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教育漫画》谈重庆市合川区小学教育现状

2017-05-09刘丽华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育现状

刘丽华

内容摘要:本文从文本细读法和案例研究法着手,以约翰·洛克《教育漫话》中的思想为例,结合当今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案例进行分析。从中分析出教育的方法和学习原则,以更好地阐明合川区小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漫话 合川区小学 教育现状

《教育漫话》是1693年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出版的一本教育著作,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英国最重要的一本教育哲学著作。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建立“德、智、体”三育体系的构想。

洛克一直都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并对教育的力量充满了极大的信心,他认为“人与人之所以千差万别,均仰仗教育之功” [1]同时他还非常重视早期教育,由此,他提出了儿童应及早教育,认为我们应当重视儿童精神的形成,因为那是可以影响他们日后一生一世的生活。同时,洛克认为恶习都是从小养成的,凡是有心管教儿童的人,便应该在儿童极小的时候早早加以管教,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好习惯。同时洛克明确指出:教育方法应适合儿童的“心性”,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洛克反对强迫儿童学习,要诱导儿童学习。以此来看我们当前合川区小学教育的现状,可谓喜忧参半。

一、当前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们当前小学教育中有符合儿童天性的教育,同时也存在由于方法不当,导致孩子养成不良习惯的问题。

1.学生缺少分享意识

学会分享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节,是人生存所必须的礼貌。现在00后这一代成长起来的小学生们,大多数是属于独生子女,家人宠爱,会使他们形成一种观念——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自己的,别人没有权利拿走或者借用。在他们的思想里,没有一种与人分享的观念,有的只是自己的存在。所以,这一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会给自己的世界造成偏差。究其原因,其中比较突出的原因如下:

小学生,也分为城市和农村。城市里有父母管理的独生子女,有一部分因为父母的溺爱,会不自觉地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不会与人分享;而农村的小学生中,留守儿童更多,许多孩子都是由祖父母照看。其中很多祖辈们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的观念就是疼爱子孙,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都毫无保留的给他。使得孩子从小认为自己想要的都可以得到,只会形成占有欲而不会分享。

孩子毕竟会成长为大人,会成为社会的一份子,要融入社会的大环境中。因此,现在我们更要培养孩子们与人分享的意识,逐渐形成與人分享的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差

在现代教学课堂上,有许多学生即使知道正确答案,也不愿举手回答问题。按正常的儿童心理特征而言,这时期的儿童,应是拥有强烈好奇心和表现欲的阶段,所以说,这个现象不符合常理。因此,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就真切地谈到过这个话题,同时也简单分析和总结了学生不爱举手的几点原因:

(1)腼腆内向型:这类学生因为胆小害怕,害怕答错,害怕被同学嘲笑;所以即使知道答案,也不会发言。因此,针对这类学生,本人想到的对策有:老师要争取在课下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鼓励,多表扬。在表扬学生时,要注意表扬的针对性,到底是什么地方做得特别棒,为什么会表扬他棒,把具体原因说出来,而不是笼统的夸奖一句:你今天表现不错。

(2)注意力不能集中型:学生经常开小差,不能认真专心的听课,没听清老师的问题,没动脑筋思考问题;此类学生的对策有:在课上,经常要投其关注的目光,使其意识到老师时刻在注意着他。只要他一主动回答问题,就立即鼓励表扬。这里的鼓励,不仅可以起到直接强化作用,还能起到替代强化作用。

(3)对所学科目不感兴趣,不管会与不会,都一律不回答。

对策如下:教师备课过程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提问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这种权利交给学生。要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练习形式多样化,评价语言丰富并及时到位。

以上几点是针对学生方面的原因及对策。下面再谈谈关于教师层面的原因。

(1)长期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势。在课堂中,教师的精彩表现过多,从而忽略了学生,学生只听老师说,自然就失去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与想法。在平常的课堂中,教师可能扮演了传道解惑者的角色,使学生习惯了教师的解答,从而形成虽然认真听讲,却不习惯表现自我的思想。

(2)忘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学预设与实际脱节。

由于只顾教学环节去完成教学,所以在问题提出后,教师急于学生给出答案,常常一个问题连着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教师已经在催促答案,使得学生无人举手发言。正是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导致了学生与老师的教学预设脱节。

