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分而教”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改革初探
2017-05-09邓丽姣
邓丽姣
【摘要】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处在升学阶段的毕业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既直接影响着卷面成绩,也间接影响到写作水平。本文针对中考考点的要求,尝试改革现代文课堂,把教材的课文当成阅读素材,把课堂变为学生做题训练,强化考点范围以及答题方法,以提升学生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分数,从而提高应试能力。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课堂改革 中考考点 阅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64-02
現代文阅读是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中阅读板块的核心部分,现实状况是学生考试仅凭语感去答题,得分率不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应考能力不强。
造成学生现代文阅读应考能力不强的原因,从学生层面来看,可能是语文课内和课外阅读量不够、理解能力不强、学生审题能力不强、忽视做题训练;从教师层面来看,可能是课堂现代文教学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对语文考试的考点没吃透、讲解现代文阅读的切入点不对。
本文着重从教师层面来探究问题,既然要应对考试,首先,教师要吃透升学考试的阅读考点。其次,应在课堂教学上渗透并训练考点,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答题水平。下面将以笔者所在的广州市为例,分析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点,尝试改革课堂教学的措施以做探讨。
一、广州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命制现状
纵观近5年广州市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一般考两大类的阅读,一类是论述类作品,一类是文学作品(本篇重点研究)。文学类作品,与平时语文教材上的记叙文(散文、小说)相对接近,而且题型和考点相对固定,主要考察学生的内容概括、形象分析、词句赏析、写法分析、点评探究、推断想象、提炼主旨等能力,并且一般为5道题,分值为21-22分。
二、“为分而教”现代文阅读课堂改革教学探索
市教育局已明确中考现代文阅读不再考查教材上的课文,教师日常课堂教学若还是逐篇详细分析,一是课时没保证,二是重点不突出。针对中考的应试性要求,我们主张“把教材当阅读训练的例子来教学”,想法来源于用“理科思维来教语文”,让学生脑袋里形成语文阅读训练的答题规范。
初三的现代文教学,我们仅挑选经典的篇章来学习。施柏明也曾说过“合理选择并适当优化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知识的积累是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基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教学内容到底该如何选择才是最有效的呢?我想这并没有可以统一量化的标准。” [1]初三的课时非常紧张,挑选经典篇章学习也需紧缩课时,因此我们在上经典篇章时,并不用传统分析文本的方法串讲全文,而是有选择性地突出考点。以《孔乙己》为例,课前预习阶段就要学生自己提前解决字词和句意理解等基础障碍,课堂教学着重阅读训练,让学生做与中考阅读题相似的5道阅读题,教师挑选其中一个题型重点评讲和突破。
《孔乙己》阅读训练
1.根据第4段—第11段的叙述,补写出孔乙己一生中的五个生活片断。【题型:内容概括】
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_________________——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2.精读课文第4、5段,分析孔乙己人物形象。(可参考句式:从……中,我看出孔乙己……)
3.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字的用法和好处【题型:词语赏析】
(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处用“排”,一处用“摸”,意味有什么不同?)
4.赏析下列句子【题型:写法分析】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对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多种看法:有的说他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有的说是冷酷无情的社会害了他,有的说也要归咎于他自己的不争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题型:观点探究】
如这节课中预设重点是突破词语赏析考点,那么教师在巡视学生课堂做题过程中特别留意第三道题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在展示学生的答案之后,引导做这类题型的方法或公式“词语赏析=解释词语的意思+具体分析+作用和好处”,最后呈现标准答案,让学生对照并修改。这样下来,一篇文章两个课时已经足够。按照这样思路,参照中考阅读题的考法出5道训练题,并着重一篇文章突破一道题型。假以时日,学生在考试的时候碰到类似的现代文阅读题目,便自然而然会用方法去答题。
三、成效与不足
为了应考,提高学生的分数,我们进行课堂实验——把教材的课文当成阅读素材,把课堂变为学生做题训练,在初三尝试有针对性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这学期期中考试之后,笔者就试着以这种考点训练的方式来上现代文教学课,任教两个班的期中和期末语文第2篇现代文阅读题(即第18-22题)的成绩,我们可看到:
期末考的成绩明显要好过期中考的成绩。以18题为例,期中考的题目是“小说中哪些情节可以说明大哥不知道“我”其实不是他的亲弟弟?(3分)”,期末考的题目是“莫言为什么会成为一名讲故事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5分)”,同为情节概括题,方法均是从原文中筛选有用信息并概括。期中和期末的比较:3班的平均分是1.18(满分3分)、2.49(满分5分);4班的平均分是1.32(满分3分)、2.81(满分5分);对照满分的比值3班是0.393、0.498;4班是0.44、0.562,由此可见学生做概括题得分率上升了,有了进步。
这种“为分而教”的做法,虽然用来提高语文阅读成绩有所成效,但因其功利性存在弊端。如课堂上只注重中考5道题的训练,忽视了深入经典篇章内容去分析,一定程度上是对课文的肢解,影响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理解课文的深度。新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学生要“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特征,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高“审美情趣”。[2]显然“为分数而教”较难满足这些课标。
由此看来,这种“为分而教”的方法适用对象较窄,一般用于毕业班应对考试,提高应试能力的人群,尤其是短期内想要提高阅读做题分数的学生,其他年级还是需要传统阅读教学为主。 (下转142页)
(上接164页)
参考文献:
[1]施柏明: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论,教学研究[J],2013-02.
[2]陈瑜:浅论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制[J]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