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高职教育有效教学的研究

2017-05-09索新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有效教学研究

索新文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猛,高职院校通过开展积极有效教育研究活动,不断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培养出来一批又一批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他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已经成为各条战线的生力军。本文分析及探讨了促进高职教育有效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 有效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41-01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是伴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具有多重优势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具有“双师性”和“应用性”的办学特点,能够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大量人才。因此,全面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影响高职教育有效教学的因素

1.教学目标层面

纵观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程,高职教育一直以职业岗位为教学的核心,受教者所接受的教学全部具有一定针对性,课程设置中对专业性、系统性、科研型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明确,使得教师不明确从什么方面发力去提高教学有效性,同时使学生不清楚在什么方向进行努力,实现学习目标。

2.受教者素质层面

高职教育生源一般是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高考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受教者普遍基础比较薄弱,导致对高职教育课程的理解程度不够,进而使得高职教学有效性不高。

3.师资力量层面

在学校这个舞台上,教师和学生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师资力量对实现教学有效性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高职教育中,学校对教师的定位不够合理,师资水平不达标,未能全面达到高职教育师资水平的要求,导致有效教学不能顺利实施。

4.教学方法层面

为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结构的要求,高职教育必须采取系列创新特色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但是,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今高职教育中教学方法依旧停留在传统阶段,不适应新环境下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新需求,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促进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

1.目标的明确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主要考虑市场、行业、职业、岗位和能力这五个方面的因素。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就是进一步确定该专业所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以及该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专门人才要求即业务规格。落实到具体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依据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具体工作和任务要求,明确该专业学生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能力观认为职业应用技能是由若干个综合能力组成,每个综合能力又由若干个专项能力组成,是由具体的任务来描述和规定的,一系列具体任务的组合便成为了职业能力,学生若能较好的完成各阶段任务也就能逐步掌握该职业技能。因此,教师在进一步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应突出“能力本位”,先要将岗位知识和能力的目标与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联系起来,结合学生知识掌握的特点,构建具有明确行为化目标的能力分解表,以此来设计每次课程的教学目标。

2.师资的定位

高职教育理念——高职教师这种专家式“职业人”是处在高职院校这个特定职业环境中的,高职教师的特殊职业属性要求教师在具备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生产一线的技术能力外,要能具有高职教育“职业人”的教育思想理念,即熟悉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对高职教育教学方法认同,适应高职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并能积极参与到高职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改革中来。

高职执教能力——教师以教学为专长,高职教师这种专家式“职业人”的特长也应为教学,能胜任够熟练运用高职教育教学方法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工作。高职教师承担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两项:岗位基础知识、岗位技能应用。高职教师应能结合高职学生基础特点,岗位基础知识的讲授准确且易于学生理解,确保学生理解岗位必备知识;高职教师要能出色的传授岗位技能知识,那教师本身就是该领域的行家,应熟练掌握这个行业的岗位技能并拥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

岗位指导能力——高职教师除了知识技能的传授外,还要成为合格的“职业岗位指导师”,学生读高职院校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更快的就业,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教师要能够以行业岗位为背景,运用自身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从事相关岗位工作的职业指导,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强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准职业人”,并能协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自己,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为其制定职业岗位的中长期规划提供一定帮助。

3.教学的有效组织

教学设计——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学习动机不够强烈。学生若不注重或不能理解岗位基本知识,岗位技能的熟练掌握则无从谈起,这要求教师在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上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由易入难,逐层剖析,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由此弥补知识薄弱的缺陷。再根据学生基础,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学任务,迁移并发现、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知识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方法实施——经过教学实践,普遍受到高职教育工作者认同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是通过研究“案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研究性教学,是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知识要点选择和确定专题,形成某种假设,让学生通过调查或实验去验证,帮助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情景模拟法,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直观的教具的手段,指导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岗位角色,使学生迅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快的适应职业岗位。项目教学法,教师设定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由师生通过共同实施完成的教学活动,并共同评价工作成果。不管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其实施过程应以注重学生体验与感悟,将“探、研、练”有机结合。

高职教育的教育类型和教育主体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我们应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究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育方式,提供给高职学生更易于成才的教育平台来。

参考文献:

[1]薛栋.促进职业教育实>--j实训“有效教学”的路径研究——基于“高职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的数据分析[J].職教论坛,2015,5(10):69-74.

[2]卢志标.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有效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24):189-191.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有效教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