(3)教师自身修炼还不够,教学方法还不够完善。

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或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表现不予以评价和表扬,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学校教学方式陈旧

现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而目前很多教师仍然坚持自己的传统教学方式。

(1)一部分教师上课毫无新意,仍旧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这部分教师大多处于退休阶段,认为现在的新课程改革与他们毫无关系。

(2)一部分教师仍旧采用自己的经验方式,他们认为多年的经验教学方式比新提倡的教学方式更靠谱。

(3)一部分教师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继续坚信成绩好就等于好学生的观念。采用只抓成绩,忽视其他的教学方式。

二、解决策略

1.注重习惯培养

(1)注重学生上课习惯的培养。

上课是学生与老师积极地交流与互动的过程。提高上课效率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精力听讲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老师要学会关注每一位学生,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作则,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

2.循序渐进,难易得当

洛克《教育漫话》中就提到由易入难循序渐进,这是大家都懂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由易入难,此处的学习原则与教育方法之循序渐进如出一则,是搭配使用的道理。教师的教之循序渐进与学生的学之由易入难,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配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提高教育的水平。

例如本人的教学经验得知:在小学三年级同样有关于写作小动物的作文,但是三四年级写作的要求和深度大不一样。三年级的动物作文,只要求写清楚动物的外形特征以及你和它之间的情感或者是发生的最特别的一件事。但是四年级的动物作文增加了一个难度,重点描写关于动物的神态、动作等方面的内容。这就是由易入难的典型佐证。

3.教学方法适合儿童心性

适合儿童的“心性”,即是根据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要点,从儿童的心理出发,要懂得儿童的心理,明白儿童所在的阶段应当采取何种方式教育,从中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的学习变成一种游戏,犹如中国古老的教育方法:即寓教于乐。要全面支持儿童,让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他。这里又得以返回洛克的观点中:反对强迫儿童学习,要诱导儿童学习。以上的论述即为诱导儿童学习,那接下来谈谈强迫儿童学习的坏处。以下,以小学中低段的学生为例进行论述。

以本人的个人教学经验总结性得知:如果对小学中低段的学生施加以高難度的学习任务或者直接性的拔高他们的学习任务,则会导致学生根本不予理睬教师的教学。并且,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使得没有激情和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每一阶段的人会有他各自所要接受的知识水平和理解上限,超过当前的阶段而跳跃,则会拔苗助长。有一个成功的实验教学经历:本人在给城乡结合区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上一堂关于“过年”的口语交际课。在一开始,本人没有讲解关于过年的习俗或者其他文化,而是以他们的心理特征,给他们讲解了关于年兽的故事。通过年兽的故事,从中找出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要放鞭炮等等过年的文化习俗。这就依据了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及学习要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轻松愉快地上完了一堂口语交际课。这里就是遵循了儿童心性的原则来推动学习的发展,这类思想和经验,我们应加以运用和弘扬。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多留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让他们踊跃发言,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并且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4.教学形式多样化

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学习,最终都要实践,实践是经验的直接来源,在21世纪的小学教育里,已不再是纯粹的书本教育,有很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施重视教育,重视实践这一办学理念。例如:在学习古诗《悯农》,他们很难体会到古诗的深层含义,于此,有些学校进行“瓜果园”课程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劳动,从劳动中体会生活的辛苦,体会诗词句中所表达的含义。学校不再把孩子单纯的放在书本知识的狭小空间里,而是开阔他们的视野,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从小抓起,真正做到手脑并用,培养新时代真正有用的人才。

一位教师在教学西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海军将领邓世昌》时,她采用的方法不是直接赏析课文,而是提前布置学生观看电影《甲午风云》,再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来说说从影片中得到的感受,再引入课文中。这位老师抓住了中段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来教学。这样达到的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形式的变化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转变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学习观念。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小学教育中的几点问题:关于教育的方法、学习的原则及对策方面。旨在更好的解决当前小学教育的问题。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猜你喜欢

教育现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浅析新课程理论下幼儿学前教育现状和对策的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