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的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

2017-05-09葛雅萍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高职教学改革

葛雅萍

内容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器”,孔子说“君子不器”,两者的矛盾统一才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成“器”的任务有专业课负责,大学语文负责成“人”。在大學语文遭遇边缘化的今天,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借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重新定位,从教材选编、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与考核方式等方面全方位实行改革。

关键词:高职 大学语文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器”,孔子说“君子不器”,两者的矛盾统一才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成“器”的任务有专业课负责,大学语文负责成“人”。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经过众多实践者的多年探索已取得相当大的成就,但高职大学语文边缘化情况依然严重。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背景下,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科学定位,为学生量身定制一套有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语文教学方法,很有必要。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从1942年“大一国文”成为所有院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开始,至今七十多个年头,大学语文经历了停开、恢复、中兴与式微几个阶段。撇开1952——1977年的停开期,不管哪个阶段,大学语文都是作为提高大学生语言能力的工具而受到重视,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一向被排在首位,它的其他特性少受关注。高职院校学制比普通大学少一年,在完成教育部的规定动作的同时,必须更倾向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以使学生更符合企业的需要。在学时固定的前提下,有增必有减,大学语文便成了最容易被缩减学时的一门课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边缘化已成了不争的事实。近期更有研究者认为应该淡化大学语文课程名称,将大学语文课向专业课程融转,“换一身职教马甲进行母语的传承”。殊不知,大学语文课程的式微也是源于人们太过于功利,抛却了这门课程最为重要的育人功能,抛却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精粹的传承,舍义逐利,教学只注重于把学生锻造成一个个职业人,学生只注重如何获取财富,以得失作为衡量成败的唯一标准,忽略了作为一个“人”的需求与责任。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必要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开始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再到 “高技能人才”,提法虽然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亦即人们所说的“成器”。过于注重专业教育忽略了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养的学生,即使取得了专业成就,时时会觉得彷徨无助。“他们越有专业成就,每每越受彷徨之苦:之于世局,满是无奈;面对自身,无可安顿。”[1]于是经济上去了,道德水准却下滑了,人们急功近利,整个社会烦躁喧嚣。孔子说“君子不器”。两者看上去似乎矛盾,其实“不器”是“器”的根本。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做的是如何在最短的教学时间内把教育对象培成一个好学的人,一个悦乐的人,一个内省的人。而这些都包涵在我们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重新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大体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将大学语文定位在它的工具性上,叶圣陶曾强调语文是工具,语文是思维的工具,又是交际的工具,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就是对语文的工具性的最好解释;第二种是将大学语文定位在它的人文性上,大学语文课程以其极强的综合性与极广的涵盖面而具有人文性特点,这一点起先少有人提到,目前已受到广泛关注;第三种是将大学语文定位在它的民族性上,汉语是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与思维工具,大学语文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途径,开设大学语文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还能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第四种是将大学语文定位在它的文化性上,课程的关键作用就在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熏陶中成长。大学语文是这几种特性的有机整合,与目前的教学现象结合起来看,我们需要特别强调大学语文课程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功能。撇开了传承,课程的定位难以做到准确,大学语文沦为工具,走向边缘化成为必然,而这个结果反过来又影响到课程的实施,致使课程最基本的工具性功能都无法顺利实现。没有传承,再热闹的改革也只是在大学语文该不该开,学分应该多少这个层面上讨论,研究无法达到深层次。

