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2017-05-09姚丽琴
姚丽琴
【摘要】自卑心理的产生不仅会让学生的意志消沉、情绪低落,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中,长此以往,学生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语文教学作为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进行了分析。
【關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自卑心理 克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14-02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指出:语文课堂应该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道德修养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采取有效的策略,以便于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让他们能够更快的进入到教学活动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一、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分析
自卑心理其实就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所引起的一种不良自我意识,也是一种性格上的欠缺,更是一种对自己能力不肯定的心理活动。比如,教师和父母之间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和评价方式,再加上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条件、同学的挖苦讽刺,都有可能引起学生的自卑心理。自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总是放大自己的缺点和缺陷,却忽略了自己的优点。在这种心理作用下,都会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这样不会影响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学习效率。
二、在语文教学中消除学生自卑心理的有效对策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重拾信心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都不一样,这就造成了先天和后天的差异,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肯定也不一样,这就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产生了较强的自卑心理。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起正确的师生观,用爱心、耐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只有这样才可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享受中学习语文,度过学习期。例如,班上有一男生,学习非常刻苦,但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导致班上学生经常取笑他,使得他的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长此以往,该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放弃了学习。鉴于此,教师应该耐心的开导他,并利用课程内容进行心理引导,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学完这篇课文后受到的启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再把目光投向他,受到指示后,学生会在犹豫之后站起来,待他发表之后,教师应该带头给予鼓掌和奖励,并对他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断鼓励他。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学习自信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既没有采取合适有效的教学途径,也没有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教学效果不明显。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学会放手,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交流空间与时间,从而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学会重新认识自己,也看到自己的优点,只有当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后才会对以后的学习充满自信心。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本剧演出,然后再进行班内评比,相信在组长的带领之下,定能让每位学生都实现自我价值,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比。这样的放手不仅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展示自我价值的机会,而且还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目标。
(三)利用教材中的榜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众所周知,小学生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强的特点,极容易受外界影响并以特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教师应该学会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名人故事,让故事中的正面人物来感染学生,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学《海伦凯勒》的过程中,由于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一个美国盲聋女学者海伦凯勒不向命运低头,并通过多次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对于这一篇课文,教师可让学生围绕“一个盲聋残疾人是如何能取得成功”进行讨论,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交流,分析女学者是如何获得成功的?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与整合,最后得出结论: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能不能对自己充满信心,只有对事情充满希望,才能获得成功。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又能让学生走出困境,认识到学习语文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
(四)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
要想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只有让学生学会成功、享受成功,才能让自信心代替自卑感。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部分学生在学校的功课不好,追根究底都是因为没有给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致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个复杂且无聊的过程,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自卑心理越来越严重。面对这类情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安排一些容易获得成功的工作。例如,针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应安排一些水平能力相对比较低的作业,如原来是100分的作业只要他取得70分即可,然后根据学生的每次表现情况依次提升作业难度,逐渐增强学生做题时的自信心,增强其主观能动性,进而消除自卑心理。
三、结束语
自卑心理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容易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并学会放手,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可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为我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潘霞.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J].新课程导学,2016(12).
[2]朱娉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J].中外交流,2016(18).
[3]韩林国.浅谈班主任应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自卑心理[J].华夏教师,2016(1):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