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7-05-08刘健
刘健
摘 要:对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有行业特点的“高职土建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指出了该人才培养模式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学习模式,分析了其市场性、渐进性、实践性、多重性等特征,以及实施的主要条件,结合土建类施工企业的生产季节性特点,构建了该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在实践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土建类专业 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 双证融通
一、“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强调学生将学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解决实际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学生、企业、学校三者的互动,学生是“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过程中的受益人;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提供相应的实践岗位,优先录用毕业生;学校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者、管理者和联络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校企合作机制的市场性。按市场化运作构建校企合作机制,是实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保证。校企合作市场化机制主要表现在校内与校外合作两个方面:在校内,将企业引入学校,建立以项目、产品、服务为载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市场化进行运作,在满足高职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社会化生产,建立起利益共享、成本分摊、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在校外,校企双方开展多方面合作的同时,按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建立集生产、培训、研发为一体的行业职教集团。
第二,技能训练的渐进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能训练从校内向校外过渡。校内技能训练主要针对低年级高职学生;校外技能训练主要针对岗位技能,满足岗位对高职学生的技能需要。二是训练环境由模拟向真境过渡。学生首先在校内模拟实训环境中进行训练,并且逐渐形成岗位工作能力走上实际工作环境。三是由跟岗向顶岗过渡。一般情况下,企业对于新到岗实习的高职学生,选配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指导,直到勝任岗位工作能力。当企业认为该高职学生达到了该岗位的工作能力后,企业才能可能让该生顶岗工作。
第三,学习过程的实践性。“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主线是实践,实践活动贯穿于职业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根据岗位工作内容,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岗位技能形成规律,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岗位技能标准,采取相应的技能考核方式和方法。按照实践性要求,高职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应该是集教学、讨论、操作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室或企业工作岗位。
第四,高职学生身份的多重性。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企业环境下,学生承担着企业人、职业人和社会人的角色。并且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完成从一名学生到一名企业人、职业人和社会人的身份转变。
二、土建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校企合作模式构建
土建类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1)集团化办学。由政府牵线搭桥,行业内的建筑企业、高职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实体单位组建建筑职教集团,制定集团章程,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组织机构,构建校企合作平台。(2)捐资共建技能培训中心。由企业出资,学校提供场地共建建筑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校企共同派遣师资,共同培训高职学生、企业员工。(3)订单培养。企业下订单、提要求,定向培养高职学生,企业参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参与对毕业生的考核、选拔,录用毕业生。
(二)工学交替课程体系构建
土建类专业主要面向工程施工类企业培养人才,工学交替课程体系的内涵及要求分述如下:第一学年,由两个教学学期及一个工作学期组成。教学学期主要学习公共课,包括思想品德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实用英语、应用文写作等课程。这一阶段的教学要求是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及技能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工作学期的训练内容主要是一般能力训练,实训场所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这个阶段的主要教育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具备基本操作技能,为第二学年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学习打下基础。第二学年,由两个专业课教学学期及一个工作学期组成。其中,两个专业课教学学期主要学习专业知识和单项技能,课程全部为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方式根据专业技能训练要求,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学场所主要在“教学做合一”或“学做合一”工学结合教室进行;教学形式由模拟仿真向真实工作情境过渡;专业知识构建由专业知识模块逐渐向综合知识过渡。工作学期的训练内容主要是专业岗位技能训练,从单项技能训练转向综合技能训练;训练场所由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转向校外企业工作岗位。第三学年,由一个教学学期和一个工作学期组成。教学学期主要学习职业综合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工作学期在企业岗位上实习,在企业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带领下,一对一地进行师徒式教练,直到能独立胜任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后顶岗工作,以达到顶岗即就业的目的。
(三)双证融通构建
毕业证与上岗证双证融通就是要求高职学生毕业时至少取得一项与本专业岗位相一致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职业岗位技能融入课程内容,同时聘请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与管理专家参与学校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提高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此外,要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结合职业资格考证要求,进行针对性地培训。要积极创设条件,建立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职业技能鉴定站,进行职业资格考证培训。也可根据企业提出的要求,培训企业内部认可的岗位上岗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