭毛运动过程等,其显微效果可以使抽象的生物更加形象具体化,如将真菌或者病毒等通过显微,形成具有丰富色彩、清晰可观、形象的画面,为学生展示,让学生更直观清楚地了解。

教学内容通过语言形象化,生物技术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化,像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如果教学过程中一味按照书面语言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但达不到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感性认知。为了使理论不显生硬,而与实际联系,可以借助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通过语言形象化阐述,如在微生物教学中,可将细菌形态中的葡萄球菌形态比喻为我们生活中较常见的葡萄,而一串葡萄就像其群体的形态,这样的比喻加深学生的印象,形象具体化的事物深化学生的理解,活跃学生的思维,达到学习的灵活高效率状态,提高学习欲望。

3 创新培养模式

对学生生物技术学科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为效果的多样化,创新模式即是其中的精华,创新培养,是学习动机的培养,也是人才的培养。

生物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学生所学知识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转化,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影响学习动力。可将所学知识与社会运用相结合,邀请相关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来到学习环境中,为学生召开专题讲座,加强学生与丰富经验者之间的接触,形成一定的互动,加强外部经验对内部学识的促进升华,或将企业相关技术人才带入到课堂,以新颖丰富的内容鼓动学生,毕竟学生与外部资源的接触较少,认知范围较窄,新颖的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提高,使学生不再局限于生物技术相关理论层面,而是与应用层面的架接,这样的模式也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相关基础。

实践创新,以“新”为主,除了通过新方式,学习新知识,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等,更要实践创新,实践是判断自身认知的标准。组织学生走出去实践创新,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与实验中,可以研究生物技术在食品方面的监测运用、食品的发酵等,教师可带领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相关可视现象进行观察,如观察植物根系的根瘤菌、工厂食物的发酵、小范围的环境监测等,这些都与生物技术的运用相关联,从外部搜集到的素材都可作为学生学习和实验的重要参照,学生的探索欲望也会相对增强。

培养学生在生物技术学科方面的学习动机,涉及到整体与部分、理论基础与实践创新等方面,学科的综合运用性极强决定了对学生较高的专业要求,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有助于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从而使生物技术得到更高程度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贵虹.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运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19:104-105.

[2]林军,冯乐平,乔伟.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93-94.

[3]廖阳,闫荣玲,刘小文,李尊华,张敏.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4:50-52.

猜你喜欢

生物技术学习动机培养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
浅析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现状与对策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