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路径探析

2017-05-09王宇

青年时代 2017年9期
关键词:增收阜阳市皖北

王宇

摘 要: 增加农民收入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着力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随着党中央实施一系列惠农措施和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各地都在抢抓机遇,大力促进农民增收,以便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作为皖北典型的农业大市,阜阳市也在积极寻求农民增收的方法和途径。本文就以阜阳市为样本进行分析,以期探索出一些促进皖北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做法和途径。

关键词:农民收入 皖北 阜阳市 增收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民,核心在增收,在党中央高度重视 “三农”工作、连续十多年一号文件都关注“三农”问题情况下,“三农”工作进展顺利,农民人均收入已经连续六年增速超过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典型的农业大省,安徽省也在想方设法增加农民增收,各地特别是阜阳、宿州、亳州等这些农字当头的皖北各地,更是积极探索和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其中,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面积9979平方公里,耕地58.5万公顷,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市,也是千万人口大市,毫无疑问,“农”是最大的一个市情,因其又是皖西北重要的门户,也是淮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皖北很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所以本课题组就以阜阳市为样本,分析和寻求促进皖北农民增收的途径。

一、促进皖北农民增收的有利条件

(一)地理位置优越,农业基础牢固

皖北各地地处淮北平原,在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的交界处,也是淮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具有悠久的农耕文化,因此农业基础好。如阜阳市在淮北平原西部,一马平川,到处是沃野良田,近年来,该市现代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粮食总产连续八年超百亿斤,连续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实现了“十连增、十二连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较快增长,2016年分别达到23450元和9100元,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60万亩,流转率5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政府主动作为,着力推进改革

一般来说作为传统农业地区,粮食生产占据绝对优势,大部分地区都是一麦一豆,是“别人种啥我种啥”。但是这种结构是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民增收的,但是农民又无力扭转这一局面,只有政府干预和引导才能改变现状。阜阳市委、市政府就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着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十三五”时期,更是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保持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使种植结构趋于合理,还科学调整种植结构,目前经济作物面积已经扩大到453万亩,规模养殖比重达75%,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632亿元,增长24.8%,增速居全省首位。2016年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如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就由原来的27.3:39.2:33.5调整到了22.6:41.5:35.9,扩大了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建设了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示范乡镇和示范村,推动了“百亿粮仓”向“千亿厨房”转变,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国家方针政策好,涉农靶向精准

目前,我国一系列涉农政策和工作都剑指农民增收,如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以及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等。又如实施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也让广大农民的权益得到了保障,为促进农村土地有序、规范、合法流转,为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目前,阜阳市全面开展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就有效整合了土地、资金、科技等各种要素,大大提升了土地产出率,有效促进了农民稳定增收。目前正在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我省也紧抓机遇,坚持“六看六确保”、“四个严”基本要求,实施“四个清单”工作机制,努力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阜阳市作为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大别山片区和皖北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地区“两区”叠加的脱贫攻坚主战场,也抓住机会,贯彻中央和省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 2016年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实行高起点、全方位、立体化战略,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构建了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16万余人脱贫。

二、阻碍皖北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

(一)农业現代化水平普遍不高

皖北地区虽然是农业地区,但是农业专业化生产水平普遍不高,大而不优的问题也很突出,以标准化生产为特征的生产基地建设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规模化生产方式也较为欠缺,特别是畜禽、水产、林果、蔬菜等特色生产基地普遍规模较小,对产业链的延伸构成较大制约。

(二)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少而不强

实践证明,农民单打独斗很容易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处于弱势,只有加入各种组织才能处于有利地位,而龙头企业和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就是最好的依靠。但是目前皖北地区的龙头企业和各种专业合作组织的数量、规模还很小,辐射力不大,有的目前还处于自发状态,有的还存在瓶颈制约,如人员素质低,技术水平差,管理落后等问题,导致专业组织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也不能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

(三)农民总体素质不高

城市一般是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对农村而言,在教育、就业等方面有先天优势,所以,城市居民收入较高,而对于农民来说,没有城镇居民的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各方面都会受到限制,这也造成了农民整体素质偏低。阜阳有1000万人口,优势是人,但农业劳动力在减少,大多数农村青壮年、高素质劳动力一年四季都在外务工,留守的基本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每万亩耕地仅拥有农技人员0.97人。由于对新知识、新理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高,农民无法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组织规模生产的能力更是有限,农产品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也往往难以发挥,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

三、促进皖北地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实践证明,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化,阜阳市就在“规模、结构、转化、合作”八字方针上下功夫,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工业化为重点,城镇化为保障,推动一二三产相互融合,让阜阳走在皖北振兴前列、成为安徽发展重要增长极。皖北地区农村情况大体相似,各地可以仿照阜阳发展模式,按照近郊发展都市农业、远郊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路,发挥当地资源、基础、生态优势,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要加紧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现代农业必须是规模农业,而前提则是土地流转和集中使用,只有土地确权认定之后,土地流转才更加规范。因此要在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前提下,以推进土地流转为抓手,整合土地、资金、科技等各种要素,加快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因地制宜引导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最终把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综合利用,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要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皖北地区平原广阔,土地肥沃,但一般都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这样就不能产生规模效益。各地区应发挥农业“接二连三”的基础优势,整合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稳定增收。阜阳市目前已经建成30多个高效农业区,如阜南的会龙辣椒、太和县的郭庙麒麟西瓜等,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稳定增收。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带动农民增收的关键。要集中力量选择一些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和城市工商资本进入现代农业,围绕粮油、畜禽、蔬菜、中药材、柳编等优势农产品,整合产业链,延长产业链条,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产业、要素、利益联结,大力推进农副产品就地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也可以引导转变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把他们从简单的买卖关系发展到订单关系、合同契约关系、股份制按股分红关系等,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农民从事产业化生产的积极性,既可以促进龙头企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空间也会进一步扩大。截止到2015年底阜阳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70多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年产值超过300亿元,有利推动了农业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的转变,带动了农民增收。

(三)发展农民专业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和关键环节,也是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组织形式。要把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项目的重要实施主体,财政、农业等部门要积极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实力,逐步提高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水平,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目前阜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7684个,家庭农场注册2700家,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四)培育新型农民

新型农民一般要有4个显著特征,一是市场观念,二是现代观念,三是知识能力与科技能力,四是怀着感情把农业当作事业去做。皖北各县市农村人口偏多,素质偏低,阜阳市农业人口就高达70%以上,提升素质可谓迫在眉睫。也可以把农村党员群体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团结帶领群众加快脱贫、共同致富。特别要把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本着实用实效原则,加大对贫困户的农业技术培训扶持和智力扶贫的力度,让贫困农民掌握增收致富的本领。

(五)切实做好扶贫工作

脱贫工作的根本在于发展,无论是扶贫开发还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无论是产业脱贫还是发展特色种养业,最终都要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稳定农民增收来源上。各贫困地区要因地制宜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最大限度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打造一个紧密的利益联盟,让农户分享到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收益,从而走向脱贫致富的宽广之路。

参考文献:

[1]于勇.阜阳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2]汪一光.2016年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3]农华山.增加农民收入的十种可行途径[J]当代广西,2016(9).

[4]李亚琴.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思考[J]乡村科技,2016(1).

猜你喜欢

增收阜阳市皖北
摄影·美好安徽
“十四五”期间阜阳市将新建4个高速公路项目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浅析铁路机务系统增收创效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
安徽阜阳市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现状调查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
习近平视察阜阳市白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