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在中国的译介

2017-05-09石碧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译介中国日本

石碧

内容摘要:自21世纪到来以后,日本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各种类型的推理小说不断涌入我国文学市场中,在我国的图书市场掀起了一股巨大的热潮。通过短短的几年发展,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出版数量正在日趋增加,甚至超过了欧洲侦探小说,已成为我国读者大众比较欢迎的文学作品。

关键词:日本 社会派 推理小说 中国 译介

推理小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侦探小说,是目前比较畅销的一种小说读物,发行量居于首位。本文主要对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在中国传播的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其在中国流行的原因,探讨日本推理小说的成功对中国原创侦探小说的启示,为后期的小说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一、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在中国传播的新特点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最初几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文化政策的开发,日本现代文学逐渐随着日本电影传入中国市场,被广大观众、读者接受,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属日本社会派推理文学作品、刑侦类电影等作品,例如松本清张、横沟正史等人的作品受到了中国读者的广泛认可与喜爱。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1980年松本清张的小说全国出版累积超过200万册,其中出版重心主要集中在社会派推理小说上。与此相比,中国出版的日本推理小说,不管是在引进发行的契机上,还是在出版的范围数量上等都存在着明显特点。之所以使得日本推理小说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其中主要离不开出版人的眼光与胆识,这些具有新意识、敢创新以及新想法等出版人对文学出版具有明显的敏感度,从而成为了日本推理小說的引进发行引路者[1]。

二、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流行的原因

(一)作品类型多样化,且风格多元化

当欧美的侦探小说传入日本时,日本根据“Discoverystory"的概念(欧美),将这种小说称之为“探侦小说”,在日语中“探侦”即“侦探”的意思。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水谷准(推理作家,兼评论家)首次提出了“推理小说”的概念,以此来巩固该类小说在日本的地位,自五十年代之后,“社会派推理小说”逐渐形成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进一步促进了日本推理小说走向国际的舞台,在此之后,“推理小说”被广泛使用,从而使得日本逐渐形成“推理文化”。由于欧美的侦探小说较为单一,多将重点放在人物的刻画、性格以及形象等方面,或者重点叙述案件、破案过程等,“案件发生——侦探出场——侦破案件”时常采用这种模式进行写作。而日本的“推理小说”包含的方面比较广泛,其中具有较强的侦探推理色彩,例如“本格推理”、“新本格推理”等,其中还包括“社会派推理”、“新社会派推理”,同时推理小说还包含了封建迷信色彩、风俗妖怪推理,推理小说类型具有多元化等。

由于日本推理小说的多元化,在中国市场得到了广泛的推崇,读者根据自身的不同喜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推理小说。例如东野圭吾的作品比较重情,推理成分偏少,作者通过浓厚的感情色彩、人文关怀等,使中国众多女性读者对其进行追捧,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读者对东野圭吾作品喜欢的年龄群,均以20-25岁左右的知识女性为主体。而岛田庄司等作品比较倾向于谜团、诡计等方面,通过严密推理来取得胜利,从而博得了知识水平较高、酷爱逻辑推理的男性青年喜爱;而道尾秀介与夏三津田等作品,带有着大量的迷信与妖怪、鬼魂等因素,这就使得中国读者对日本风俗、传说等产生一定的兴趣,相对于其他的来说,受众范围相对较小,但是读者却能在日本推理小说中可找到自己喜欢的小说类型。

(二)小说作品具有独特创作技巧

小说多是以故事情节而获胜,一部比较优秀的小说必须要有不落俗套的故事情节,以此对人物形象进行鲜明釋刻,例如《杜宾探案系列》、《福尔摩斯探案集》、《波洛探长探案集》、《马尔普小姐探案集》等,以上小说均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无非是精彩的情节结构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4]。还有《名侦探柯南》,该小说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大部分读者对该小说的联想是福尔摩斯,这位头戴猎鹿帽,身披宽松外套,手拿大烟斗的侦探,福尔摩斯通过自己高超的智慧与推理能力,侦破了一件又一件的案件,目前已成为世界侦探小说中不可超越的经典之作之一。同时,进一步推动了日本推理小说的又一次发展,在小说的情节构思、人物刻画等方面,通过典型的日本特色获得了世界各区域的读者关注。

