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园林空间景观序列对美感的营造
2017-05-09王聪段汉明
王聪 段汉明
一、引言
河南省许昌园以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特点为主导,贯穿许昌市深厚的历史文脉进行设计。许昌园的设计建设关键在于如何传承、凸显传统文化精髓,使之见其形、感其神,同时又能呈现许昌市的现代城市风貌。本文通过对许昌园的空间序列和景观序列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借用美学知识,对不同空间序列、景观序列营造不同的美感进行深入探讨(园林序列是中国造园手法的精华部分,研究这一特点对于总结中国园林的造景成果,弘扬中国园林文化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以期在当代园林发展的形势下,带来新视角的启发和思考。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尺度概述
古典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历史长卷中一抹不可缺少的颜色,具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含量,以及独特的自然风景魅力和极高的科学价值,具有建筑、文化、书法、绘画、雕刻、乐律诸多要素构成的特点,处处表现着和谐的韵味,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地位。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第三自然(将偏纯粹自然的景观定义为“第一自然”,即最本源的自然;将带有人类理性与社会情愫的自然定义为“第二自然”;整合前两者并偏重文化认知的自然称之为“第三自然”)景观,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是不可多得的瑰宝。它起源于商周时期,魏晋南北朝时发生转折,盛唐时期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再至宋时成熟[1],是超越时代的自然与文化的结晶,是与风土文化紧密相关、融入当地特有环境、植根于大地的光辉典范,是文化景观的遗存,是具有生命的文化遗产[2]。因此,如何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特色,传承、发展当代园林文化,成为现代城市风貌、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
滕玥在其《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中,对苏州市18个不同规模的私家园林的住宅与园林空间尺度进行分析统计,按照园林空间规模、尺度,将其划分为庭院、小型园林、中型宅院三种类型,并以此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庭院面积一般小于500平方米,其与宅园总面积之比小于6%;
第二,小型宅园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下,其与宅园总面积之比大约在15%;
第三,中型宅园面积1000-10000平方米,大型宅园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中、大型园林与宅院面积之比没有明显差异,其范围在25%-60%之间[3]。从盆景到苏州窗景,从庭院园林到皇家园林,从太湖、黄山风景游览区到美国的国家公园,这些园林虽然跨越了6个尺度等级,但是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共性,即特色的园林艺术理论[4]。
三、中小型园林空间景观序列论述
(一)空间序列
空间序列是指空间的先后顺序,是设计师按照建设功能,给予合理组织的空间组合。各个空间有着顺序、流线和方向的联系,空间序列关系到园林的布局和整体结构。一个优秀的空间序列,应当具有景观空间的连续性、园林建筑以及建筑小品的秩序性、交通空间流线的畅通性,以及有次序的主题及景观布置特点。
园林空间是指在人们的视线内,由地形、植物、山石、建筑等造景因素所构成的景观区域[5]。因此,从园林创造空间的特点讲,园林艺术实际上是一门空间艺术。园林空间是以一定秩序组织,由建筑界定或围合的若干大小不等、形式不一的庭院空间。
马瑞在《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配置与序列研究》中,把空间配置与序列类型归纳为以鹤园、藕园、残粒园为例的单一环状式;以留园、网师园为例的平面组合式;以狮子林、沧浪亭、环秀山庄为例的立体开场式;以拙政园为例的混合多样式[6]。《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配置与序列研究》虽然把园林布局形式进行了归纳,但是由于其在空间序列的深度上挖掘不够,不足以凸显空间序列在园林中的重要性。而陈莺在《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特点》一文中,运用“围”与“渗”就园林空间的处理、组织空间的形式和场景的叙事氛围,对园林空间序列进行了较为深层次的概括。周翔也在《峨眉山名山风景区景观序列研究》中,把峨眉山景区按照“起”“承”“转”“合”进行阐述,可见其对空间序列有其独到的见解[7]。
(二)景观序列
景观序列是由空间序列与景观理论相结合派生的名词,是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在时间、空间以及景观意趣上,按照一定次序的有序排列[8]。景观序列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客观景物有秩序地展开,具有时空运动的特点,是景观空间环境的实体组合;二是指游客的游赏心理,随经过的时空变化,做出瞬时性和历时性的反应。这种感受既来自于客观景物的外部刺激,又超越景物而得到情感的升华,是景观意向感受的意趣组合[9]。在园林设计中,景观序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有优秀的园林景观序列,才会具有中国园林“步移景异”、“协调统一”的自然风貌。
