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2017-05-08李键
李键
摘要: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技能,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重要性;兴趣
语文重感悟积累,语文靠读。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可以通过声调和语气把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表达出来。朗读,就是用响亮的声音和语气把文字念出来。它是一种言志传神、富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诗歌要读、散文要读、议论文的重点段落也要读,朗读得好,文意文情文势文序文趣,都可以在铿锵的朗读声中体现出来。
一、了解朗读重要性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朗读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培养朗读习惯,激发朗读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讲授过多,忽视朗读训练的现象。有的教师认为朗读费时费力,完全没有必要。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低年级要读,高年级也要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多好处。在每天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如晨读时我选取一些篇幅很小、意境很美的文章,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生动,字音准确,句子通顺,不添字、不丢字。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与字词句多次接触,便能牢固掌握字音,强化识记,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朗读习惯。
三、合理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水平
朗读的形式很多,不足而一,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加强了朗读训练,学生语言的积累多了,“日积月累,熟能生巧,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样就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重点词语反复品味、精彩文段多读
读一篇好文章或一段话的最终目的是知其意、晓其理、悟其情。对一篇文章中的一些感情色彩较浓、其意含而不露的句子,或重点的句段、词语和描写精彩的并有欣赏价值的片段要让学生多读,反复地读,以读释义,读中悟情。如《这是我小学的老师》一文中:“‘这位老妇人是谁?居里夫人深情地说:‘这是我的小学老师。这时,全场的人肃然起敬,站起来向居里夫人久久鼓掌。”这一段含有深刻的意义,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使居里夫人那种“深情”跃然纸上,进而理解居里夫人这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还如此尊敬小学老师的优良品质,从而使学生们领悟全场人“肃然起敬”、“久久鼓掌”的原因,同时也从中理解了重点词语的含义。
五、讲读结合,适时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是达成阅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学生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个性化的体验,从而把握文章的意蕴和灵魂。 如:教学《我的“自白”书》第一小节,首先,我请同学们讨论交流第一小节的内容:陈然是在什么情况下自白的呢?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沉重的铁镣”、“皮鞭举得高高”、“带血的刺刀”等体会敌人的凶残,革命者的无所畏惧。这一小节两个“任”字重度,体现陈然面对的威逼,陈然好不在乎,什么都不怕的态度。“不需要”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语气读,体会陈然对敌人的轻蔑和对革命的坚定。这样,在讲读过程中,学生在理解第一小节内容的同时,又适时进行了朗读训练。
六、注意读中评价,引导品味语言
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朗读的指导中也是如此。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句由衷的称赞和夸奖,都可能让他们终生受益。师范生们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适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充分地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那么每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便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即使学生朗读不到位,我们也要藏起批评的锋芒,尽量把不足之处蕴藏在优点中,(可以说:你读得很好,如果能读得更响亮或更深情一点,就更好了。)学生在评价中得到了朗读指导。提高了朗读水平,也提升了朗读的兴趣。 教师要精心設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因材施教,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对于他们的朗读训练需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但是无论怎么样的针对性训练,阅读朗诵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有效地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朗诵活动,可以快速提高他们的语感,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切记,在新课改下,改变我们的思维,巧妙地设计每一节课,充分利用好晨读这一关键的时间段,为我们的学生的发展添一份力。
参考文献:
[1]贾红红.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10)
[2]徐维静. 浅谈小学语文的朗读[J].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07(00)
[3]吉睦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08(11)
[4]康丽云.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践启示录[J]. 考试周刊. 2009(36)
[5]朱丽娜. 对加强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认识[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16)
[6]燕敦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几点新探讨【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12)
[7]汪涓.小学中高你啊弩机学生朗读能力退化现象的研究与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