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民歌分类
2017-05-08陈茹苑
陈茹苑
摘要: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即兴创作的表现生活形态或心情的歌曲,内容丰富,表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演化,完善,形成了各具风格的各式民歌。随着中国民间音乐的发展,民歌越来越丰富,广度上来说,歌曲的数量很大;从深度上来说,同一种类型的民歌也是越来越具有代表性和特征。接下来就从民歌几大分类方式对民歌进行分类,及其基本风格特征的分析,以及从分类角度浅谈如何把握民歌。
关键词:民歌的分类;基本特征;情感因素。
一、民歌的分类及基本特征。
中国民歌歌曲风格大多与生活环境,劳动方式,性格特征,以及语音语调相辅相成密切相关。中国民歌分类可以从一下几个角度来分:
从民族风格划分:中国有汉族和五十六个少数民族,因此就可以分为57个类别。由于各族人民的生产方式,与生活环境等因素造就了一些鲜明的民族特征,因此各民族民歌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
较为著名的有蒙古族民歌,蒙古族人民以游牧为主,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因此蒙古族民歌多为牧歌,赞歌,描绘日常生活中骑马,射箭,摔跤等活动,蓝天,白云,草原,奔驰的骏马等景象,语言朴素自然,表现对草原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音乐婉转,流畅,优美大方。蒙古民歌根据其音乐特点分为长调与短调,长调节奏自由,气息悠長,速度缓慢,音域宽广;短调节奏鲜明规整,速度轻快,伴奏乐器常用马头琴。代表作《牧歌》。
维吾尔族民歌也有独特的风格。维吾尔族民歌体裁广泛,有爱情,劳动,历史,风俗等。调式常用徵,商,羽,宫调式。歌曲风格热情,节奏明快,反应了维吾尔族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风趣幽默性格特征。爱用打击乐器烘托欢快的气氛。如《阿拉木汗》等。
藏族民歌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歌曲带给人一种心胸开阔,辽远之感。如《年轻的朋友》等。
哈萨克民歌,以五声调式的宫调式和羽调式为主,混合节拍。哈萨克民歌豪放,高亢,嘹亮,宽广,充满激情。“冬不拉”是哈萨克民间弹拨乐器。如《玛依拉》。
朝鲜族民歌最有代表性的民歌类型是抒情委婉,旋律自然流畅,节奏规整,律动感强。节奏上长短组合,多用长鼓等打击乐器伴奏。我们耳熟能详的《阿里郎》就是朝鲜族民歌。
从地域风格上划分:中国有二十三个省会,民歌从地域上划分来看,主要分为南北两个大方向的风格。北方歌曲大多犹如北方人民的性格豪爽,直率,粗犷 。南方民歌则婉转细腻,平和柔美,清新动人。如《绣荷包》同名曲对比,北方黑龙江的《绣荷包》则气势平稳,朴实,粗犷,旋律大跳,而南方地区江苏《绣荷包》则旋律优美平和,流畅,旋律以级进为主。但若细致区别至具体省份,南方各省会的歌曲风格也大有不同,还是以同曲名《绣荷包》为例,云南的《绣荷包》与江苏的相比,较之细腻,婉转灵动,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各具特色。
汉族民歌从体裁来划分,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
劳动号子,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目的在于释放劳动压力,统一节奏与呼吸,后来经过美化,渐渐发展成为歌曲。号子一般是一人领唱众人气场的强体力劳动歌曲,旋律简练,节奏强烈,具有浓厚的地方方言韵味根据劳动工种的不一样,又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等,形象的刻画表现了劳作场景和心情。如江苏搬运号子《挑担不怕扁担弯》,浙江海宁《车水号子》,四川自贡盐场,《盐工号子》。其共同特征衬词犹为频繁,出于方言口音的特征以及劳动过程中力量的表现。
山歌,山歌是人们在外劳作,砍柴,农耕,放牧,步行或休息是唱的歌曲。目的多在于增加乐趣解闷用,也有用来传情达意,表达男女之间爱意的山歌,也极具方言特色。山歌包括一般山歌,牧畜山歌,田间山歌,爱情山歌。一般山歌主要是分布在汉族地区,如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陕北的“信天游”,是劳动人民来自心底的呼声。信天游分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常用寄情于景,比喻寄托的手法,音区高,音程跨度大,富有激情;下句是叙事或抒情,比较收敛,旋律多下行,表达一种感叹的情绪语调。人们多在山坡上,洞沟底,比较宽阔辽远的地理位置进行对话歌唱,因此音调拉的很长,形成高低长短的自由韵律。牧畜山歌是放牧者呦呵牲畜以及放牧者之间互相挑逗对唱的歌曲,演唱者多为牧童,活泼生动,如陕西民歌《赶牲灵》。田间山歌则是在田间插秧等劳动中为劳动增加趣味的山歌,也多为活泼,较简单。爱情山歌则是描绘男女之间真挚热烈的爱情。
小调反应可社会各领域人民的生活内容。小调曲调比较柔美,委婉,细腻;小调在旋律和节奏上及变化多样,又规整有序,一切的灵活变化都在韵律当中;在分节演唱中,虽然每节的唱词不同,但是衬词,衬腔一模一样,整个作品具有统一性和规整性。如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二、从民歌的分类出发,如何把握好民歌。
常听说“世界上有一种通用的语言那就是音乐”,为什么这么说?我想作曲家弗德雷里克·柏辽兹的一句话可以解释“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对于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因为全世界的人们都有感情,因此在表达感情的音乐面前,世界通用。所以对于相对世界音乐范围更小的中国民歌而言也是如此,无论什么类型分类,都逃脱不过“感情”二字。因此,对于名歌的把握,可以从上文所述的民歌的分类将一首民歌的归属于某民族,某地域,某体裁,从而可以了解到歌曲的创作环境背景,人文背景等, 进而形成一定的静态画面感,把握歌曲整体风格的大方向。若要形成动态画面感,则要将旋律与歌词紧紧地融合,将民歌中描绘的景色线条与旋律线条相匹配;将民歌描绘的动作的力度与与旋律的流动相应对;将方言的韵味与旋律同起伏;基于一切基础之上,对于情感的体会,才是最终的目标,才是唱好民歌最关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