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的农村职业教育

2017-05-08郭嵩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城乡一体化

摘 要: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是我国教育新形势下发展的要求。但当前我们农村职业教育仍存在办学内容陈旧、吸引力不足、不能为农村提供恰当服务等问题,未来需要在办学体制和机制上积极创新,才能满足新时代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 城乡一体化 劳动力转移

一、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背景

农村职业教育,主要指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是以适龄的农村学生为主要招收对象,将他们培养成中等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中级技术工人的教育,而不仅限于农业技能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口素质,为社会提供更优越的人力资本储备条件,成为现实需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迫切需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一方面要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和职业素质,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文化素质和修养,使其尽快适应转移后的工作和生活,促进城市文明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难,亟需外部支持与内部改革,以摆脱当前的困局。

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党和政府提出了很多政策和措施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各地区也开展了很多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试点,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现实困难,突出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办学定位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是从普通教育结构中分化出来的,组织结构上是普通中等教育管理模式.學生培养脱离农村社会实际需求,普遍没有与当地经济结构相联系。大部分的县级职业教育机构将重心放在初中毕业生的招录与常规培养上,通过“买卖生源”等方式先求生存后求发展,并未考虑其服务功能。

2、办学内容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具体的办学内容上,欠缺对农村人口的职业教育需求调查,很多带有带有“工程”、“项目”性质的农村职业培训事先并未对农村实际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实施的培训提供的职业教育并非农村人口需要的,不仅对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没有帮助,还造成负面印象,加剧了职业培训并不受农民欢迎的状况。

3、吸引力不足,生源质量较差。一些中职学校学生入学后发现和初中教育差别不大,大比例辍学。较高的辍学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它不仅影响了在校的学生,也影响了即将面临选择的学生,同时还影响了家长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4、农村职业教育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经费保障不足。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此外,各地区根据经济实力和区域发展的具体需求,通过项目经费的方式,部分解决办学经费问题。

三、农村职业教育功能的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技术培训的实际需求在降低,从事工业、服务业的技术培训,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求在上升。进入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人员在义务教育体系中居于后段,但由于我们文化传统,其中也有很多希望能够得到教育层次的提升。

1、农村职业教育要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农村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是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城乡一体化,才能实现农业和农村、工业和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2、农村职业教育要能够提供从向城市劳动力市场转移的通道。农村职业教育,需要能够提供农村学生往城市流动的教育通道,提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需要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培训服务功能。

3、农村职业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实际相衔接。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对农村人口的需求关注不多,教育内容脱离社会经济的实际。如果职业院校的学习不能提高学生毕业后的收益,与其他未接受职业教育直接就业的人群形成明显的分化与区别,那么这样的职业教育显然无吸引力。

4、农村职业教育要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包括工作技能、工作搜寻、人格特征、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当代农村劳动力在受教育程度上有一定的提高,而且有较高的职业期望和城市融入意愿。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代农村劳动力使用智能手机等信息化手段的越来越多,已经具备了利用现代媒介进行工作搜寻的基础。农村职业教育要能够提供合适的交流平台,帮助他们更便捷的进入劳动力市场。

四、结论

新形势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农村社会整体运行方式和走向,具有主动影响农村社会力量和学校自我完善的力量。要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环境。唯有如此,才能适应城乡一体化的新形势,为新农村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正祥.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困境及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20),49-50.

[2]宋映泉,等.农村初中生的分流意向、教育选择及影响因素[EB/OL].[2011-04-11].http://ciefr.pku.edu.cn/html/c12_KeYa

nJianBao/2011-05/756.html.

[3]韩秀华.论城乡二元教育与劳动力异质性[J].经济问题,2008(8),18-21.

[4]唐智彬,石伟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61-66.

[5]罗恩立.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2),5-10.

作者简介

郭嵩,淮阴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邮编:223300),副教授。本研究被江苏省十二五教育规划项目“苏北农村初中教师专业认同研究”(E-b/2013/008)支持。

猜你喜欢

农村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城乡一体化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湖南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