四、空间景观序列对美感的营造
(一) 美感
美感是“审美感受”的简称,是审美主体在观察审美对象时产生的体验、认知和评价,是人们在现实审美活动中感知、体验美好对象、事物的具体过程、状态和成果[10]。美的踪迹要到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11]。在人类不断的生产和社会实践中,美与美感同步产生。美对于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人们欣赏它还是对它视而不见,美依然存在。而美感则是主观的,是人们对美的一种本能的反应,通过感官、心理以及实践等一系列的认知,对美的事物产生不同的情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具有不同的美感和审美认知。
(二)空间序列对美的营造
中國园林空间序列的处理是十分精妙的,其特点是或虚实相生、或纵横交错、或“围”、“渗”结合。这种空间序列的处理给中国园林带来了曲折多变、时而闭塞、时而豁然开朗的感官体验,使人们时刻感受到这种富于极强律动感的空间变化。
空间序列可以营造出内向开放、丰富变化和意境空间之美[12]。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实际上就是处理空间的艺术。为了丰富人们对空间的美感体验,在园林设计中往往采取各种形式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和创造空间,以此满足设计师对空间序列的要求。
(三)景观序列对美的营造
景观序列的布局是按照两种类型进行的,即:规则形式和不规则形式。规则的景观序列会带给游人大气、庄重、严整的视觉感受;不规则的景观序列则充满了流动和各种运动的特点,给游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感染力和“出其不意”的效果。在规则序列中,建筑师以最明确和最有意识的方式引出高潮。而在不规则的序列中则采用弯曲和曲折的景观布置,营造园林微妙的意境。
在园林景观序列的布局中,两种序列不同比重的组合才能产生园林建筑布局所具有的“时而庄严大气”又“时而曲折多变”的景观特点。正如沈复所言:“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
五、许昌园设计概述
许昌园占地面积1760平方米。许昌园位于主园区南部,紧临配置服务区和开封园。许昌园的设计融入了许昌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现代科技要素,是小型展园的杰出代表之一。许昌园以“水润莲城”为主题进行设计,由许昌宫观景台、钧瓷展馆、关圣三景、花木文化展示区组成,对文化景观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布局。同时加入了一池三山、叠雪琴韵、霸凌别柳等生态景观与之结合,小桥流水,幽雅宁静,布局巧妙,体现了中国北方园林艺术设计的精髓。全园处处体现了“以小见大”、“布局严密”的巧妙手法,园子虽小,样样俱全,堪称一座建筑别致、风格独特的小型展园,十分值得深入考究。
(一)空间序列分析
许昌园园林空间按照南北正子午轴线进行布局。主轴线由入口汉阙-地景-钧瓷铺地-许昌宫观景台-钧瓷展馆布置(由北向南),布局严谨规整。次轴线关圣三景-灞陵桥-许昌宫观景台-生态廊架(由东向西),正子午轴线在许昌宫观景台交汇,整个许昌园空间序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造就了许昌园的整体效果,非常有创意。许昌园四面不设实体围墙,大部分采用植物景观弱化边界,力求最大限度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收到以此扩大空间感的效果,充分表达了设计者开放式的设计理念。
(二)许昌园入口汉阙、地景
许昌园入口处放置包裹压花红铜汉阙,在两侧对植的栾树和花坛的衬托下,奠定了整个园子雄伟大气的主基调;以压花红铜为外表装饰汉阙,更是凸显了设计者的独特创意。而在红铜上塑造古代的雕刻和绘画,则在展现历史文化的同时又平添了汉阙的辉煌大气之感。
沿着正南北子午轴线,汉阙后放置地景。地景由迎帝都许、受封集权;青梅煮酒、纵论英雄;藏兵地下、耀武许都;大战逍遥、威震东吴;亲征汉中、收降张鲁;封王建国、加锡进爵等6组描述曹魏历史的石画构成,给游人带来气势宏伟的视觉感受。
(三)许昌宫观景台
许昌宫观景台取自许昌宫基址并加以提炼,摆放刻有《许昌宫赋》石碑,是平台的中心。建筑遗址包括台阶、平台、建筑柱础,以及8个高高耸立的柱子和石碑。沿阶而上是平台,也是中心的观景台,平台平面与建筑遗址平面的关系是黄金分割比,参差不齐的柱子在产生虚与实空间的同时又表达了园林乐韵的特点。诚如西方美学家所言:一切的艺术都趋向于音乐。
许昌宫观景台位于主次轴线的中心交汇位置,被许昌园水系所包围,是一个人工与自然交汇的围合空间。站在观景台上,整个园区的景色尽收眼底——向北望即是以“三曹文化”為代表的前广场,向南望是炫酷的特色玻璃建筑,向东望是关羽辞曹挑袍、护送甘糜二夫人的景观,向西望是一派生态长廊、溪流、莲池的景象。背倚栏杆远可观山、观石、观钟灵毓秀,近可赏鱼、赏莲、赏泉、赏水石清华。在主轴线的景观序列上,许昌宫观景台处于高潮位置,虽空间局小却可见大气之意。特别是融入了以“中国红”为主基调的颜色,由此尽显皇家园林的精华和气派。
(四)钧瓷展馆
钧瓷展馆位于园区主轴线末端,为整个园区的点睛之笔。展馆与园中高潮许昌宫观景台形成了一个相当大的反差,一个以遗迹形式呈现,一个以未来感很强、极富张力的表现;一面回顾过去,一面展望未来,象征着从古迄今、现代化的许昌市快速发展的历程。
钧瓷展馆设计理念源自钧瓷本身。美丽的钧瓷有着光滑的镜面,与“建筑语言”中的玻璃有异曲同工之妙。玻璃上倒映着的影子时刻变化,辅之以独特的钻石外观,形成一幅变幻莫测的画面。