教材的遴选或编纂。“教材”与“教学内容”不同,“教材”是指教科书及用于教学的音像、图片、录音带等材料,“教学内容”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两者不完全重合。大学语文教材版本繁多,品质良莠不齐,目前的高职教材有的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有的又为了迎合职业的特性而过于趋重工具性。学校虽千挑万选,但所择教材仍往往不适合本校本专业的学生。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材只是起到参考书的作用,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与特长安排教学内容。这种情况有利有弊,优点是教师不被教材束缚,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把擅长的知识和更合适的内容奉献给学生;缺点是没有一个刚性的标准,随意性较大,部分教师可能对教学要求不够严格,学校却无法制约。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因学时所限及学生基础不同,很难按照本科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自主编纂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可以更贴近地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实际需求,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民族文化、道德精神等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语文的课程设计。首先,设计科学的教学大纲。高职院校课时的紧缩不是一时所能解决的,教学工作者应做的是设计一个与较短的教学时间相宜的教学大纲。关注点是: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重视行事为人的准则与道德情操的培养;深化汉语母语教育,提高阅读欣赏及写作能力;从学习中体会生命的真谛,提高行为能力,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一份科学的合理的教学大纲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保证。其次,设计与教学大纲配套的教学内容。有了理想的校本教材,教学内容的设计相对就简单得多了。教学人员通过对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研究讨论,确定统一的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内容。这一环节可以避免教师各自为战的弊端。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拉近大学语文课这门课程与现实的距离。

教学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在地域文化与鄉贤文化的探寻这一内容上,每一地区都有独特的人文历史,教师把当地历史文化遗迹的发掘研究引入课堂,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代入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从所研究的内容中吸取传统文化的养分,为学做人。对当地历史文化名人遗迹的走访与探寻可以由一个点铺开成一个面。譬如,浙江省嵊州市贵门乡的鹿门书院,系南宋理学大家吕规叔所创,朱熹曾亲临讲学,书院旧址因地处偏僻得以保存,也因为同一原因至今未受外界重视。当地乡政府有意重建书院,学校也乐意为之提供技术与文化支撑,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儒学教学由此展开。把学生分组,自主查找儒学的渊源与发展流变;搜集整理朱熹、吕规叔为代表的宋儒理学的相关知识;组织实地考察,拍摄照片,撰写介绍文章,制作网页,从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推介鹿门书院,使学生从中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及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的拼搏精神。这一环节,教法上摆脱了常规课堂教学的束缚,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角,教师作为导演起掌控和引导作用。可能出现的问题是,部分学生经过锻炼增强了自信,锻炼了能力,参与更加积极;个部分学生则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发声与行动的勇气。这一点需要教师特别注意,着意引导,循序渐进,不然很可能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

其他环节如经典诵读、讲诵实践活动、欣赏与写作等等同理。

考核方式的改革同样不可或缺。大学语文的开课目的是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原有的到学期末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集中考试的方式早已不再适应当前的具体情况。考核方式有两种,其一,考核部分分散到平时各项教学内容中,考核成绩满分100分,分为六大块:课堂讨论(10分)、传统文化传承(10分)、地域文化探寻实践(10分)、讲诵实践(10分)、写作(10分)、期末笔试(50分);其二,取消期末考试,考核完全分散到平时各项教学内容中,考核成绩满分100分,分为五大块:课堂讨论(20分)、传统文化传承(20分)、地域文化探寻实践(20分)、讲诵实践(20分)、写作(20分)。把原来的期末一次性考试定成绩分摊到平时每一模块任务完成情况的核定中,这一点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平时翘课到了考试时临时抱佛脚应付了事的弊端。方式二力度较大,执行会有顾虑,不过这一设想并非天马行空,已有本科院校尝试验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破坏殆尽之际,传承更是无从谈起。近些年,学界已经认识到由此带来的弊病,进行了许多探索,更可喜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回到大众的视野中,回归及传承已经重新成为可能。回归到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这条道路上来,对大学语文课程重新定位,对教材选编、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与考核方式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改革,这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注:本文系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编号jg20160404]

参考文献:

[1] 薛仁明.孔子随喜.北京:新星出版社[M].2013,第111页

[2] 张妍.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 硕士论文,第22-26页

[3] 郭爱涛.国学素养培育视野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广西教育[J].2016,01.第96页

(作者单位: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高职教学改革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