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山区域生态修复与景观再生探究

2017-05-09刘治保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策略

摘 要:矿山区域生态修复与景观再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生态系统、环境污染问题,改变矿产资源开采、开发所造成的影响。根据相关资料、综合相关学科,总结并提出了矿山区域生态修复与景观再生的策略。

关键词:矿山区域;生态修复;景观再生;策略

[本文为“省社科联2017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名称为“鞍山矿山区域生态修复与景观再生研究”(立项编号:2017lslktqn-008)]

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矿产业的转型和更新改造,改变“先生产,后生活”观点[1],大力建造宜居城市、环境城市、文明城市。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建造地域文化景观、发展工业遗产经济文化,是当前世界各国解决工业后效应的发展战略,也是改变重工业城市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相关资料,综合生态学、景观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分析阐述了矿山区域生态修复与景观再生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矿山区域生态修复与景观再生的改造策略。

一、矿山区域生态景观修复的基本原则

修复、再造矿山区域生态与景观应当遵循矿山开采、开发的工业特征,及工业生产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建立矿山区域生态景观修复基本原则,是对矿山区域生态景观改造过程中所必须要注意的指导原则。

(一)注重安全原则

工业生产活动场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要遵守安全原则,这是不可忽视的原则。矿山区域生态景观修复的安全原则从多面考虑,一是生态系统修复,营造一个安全矿区的大环境[2],防止因地质结构破坏和自然灾害发生所造成的安全隐患,由于多年的开采,山体结构已被严重破坏,如果不及时维护会出现山体塌陷等灾害,在受到如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侵蚀,矿山存在着不可估量的安全因素,因此生态修复的首要原则就是解决安全问题;二是环境污染修复,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矿山开采对周边环境的土壤、水系、空气等造成了严重污染,排放物质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很大,修复环境污染以确保人们的身心健康安全不受到影响与侵害;三是开发矿区旅游的安全保障措施,开发矿区旅游是全国各地对矿区进行改造的主要思路,而景观再造是矿区修复的主要途径,安全保障措施则是景观改造的首要前提,无论是旅游设施还是观光景点都要以安全为基本原则。安全性原则一般要求矿區所开发的相关产品在游览过程中不存在危险或者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二)遵循地域性原则

矿山区域景观再造是城市景观规划的组成部分。城市生态景观规划体现城市的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城市文明、城市文化,矿区景观规划应当遵循城市整体生态景观规划的脉络,体现地域性文化特征,反映城市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赋予城市地域文化象征。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矿区景观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一大亮点,通过景观设计的文化表达,“阅读城市”也可以成为一种新的时尚[4]。地域性原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以城市规划为主体,结合周边环境特点,恢复原始风貌,靠山则融合山林、靠水则融合水体景观、靠草原则融合草原植被;二是作为城市工业发展的珍贵记忆,对于矿区中人类开釆活动所遗留下来的独特的大地肌理以及工业遗址,应予以适当地保留与有机重生[2]。城市文化景观承载着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因此,要挖掘城市文化元素,形成整体文化体系的景观设计[5]。矿区文化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对城市工业文明的一种体现,而不是作为工业污染的负面效应,改变人们对工业文化、工业文明的新认知。

(三)基于工业遗产保护原则

后工业景观设计思潮的兴起,让人们逐渐意识到所谓的“垃圾美学” ——即那些衰败的、荒野的景观原来也可以具有另一种精雕细刻的独特审美价值[2]。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印记,是现代高科技的基础,没有工业文明就没有人们的高水平生活质量。工业遗产应当得到保护和发扬,它承载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足迹,记载着工业城市对一个民族、地区、国家的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因此,我们应当改变对工业的看法,不应当仅停留在工业对环境的影响,而更应该关注对于人类发展脚步的记忆与文化传承。

二、矿山区域生态修复与景观再生的策略

(一)以自然生态保护为原则的生态修复策略

保护原有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是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对矿山进行开采、开发的同时,应尊重自然生态法则,一旦原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无法进行人工修复,而且对本地区的环境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那么对于已经破坏的区域,应当及时修复与改造,减少人为破坏。矿区的自然资源和矿产物理组分是矿采开采的基本材料,是矿区生产生存的基础,也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直接成因。在对已经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矿区进行生态改造和修复规划的过程中,应根据矿产开发的影响和继续开采的需求及社会发展的进程,结合景观生态的现状等对矿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提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生态修复系统基本方案。方案的制定要考虑矿区企业的发展目标与战略,但也需要约束企业开采所造成破坏影响的制度与方案。

