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的培养探讨
2017-05-08罗云云
罗云云
摘 要:如今,美术教学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社会已经跨越到图像时代,在美术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有利于学生美术综合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将从培养小学生美术图像感受能力与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培养的对策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图像感受能力 培养探讨
我国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地深入,这要求小学美术转变教学方式与目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使得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充分地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美术基础知识,使得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提升。
一、培养小学生美术图像感受能力的重要性
学习美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是小学美术的重要内容。就目前而言,通过美术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得学生的感受能力提高[1]。人类的精神需要要求能感受与欣赏美,所以,想要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美以及感受美,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使得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最终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创造美的前提是发现与感受美,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解美术作品中作者的绘画技能和想象的思路以及对色彩、线条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学习美术技能与基础知识,使得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
二、小学生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引导学生与生活相联系去看待图像
通常来说,美术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小学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让学生细心观察周边的事物,将观察图像时让学生将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进行对比,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其发现两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然后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融入自身的生活体验,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更好地分析美术作品。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感知以后,教师再深入地分析作品中的基本表现方式以及作者通过图像流露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更是深层次地让学生欣赏绘画的不同形式。比如:水墨画与油画的不同表现形式,要学生了解相应的作品与其表达的主题之间的联系。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只能分析一部分作品,更多地还是要让学生学会基础的分析技巧理性地去看待作品,从而提高自身的图像感受能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可以事先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向日葵,观察其颜色以及特点,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向日葵这幅作品。并逐渐地深入,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的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什么了吗,其中表达了他什么感情”?通过这样的提问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品[2]。最后教师从画色彩的运用上面进行分析,表明作者对生活的热情等。使得学生对图像有了更深入的感受,培养学生对图像的感受能力。
(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感受意识
在美术学习中,教师教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方法以及美术作品分析的标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对图像基本的感受能力与体验,但是想要完全地解读图像中所蕴含的艺术气息,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美术价值观,對图像的解读其实就是一项基本的审美活动。所以,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需要调动人的各个感受器官以及观察和判断的能力,每部美术作品都反应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意识。因此,在美术创造中作者会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运用不同的色调与形象绘画出来。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形成有意观察图像中的基本色调与形象的习惯。例如在欣赏的《向日葵》时,让学生观察画中色彩的应用,从而感受作者表现的情感。
(三)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通过动作的练习发展儿童的思维,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开展手工制作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图像的感受理解。学生将自己所学的内容与其它的艺术形式相联系,并进一步进行构思与表达。美术更重视学生的体验与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创作时有利于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能有效地巩固学生的绘画能力,另一方面,手工制作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泥塑》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捏橡皮泥,根据自己的爱好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在进行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入到手工制作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
同时,让学生在感受情境中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校园的美景到处可见,学校的走廊以及花园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美,在讲解图像作品时,多与学生日常所看见的美景相联系,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另外,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们讲解作品背后的人和事[3]。例如:在对《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欣赏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战争时期的历史故事或者五四运动等事件,在让学生对作品有充分地认识的同时,也增强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是一件长期的工作。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环境,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在课堂教学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时,更多地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或者通过开展动手操作的活动,结合作品背后的故事,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总之,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图像的感受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旭香.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图像感受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5,18(4):39.
[2]张玉红.小学美术教学中个性培养初探[J].校园英语,2014,58(7):39.
[3]冯红丽.小学美术图像感知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J].新课程2014,78(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