(五)景观序列分析
许昌园通过外环辅路、内环辅路、主游览路线与外部相联系,把平台、路径、绿色景观、展示建筑等空间形式有机结合,产生了一系列空间开合变化和时序变化。
1.景观路线序列
外环辅路线:外环辅路线穿过园区的外边缘景观,从北向南分别是地景、莲花溢水头、生态廊架、钧瓷展馆、关圣三景、鄢陵花木文化展示区。外环辅路与主路线在地景广场、生态廊架区、钧瓷展区、关圣三景广场相衔接,体现了开放式园区的特征。景观依次从地景宽敞到林间疏密、再到流水叠石、生态花木,营造自然景观的小高潮,继而到钧瓷展馆、关圣三景,以此营造出历史文化的大高潮。
内环辅路线:内环辅路线围绕许昌宫观景台四周合理布局,近可观许昌宫平台建造特色,远可望自然、文化景观相得益彰的完美效果。沿内环辅路布置钧瓷碎片铺装,五颜六色的钧瓷碎片在营造新意之美的同时,极大地展示了许昌钧瓷的特色文化。而在造型上又以莲花花瓣形状布置,折射出许昌园“水润莲城”的设计立意。
主游览路线:主游览路线贯穿正北轴线从入口汉阙引出,经地景到达许昌宫观景台。主游览路线分为三线:许昌宫观景台-生态廊架-钧瓷展馆-关圣文化展示区;许昌宫观景台-钧瓷展馆-生态廊架-关圣文化展示区;许昌宫观景台-关胜文化展示区-钧瓷展馆-生态廊架,许昌宫观景台为观景的高潮点。
2.园林景观要素序列
堆山叠石-双峰对峙:许昌园入口两侧堆起的微地形形成了完美的“双峰对峙”格局。这一双峰对峙格局的设计理念,实则在园区中起到了遮挡的作用,给游客一种欲扬先抑的效果。同时,双峰的横向对比又打破了时序的束缚,给游客带来极富变幻的美感。
堆山叠石-一池三山:一池三山位于园区东北角,即入口前的广场东侧、关圣三景北侧,它既是园中一景,又是汉寿亭不可或缺的映衬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池三山”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渊源。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继而生成万物,亦是万物存在的根据,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同时主张“大地以自然为运,圣人以自然为用,自然者道也”。中国古典园林的“一池三山”即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自然仙境的道家思想的具体体现。
理水-叠雪琴韵、水润莲城:循环水系环绕八瓣莲花围成的铺地,独特的外观设计给游客耳目一新的感受。其实,設计者的初衷既是为了表现许昌市水系连通的现状,又要凸显许昌市“莲城”的雅号。水系源头为一莲花状溢水头,形成自北向南、由高到低“跌水”的美景。山石堆砌与苔藓以及大乔木配合种植,形成了自然翠绿的浓厚氛围;又有流水沿叠石顺势而下,飞花似箭,缕缕微风,丝丝凉意,沁人心脾,使游客充分感受到叠雪琴韵的意境。
六、结语
园林空间序列、景观序列是中国园林造园理念的精华,中国园林的灵魂。本文以许昌园设计加以实证,通过对中国园林序列美感营造的探讨,空间序列、景观序列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构成、布局等分析,总结中小型园林对空间、景观营造的理念、原则和手法,以期对当代中小型园林的设计建造提供依据。
许昌园的设计过程是一个以地域文脉结合空间序列组织、景观营造的过程,也是对小型空间认知、挖掘、文化传承的过程。如何设计出“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中小型园林?如何合理利用空间序列,对游人的视觉产生美的撞击?如何组织景观序列给游人带来精神享受?如何传承中国园林的造园文化?是设计者应通盘考虑的整体问题。
中国园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传承至今有其存在的必然因素。园林是文化的基石,人类理应热爱它,保护它。
参考文献
[1]邬峻.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119.
[2]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日本造园学会、韩国造景学会.“从传统园林到城市”宣言[J].中国园林, 2000.
[3]滕玥.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24.
[4]鲍世行.钱学森建筑科学书信手记[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7:1-2.
[5]蔡婷婷.浅析园林空间的手法[J].现代园艺,2011.
[6]马瑞.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配置与序列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24-225.
[7]周翔.峨眉山名山风景区景观序列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城市规划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2008:64-77.
[8]李瑞星.城市公园景观序列性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2009:12.
[9]赵辰.“立面”的误会:建筑.理论.历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10]段汉明.城市美学与景观设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8.
[1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7.
[12]王少锐,韩怡.中国明清私家园林中的空间美[J].重庆建筑,2005.18.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