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课堂评价,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2017-05-08田乔丽
田乔丽
摘 要:中国语言魅力无穷,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评价语言更显示着它独特的风采,丰富有趣的评价语言,能激励学生学习欲望,能指引学生学习方向,能诊断学生学习行为,能改进学生学习行为。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有效的评价,给学生创造开放的课堂思维空间,学生定能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生主体地位 关爱赏识 个性表达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革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俗话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语文课堂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但如何能在这个大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收获知识呢?授课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的评价能水到渠成地取得良好课堂效果。
一、关注学生主体地位,促进评价导向性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翁,教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对学生主体地位地关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的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我们要像捧着露珠一样,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最中心的位置,加以适当的引导,循序渐进,让学生接受,理解消化所学知识。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很善于给课堂逐渐“升温”。课堂教学开始时,首先给学习困难学生以朗读、认字的机会,并及时送上一句激励的话语:“真不错,你已经认识了这么多字了,了不起!”虽然这些学生和优秀的学生比起来,认识的字并不多,但和他们自己比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时,老师再给予一点激励会使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对学习的投入,老师的评价也日益升温,比如,来一句“你读得太有感情了,老师也被你深深地感动了!”这样的激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满足感。
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一个同学由于紧张,将“划破玻璃”的“破”字漏读,于老师这样说:“停下来,将这句话再读一遍。眼睛看准,不要慌。”第二遍该生仍然把“破”字读丢了。“再看,‘划字后面还有一个字,我想你第三遍一定能读好的。”学生读正确了。“对了,接着往下读,你一定能读得更好。”“嗯,读得真好,想不到进步这么快,全班同学都像她一样把第二段读一遍。”那位小女孩在全班同学羡慕的目光中高兴地坐了下来。
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教师的评价给了学生莫大的勇气,在教者真诚的期待中,学生产生了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反复的尝试中获得成功,赢得自信,心境愉悦,从而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二、关爱赏识学生,保障评价有效性
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滋味。课堂上赏识每个学生,就是对学生的关爱。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教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这一节课的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优秀教师的成功之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着深厚的教学功底,更重要的是他们非常注重课堂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在教师美妙得体的评价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就于老師《卜算子咏梅》课堂来说,有一片段让我们真正领略了教师精当美妙的赞赏带给学生多少关爱,获得多少心身的愉悦。在讲授毛泽东笔下的梅花还有一种什么精神在里面,一学生回答还有奉献精神师评价:他说的比大度更具体了,默默奉献,大家看于老师写这个“奉”字,春字头的一撇一捺要写得夸张一点。(老师边说边两臂展开作了一个伸展的动作)默默无私奉献。这个同学说得多好啊,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把这个解释为奉献的。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十分地勇敢,有大无畏的精神。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一句可以看出,那时天气已经是十分寒冷了,但是梅花依然还是开放得很俊俏。
师:面对着严寒,灿烂地开放,有一种无畏的精神。
生:我可以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他笔下的梅花: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师:(板书: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大家一起书空。能看见么?这是一种独特的见解。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坚强的,是无畏的,是默默奉献的,是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它并不是跟虽人争奇斗艳,而只是默默地告诉人们,春天来到了。
师:是的,只是告诉人们,告诉其他的花: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分享春天的温暖,春天的阳光。
生:我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看出,毛泽东好像就把自己比成了那朵梅花,把山花比作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当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的时候,他就会在人民之中,十分地开心。
师:好的。说到我前面去了,不得了。咱们通过自己的读和思,看出了这两位词人笔下的梅花的不同点。刚才于老师说了,读古诗文,第一要借助注释;第二,有些古诗文还要知道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板书:写作背景)注意写作背景,也就是说,词人和作家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这首词、这篇文章。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是什么,那么对这两首词真正的寓意,也就理解得更清楚、更明白了。
教师对学习引导的循循善诱,不急不躁,与亲和力,让学生学习的轻松,听得愉快,切实达到了评价的有效性。
三、尊重学生个性表达,创造评价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每个学生都有差异,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评价要以此为出发点,善于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获得进步的动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提供开放性的广阔的创造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處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正是学生在精神上特别强烈需求的。无论学生怎样的思维方式,他们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独特往往是课堂中最可贵的,也是课堂教学的闪光点,教师如果能够及时捕捉,不但能促进课堂有效生成也可能是推进整堂课的关键之所在。窦桂梅老师《清平乐?村居》指导学生边读边打拍子读上阕时:你的脚丫准备好了吗?这叫踏歌……表示“手舞足蹈”。一齐来。这是一种形式,来帮助我们理解。古人喜用平、仄音,平声音拉长一些,仄声音拉短一些。老师不用手势,你可以点头,用你自己的声音和你自己的感受来读。学生纷纷尝试不同的个性表达,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对于学生这种个性的表达教师需要耐心地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而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被评的同学在评价之后也有所表示(道谢或坚持自己的看法),教师再从孩子的参与度给孩子一个评价。(先肯定,再提不足,有建议更好)这样的评价才真正尊重学生,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标》积极提倡的评价理念。
在课堂中,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听到的是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的个性飞扬。教师针对每个孩子的学习潜能循循善诱,进行评价,努力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评价语言就能点燃思维的火花,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获取成功的愉悦感,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享受,让知识的源泉涓涓不息地流淌……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3]小学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