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09杜志萍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学方式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否得到有效提升。特别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了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们所共同探讨的热点话题。初中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习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本文将从创设问题情境、注重问题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有效开展实践活动等方面论述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數学教学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初中数学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94-01

一、巧妙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应当采用“螺旋式”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让学生通过在对教师所设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达到获取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的目的。在学生解决教师所设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引入相关知识,并导入新问题,通过在这种“螺旋式”教学模式中能够引出各种数学新问题,通过这些新问题让学生主动探求新的数学知识。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等腰三角形》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哪条直线是其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以及顶角平分线是否为对称轴?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大小关系如何?教师所设置的这些问题在逻辑关系上层层递进,由简到繁,前面问题难度较小,学生回答正确的问题不大。而对于顶角平分线也是对称轴这点,学生未必就能很快知道,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进行正确的指导。至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大小是否相等,教师不应很快给出结论,而应让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进行对折的过程中掌握该结论的正确性,通过让层层递进解决这些问题,能够让学生对于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

二、注重问题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有效端正学习态度,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这也就意味着,数学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要确保所提问题具有趣味性。如果所提出问题仅仅考虑数学知识点,势必过于枯燥乏味,也就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提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教师提出问题也就缺乏意义了。因此,教师进行问题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所教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自身特点,尽量使问题富有趣味性,从而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从而自发地进行探索。

比如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尽可能地使问题变得故事化,这样就能使问题变得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风趣幽默,从而让学生在倾听故事环节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回归到问题本质上,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讲解“配方法”时,在提出问题时适当设置故事,如设置三个人参加某竞赛第一关中荣获前三名,并获得17块拼图残块,作为第二关的线索,前三名分别获得1/2、1/3和1/9。这三人在进行拼图分配时遇到巨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导演借给他们一块拼图,最后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获得9块、6块和2块,还剩下1块。然后老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他们利用数学知识去解释该分配问题是如何得到解决的。教师通过使用故事穿插数学问题,能够使问题更加变得趣味性,从而让学生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对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是极其有利的。

三、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之所以运用问题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让学生学习更具动力、更加具有主动性,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如果一直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势必让学生学习和思考都显得比较被动,不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因此,要想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就要求教师能够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即让学生自发地思考数学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进行联想,从而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作为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学生主体性培养引起重视,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其主动进行思考并提问。

比如说,在讲解《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这里将要学习的全等三角形,与前面所学的三角形有何异同?前面我们学过的图形有哪些?”,学生经过教师引导后就会进行思考,找出全等三角形和其他图形的关系,不少学生产生疑惑后就会主动提问:“全等三角形与其他图形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会不会与四边形有关系?”,这样学生就会主动进行学习和思考,往往比教师提问更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四、有效开展实践活动

尽管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但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有比较普遍,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因材施教,还要适当结合生活现象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实际运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应当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开拓,从而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获得学习主动性,学会创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自动手,使得教学方式不再单向平面化,而变得更加多向立体。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加上自我观察实践,从而能够切身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比如说,在讲到《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让每组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手头上的尺子、镜子以及标杆等工具,通过发挥自身想象力测出操场旗杆高度。有的小组通过利用镜子反射原理,构造相似三角形,进而测出地面距离,通过适当计算得出旗杆高度;有的小组则先通过测量人的身高,根据人体影子及旗杆影子,结合相似三角形原理计算得到旗杆高度。也有小组事先在地上树立标杆,构造出相似三角形,并测出旗杆和标杆间距离,进而得出旗杆高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到动手实践中,让学生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掌握了相关数学知识内容。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相较于其他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更加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当及时摒弃过去的教学方法,合理应用问题教学法,通过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注重问题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同时有效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数学成绩取得明显进步。

参考文献:

[1]齐亮.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单意.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2015.

[3]刘筱敏.问题教学法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2010.

作者简介:

杜志萍,女,出生于(1971.04-),白族,籍贯:云南洱源,在洱源县牛街初级中学就职,大学本科,职称:一级教师,主要研究初中数学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