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补空白,让解读更充盈!

2017-05-09马昌凤丁天文

速读·下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孔乙己想象文本

马昌凤 丁天文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空白”进行巧妙的补充,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也能拓展、丰富文本的内涵与意蕴,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笔者教学《孔乙己》时巧妙地抓住了文本情境的三处空白点,引导学生“添枝加叶”,不仅训练了学生思维和写作能力,也引导学生深入的解读了文章内涵。

关键词:巧补空白;充盈解读

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会有很多“空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所谓“空白”,就是在不影响作品主题、形象的前提下,在塑造人物,安排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等方面以模糊的、不确定的表达产生虚实相生、有无相生的留白艺术。这些作品的“留白”之处,可以激发和诱导读者想象和联想,让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作品对话,对作品内容进行再创造,生成、扩展和丰富作品的审美意蕴,提升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在此,笔者以执教《孔乙己》时采用的情境补白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在备课时,我想,挖掘文本的空白去填补远比迁移生活更有实效性。通过细读研究文本,我挖掘出了三个情节上的空白:孔乙己替人抄书,孔乙己偷书被发现,很久不见的断腿后的孔乙己又出现了。这些空白,恰好给了学生训练的契机。所以《孔乙己》是初中阶段被选入教材的鲁迅先生的最后一篇作品。教学时,我根据平时学生习作时描绘人物干瘪、无个性的缺陷,设计了以本文为范文,引导学生品析抓住人物的脸、手、语句来刻画本色的人物技法,进而指导他们遵循原作的人物性格、合理的发挥想象巧妙地填补文章的情境空白,从而他们真切的领会到了如何描写立体丰满的人物的技法,锻炼了写作能力,对作品的解读也更加的深厚充盈了。

在“细品精析”环节后的“丰富空白”这一环节,我请学生对以下的场景发挥合理的想象,对人物的肖像、神情和动作作细致的描绘。看看哪组写得精彩?

提供情境:

1.孔乙己替人钞书,最后连同笔墨纸砚一起消失的情景。

2.孔乙己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发现的情景。

3.临近年关了,狂风卷着雪片到处乱窜。突然不知哪儿冒出来的声音:“欸,孔乙己在街头的那棵枯树下耶!”一时,人群都向那棵枯树奔去……

在前一环节课文描写人物的语句的研读品析的铺成下,学生组的讨论非常激烈、各展想象,互相交流、碰撞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就有佳作当堂展示了。

佳作展示:

情境1: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孔乙己看着寥寥的几十张帛纸,再看看左手边未抄写的一摞纸,他摇摇头长叹一声:“唉!不值也,不值!此纸贵,得一笔笔抄之。日竟,抄甚少,能沽酒乎?恐不能也,只值茴香豆矣。”刚想到买酒,那酒瘾就犯了,好似千万只蚂蚁挠心抓肺,痒的难受啊!他伸长脖子往屋外望去,没人;左右一扫,也没人。估计都吃饭去了吧!只见他眼睛一眯,头微微点了两下,“嘿嘿,有了!”他赶紧站直身躯,撩起那破长衫的前襟摊放在书桌上,将那一大摞未抄写的纸,几支毛笔,几瓶墨,一股脑儿卷起包好,双手抱于胸前,蹑手蹑脚的朝后门走去。

这一情境中的“唉!不值也,不值!此纸贵,得一笔笔抄之。日竟,抄甚少,能沽酒乎?恐不能也,只值茴香豆矣”一句修改前用的是现代语,有学生提议这句话没能写出作品中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的“迂腐”气。如果没有对文本的细致解读,对人物形象的真切认识,不可能有如此合理而生动的描写,让人物更加的立体了。

情境2:孔乙己将书桌上的书籍纸张笔砚一把抱起,挺了挺身躯,朝院子走去。

“孔乙己,你不好好抄书,到哪儿去?”管家冲他吼着。孔乙己慢慢转过身来说:“今日风和日丽,怎能错过此等美景?携了书籍纸砚前来边赏景边抄书,岂不乐哉!”

“赏景?我看你是想偷书吧?”

“非也,非也。”孔乙己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争辩道:“你怎能这样凭空污人清白……”正在争辩之时,丁举人带着众家丁赶过来了。

只见孔乙己脸色刷的一下白了,身子不由自主的哆嗦了一下。“啪”的一声,手上的书籍纸砚散落一地,一本金色绸缎包装的孤本古书赫然摊在面前。孔乙己一屁股坐在地上,两只手在胸前不停地交叉摆动着:“没,没偷……”,一脸惊恐的向后倒爬。

“孔乙己”丁舉人眉头紧锁,食指用力的甩向孔乙己,“打”。

这一情境中,孔乙己在管家面前还在故作姿态的用读书人的一丝狡猾替自己掩饰,而在丁举人这样的权势面前,心虚让读书人的架子瞬间坍塌。那神情、动作、语言前后截然有别,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览无余。

情境3:掌柜一听到这话,急急地跨出店门,向门外跑去。我也跟了去。隔老远就看见人群围成了一个圈,传来了一阵哄笑声。

拨开人群,我惊呆了。那是曾经教我写“茴”字的孔乙己吗?安全就是个泥人了!灰白的头发像一绺麻绳散乱在头顶,额上青筋条条暴起,眼深深的凹陷了下去,铁青的脸上伤痕和皱纹交织在一起,那件破长衫被七缠八绕的从左肩头系到右腰间,身下的蒲包又黑又破。整个人像被抽空了一样,一阵风就能把他吹跑。

“呵呵,孔乙己,你啥时修成得道高僧了?长衫当袈裟啊!”人群上上下下打量着孔乙己的装扮,又哄笑起来。

孔乙己缓慢地抬起了头,一双空洞似的眼睛没有丝毫神采,嘴唇紫的发黑,还残留着一些黑黑的血痂,只见他嘴唇颤抖得厉害:“不要……不要取笑……”

这一情境,学生紧循作者“以乐写悲”的手法,也用“笑”去构思情节,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越发的厚重有力。第二段中的外貌描写细致入微,想象奇特,为下文人群的取笑做了铺垫。这样的补白,充实了文本内容,也提升了写作技法。

教师抓住了文本情境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添枝加叶”,不仅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也是对文章内涵的深化。它是文本解读一个永不枯竭的源泉。紧扣文本,适时地引导学生猜测、构思,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去补白、去延伸、去创造……让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以一种开放的形式展现一种流动的美。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具备一双善于挖掘文本资源的“慧眼”。尤其是善于抓住文本的“留白”,创造性地让学生填补文本的空白之处,拓展、丰富文本的内涵与意蕴,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解读文本,进而去感悟生活,解读生活!

作者简介:

马昌凤,职称:中学高级。

丁天文,职称:中学一级。

猜你喜欢

孔乙己想象文本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孔乙己(下)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