(三)影视剧作对推理小说的推波助澜

由于日本的推理小说和日本的影视剧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一部优秀的推理小说往往会被人们改编成一部影视作品,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自信息技术发展以来,日本推理小说在我国广泛流行,其中部分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影视剧作品的大量流入。由于互联网无国界,使得更多的日本影视剧作品进入到中国观众的视野中,其中各种推理剧和刑侦剧等通过新颖的剧情、人物的生动形象以及干净利落的发展获得了众多观众的心。例如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日版的电视剧在网上引得多数剧迷的追捧;伴随着电影版的《白夜行》上映之后,进一步提高了东野圭吾原著带来的影响力。目前日本大量推理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不断通过网络大量流入中国,如《秘密》、《分身》、《变身》、《神探伽利略》、《时生》、《信》等在各个网站中具有较高的点击率,其中受到的欢迎程度明显要比我国的原创刑侦等影视作品高,同时这也是使得日本影视剧保持较高销量的原因之一。

三、日本推理小说的成功对中国原创侦探小说的启示

(一)中国原创侦探小说的发展叙述

有部分人认为世界侦探小说主要来源于我国古时候的“公案小说”。而事实上,侦探小说(即推理小说)主要是一种在案件发生后,通过有效的取证与排查,由某侦探人员经过严密的逻辑进行思考找到犯罪分子,从而解决案件的一种小说素材。因此,推理小说离不开案件的发生与逻辑推理、案件解决等要素。而我国的“公案小说”主要是围绕案件的作案动机、破案、断案以及结案等模式创作的一种故事,其中在破案的过程中,并不是通过逻辑推理来进行的,而是通过具有明显封建迷信的托梦和鬼魂等方式来进行破案的,由此可见,侦探小说并不根据我国的“公案小说”演变而来。其中早在二十世纪的初期,中国的学者一致认为“侦探小说”是中国本土所缺乏的一种小说类型,清楚地将公案小说隔于侦探推理小说之外。

(二) 对中国侦探小说写作的启示

1)采用模仿,打造中国本土特色

由于我国的原创侦探小说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自身的特色,因此在创作时,作者可借鉴或者模仿国外的优秀推理小说。通过借鉴国外推理小说的人物形象设计,模仿其中所涉及的情节推理,将故事的发展延续到国内环境,这也是现阶段我国推理小说写作的通病。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国外的优秀推理小说模仿在我国文学创作中占有较大的地位,针对某种比较弱小的文学来说,借鉴或者模仿同类型文学是必然的,这也是促进该民族文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准。由于借鉴与模仿是创作中不可置否的,但是在借鉴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模仿借鉴虽然可以对文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是并不能使其取得突破性的發展。文学作品想要有效的实现质的飞越,决不能只靠模仿与借鉴,而是在模仿与借鉴的前提下,创造出融入本民族色彩与内涵的作品,通过不断的积累与创作,突出各自的优势,逐渐摆脱模仿与借鉴,从而创造出属于本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

2) 摆脱类型化倾向

从表面上看,我国的原创侦探小说在创作风格上与规模上、数量上等方面均有所发展,但是在小说的内容上与架构上、叙事模式上等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小说在创作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类型化倾向,这就需要创作者的广泛关注或思考。因此,在进行侦探小说创作时应避免结局类型化,结局对整部小说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优劣成败直接关乎该小说的成功与否。一部优秀的推理小说结局往往会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意外惊喜,例如《嫌疑犯X的献身》、《想你,在稷树长满绿叶的季节》等,这2部推理小说的结局通过创作者高超的技巧以及严谨的推理,为整部小说画上了句号,瞬间将整本小说的价值品味提高了一个档次。

3)舆论与媒体应引起重视

日本的推理小说在诞生之后,就受到该国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有文学大师对这种新文化的支持,还有广大舆论大众、社会媒体等为其提供发展的力量。与之相比,我国的文化界、媒体界等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这就使得我国的侦探小说在创作中缺乏相应的动力与力量。一旦构成相关奖励体系,那么势必会促进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创作,进一步促进国内的侦探小说发展。近年来,虽然我国的侦探小说通过利用网络媒体、网络文学等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而涌现出了一批新的网络写手,例如以鬼马星等为代表的网络写手,使得网络读者具有较高的辨别意识。我国的原创侦探小说与日本的推理小说,不管是创作的过程中,还是在环境上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国的原创环境上想要在世界站稳脚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日本的“推理小说”在中国的走红,现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种文学情况。本文主要通过对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在我国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日本推理小说的成功对中国原创侦探小说的启示,通过简单的对比,以此来挖掘“推理小说”背后更深层的原因,为我国侦探小说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译介中国日本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探寻日本
“新中国70年百种译介图书推荐目录”发布
传播学视域下《文心雕龙》的译介模式与翻译策略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日本神社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