矿山区域生态修复与景观再生的前提就是要加大力度保护现有的景观生态环境。例如,保护矿区山体结构的完整性、原始性,避免和减少开发形成的环境变化和破坏;保持自然因素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平衡,避免相关与不相关资源的贫瘠,失去可持续发展策略;保护矿区水资源、植被物种、稀有动植物, 保持自然遗产的长期稳定发展。生态系统的多方面、多因素,并非独立存在的,所以保持地区自然资源平衡,是生态修复与景观再生的前提条件。

(二)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再生策略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是景观生态改造的根本目的。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可以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生态设计所遵守的自然资源多样化,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开发、掠夺,保持水环境、植被物种、生物物种等自然资源的平衡,这些都是为了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及人们的身心健康[7]。地理环境、天文气候、地域文化是影响人们长期生活所必须要适应的因素,生活在矿区及周围的人们又长期受到矿区环境、污染、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矿山区域的生态修复与景观再生的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根据地域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生态环境和景观再造的设计方案。因地制宜的景观生态改造,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身条件,选用本地区现有材料,特别是适合本地区环境和本地区生长的植物作为景观造景植被,这样可以节省经费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区现有资源,发挥周边环境现有的条件。

(三)景观再生的整体性、连续性、功能性

矿山区域是一个集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地理结构、植被物种、人为活动、环境污染等生态系统为一体的综合体,矿区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矿区生态修复和景观再生规划,是城市整体规划的一个有机体,要视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单元,而不能脱离整个城市生态系统而孤立存在。矿区景观规划的格局要与周边区域和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合理配置,既强调景观空间整体性,又突出景观空间的变化和独特特征,形成景观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功能性。一方面,作为城市整体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融合城市规划的主题思想、统一规划;一方面成为城市景观规划的连续点,避免景观分别开发、分段规划,使景观规划保持连续性;一方面景观营造强调功能性,景观规划为矿区生存的不同类型生物提供可以栖息的空间,丰富生物活动空间,有了栖息空间就会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有利于营造美好的景观环境,给人愉悦的感受[7]。

(四)遵循文脉传承,发扬矿山区域工业文化

开发矿产区域旅游资源,势必将旅游景点、地域文化、历史特征、生产遗址等因素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工业文化和旅游文化。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是矿区矿产旅游产业可挖掘的文化主题,构成了旅游文化。保护矿区的历史文化遗址、企业生产遗址,如生产设备、生产遗迹、厂房建筑等多角度挖掘可塑造的旅游景点,以独特的矿区文化展现给人们,满足人们对企业生产的兴趣和神秘感。而对于矿山区域生态修复与景觀再生的规划过程中,还要考虑矿区所在地域的本土文化。矿区景观生态规划是一座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既有独立性,又要遵循城市的和谐统一。因此,将本土文化融入到矿区生产文化,两者结合,则不失孤立性。矿区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集聚区域,人们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和文化思想推动着矿区的演变和发展。从人们所认知的文化思想和精神需求为出发点,将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矿产文化传承下去,以人类对赖以生存的环境需求为起点,设计出可被公众所接受和支持的规划蓝图。

(五)以经济为中心,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再造策略

矿业开采、开发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矿产区域所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各个国家共同面对的难题,而其生产活动、代谢过程所遗留下来的遗迹和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迹,经过人为改造,许多国家发展成为旅游资源,也成为经济发展的产业之一。矿业遗迹是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研究、文化研究的学术价值;矿山区域生产活动是吸引人们最重要的因素,打破人们对矿山区域的神秘感和求知欲;矿山旅游产品具有高技术含量和科普教育价值,为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科学知识咨询提供资源,建立学生科学实验基地、科普基地、实习基地等,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服务活动,发挥社会经济效益的途径[8]。而矿山废弃地的改造应当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相互协调,体现自然野性美;工业建筑与环境融合的特殊效果、自然材料与工艺结合的产品艺术、废旧设备与现代艺术结合的交融,构成了独特的“艺术交响乐”。深入挖掘矿区的遗址价值,应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合理开发,发挥其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皇甫艳丽.矿区景观生态重建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1-39.

[2]胡柳.云南省个旧市锡矿区生态景观修复的探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21-24.

[3]阁敬,杨福海,李富平.冶金矿山土地复垦综述[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9,(21):41-47.

[4]针之谷钟吉.部洪灿译.西方造园变迁史——从伊甸园到天然公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5]刘治保.重工业城市文化景观建设探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18):100-102.

[6]刘海晶.白庄矿区生态修复规划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4:29-38.

[7]张凯.成都青白江区穿城水系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17-18.

[8]彭凤.矿山废弃地景观修复与再造的研究——以殊山采石场废弃地为例[D].华中农业大学,2013:16-19.

作者单位:

鞍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