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差异

2017-05-09董荷花

关键词:语文教材性别差异小学

董荷花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因其具有的人文性深刻影响着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纵观语文教育史,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语文教材也在不断的进行多个方面的完善,但对于深层次的影响如性别差异性的探索,却总是十分薄弱的。语文教材浓缩了我国上千年优良文化,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对学生人格现代化、人性化的培养,本研究将针对小学语文教材,多角度分析性别差异现象,以及由此可能对学生造成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对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材 性别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44-02

小学教材作为学生最早接触到的正式教材,对学生一生的影响都极为深刻,其中,小学语文教材更加具备其他小学教材所没有的,培养学生建成健康全面的心理状态的重任,其中包含了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性别意识。随着教材的几经改善,教材中已经看不到比较明显的性别歧视现象,但隐性的性别歧视以及性别刻板印象依然存在,且难以根除,为了顺应当今社会男女平等的主潮流,有必要对小学教材中的性别差异进行深入研究探索。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差异现象

1.男女角色數量

中国目前所广泛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主要是苏教版、人教版与北师大版,但不论是哪一版本的哪一册书,经笔者据实统计,都是男性角色数量远多于女性角色数量,如苏教版教材,全套十二册教材中,共展示了219个角色,但其中女性角色仅仅只有47个,占据比例只有21.46%,由此计算可得,男性角色数量是女性角色数量的三倍以上。而人教版教材男女角色失衡现象更加严重,有几册书中,男性角色占据比例达90%以上!若更深入的了解角色的主次性,那么主角为男性的比例较之主角为女性的比例更加相差五倍以上!由此可以清晰的看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差异依然十分严重!

2.男女角色职业

综合分析教材中男女角色社会职业,会发现这方面的差异比之男女角色数量差异更加悬殊。男性角色不仅大部分占据主角的位置,而且社会职业主要是处于领导地位的职业,如是古代人物,则身份主要是君王、诗人、将军或身居高位的文臣;若是近现代人物,则身份不外乎党和国家领导人、革命将领、企业领导、科学家、画家等等。再分析女性角色,不仅相当一部分作为配角出现,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社会职业也都是处于被领导地位的职业,如是古代人物,基本上都是没有名字的配角,或是男性角色的配偶,或是亲人;若是近现代人物,也都是处于社会较低层次的教师、护士、家庭主妇等职业,带有鲜明的传统封建色彩。

3.男女角色性格

既然男性角色多处于领导地位,这本身也就决定了其性格——若是褒奖,则是英明神勇、能力高强、有正义感、胸怀天下、骁勇善战、严谨科学……若是贬损,则是昏庸无能、愚昧无知、凶狠好斗……当然,小学语文教材着重颂扬人物优良品质,所以书中人物所表现的也主要是优秀的品质,而男性角色也基本上拥有了所有优秀品质。而女性角色所体现的品质就比较局限,若是褒奖,主要是任劳任怨、心灵手巧、孝顺、体贴、慈爱等,若是贬损,则是软弱、善妒等。从这些描述人物品质的词汇中,也能够分析出描述男性品质的词汇多为体现人物内涵的,而描述女性品质的词汇则相对肤浅,这也是隐性的性别歧视现象。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差异影响

虽然通过综合分析的资料比学生学习所得的更加鲜明具体,然而知识已经被学生们吸收了,在以后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每温习一遍知识,总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同样是在面对追求梦想的困难时,男生们会有很多激励自己坚持走下去的动力,比如课本中那比比皆是的面对困难逆流而上的英雄们,同是男儿,为何自己不能做到呢?就这样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动力;然而女生们只会更加茫然,即使理智告诉自己要坚持,但坚持的动力呢?想想自己在书中所看到的那些成功人士,有几个同自己一样是女性?就算自己倒下了,还会有大批比自己更优秀的代替,那么为什么要坚持呢?人生路上,偶像的领导力量不可忽视,偶像从哪里来,书中比比皆是,但若性别不同,男女之间总是缺少共鸣的。虽然如今的教材中提倡了男女平等,但在教材的具体内容体现上,这就是在空喊口号!学生们接收了教材的知识,同时也接收了教材传达的思想意识,不论显性或隐性。这样学生们在不经意间就会按照书中所描述的男性或女性形象来思考与行动,其后果就是形成了与书中类似的男女形象组成,最终强化男女性别不平等的差异。而女性在这一大背景下,很容易对自我认识产生偏差,甚至产生“女性只能处于社会底层”的定向认知,这对我国女性社会发展十分不利。

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差异对策思考

1.角色分配

人们在面对困难时,成功人士的领导力量十分必要,同样的,若要纠正失误,就应该借鉴那些比我们做的好的国家的教材编纂方法。根据笔者研究,国外小学教材中,大部分国家不会像我国这般存在十分明显的性别差异倾向,其中瑞典的小学教材角色分配相对其他国家,更加平衡。所以首先我们可以借鉴瑞典的小学教材编辑的过程,在人物分配上增加女性角色数量。其次,语文与历史息息相关,由于我国封建历史悠久,所以我们可以减少小学教材中的古代故事,尤其是有体现两性地位不平等的文章,可以考虑删除,等到初中学习了历史,了解了文章的背景再研读。第三,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家庭的文章,虽然是为了培养学生与家庭的紧密感,但千篇一律严父慈母的构成,不仅人物形象僵化,也与时代潮流有所脱节,所以这方面教材编写者还要多下苦工。最后,我们可以利用教材每年分为上下两册的特点,在两册间分配男女角色,比如上册赞扬了一位男性科学家,下册可以歌颂一位女性科学家;上册有母亲对孩子温柔的呵护,下册有女性事业创佳绩的颂扬……这样能够大大改善教材角色失衡的漏洞。

2.教师授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最为首要,在新时期,“道”字也应该顺应潮流。那么,新时期的潮流是要区分于旧时期的潮流的,其中,男女平等也是一种新时期的潮流,老师们也应该在课堂上传授男女平等之道。不仅如此,书是死的,但将书变得鲜活起来并将书中的黄金屋传授给学生们是老师义不容辞的重任。老师不仅要深刻研读教材中所有文章,领略精髓要旨,而且要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审核,不仅要将更加重要的内容多强调,而且对于一些性别认知偏向明显的文章,也要教导学生不能局限书本,而要看清新时期潮流。比如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一文中,即使母亲付出了很多劳动,“把花生做成了好几种食品”,但孩子们心中明显父亲的地位要更高,父亲的到来“实在很难得”,虽然文章主旨不在此方面,但这种潜移默化视母亲劳动与付出为理所当然的思想,老师应当在讲解课文时适当加以纠正。我们的小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选材于古代与近代作家作品,这些时期的生活场景处处暗含女性文化、见识、地位等低于男性,这些都需要老师考虑详尽。

四、结语

性别差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但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表现如此明显,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且教材中的作家甚至编写者本身也有一些封建思想,这些都是短时间无法根除的,但尽管困难重重,这项工作我们也不能置之不顾。本研究从小学语文教材中男女角色数量、职业、性格三方面深刻分析,结合社会所反映的现象,表明了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不符合我国发展的潮流,虽然重新修订教材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当前更加现实的办法是读者与教学者批判性的阅读,以求为学生构建客观平等的性别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文联.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历史命运与现代路径[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2):51-55.

[2]肖巍.传统教育观的女性主义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8,(4):8-11.

猜你喜欢

语文教材性别差异小学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关于性别差异研究的几个理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