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有效教学

2017-05-08庄梅英

新课程·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庄梅英

摘 要: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首先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深入理解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努力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观念,然后知己知彼,做好教学设计,深入研究和运用“启发诱导”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循序渐进”式等教学策略,并根据学生实际适时辅以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效课堂;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高效的语文课堂,应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肯定学生的能力,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和创造性探索活动,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得到发展,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问题的共同探讨,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突出以生为本,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形成正确价值观,从而实现高效语文课堂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树立现代课堂教学观

大家都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有些教师过分相信自己的传授能力,习惯于满堂灌和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不愿或不敢启迪学生的思维,也不愿激发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所以,教师要充分树立“以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观念,真正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深入研究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

《风筝》这篇课文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的鲁迅的文章,为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鲁迅的这篇文章,一位老师是这样执教的:在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把对鲁迅和对《风筝》及其写作背景等有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交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主题:关于鲁迅

内容:鲁迅的身世,读过的鲁迅的作品,看过的关于鲁迅的电视节目,搜集到的关于鲁迅的照片。

有关事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办一期;小组长为主编;语文课上,每组选派一人在投影仪上给全班同学做介绍。

评比:由全班评选出最佳“鲁迅”手抄报。

我们可以看到执教老师崭新的教学理念和睿智的教学艺术,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他不是把预习定位在预习教科书的内容上,而是广泛搜集有关信息,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知己知彼,做好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也是教学的归宿,更是一节课的灵魂,是教与学双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努力达到的目标。无数的课堂实践表明: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有效的课堂教学之前提,而“以生为本”是有效教学目标之保证。“以生为本”的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有指导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教学目标的主角不是老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应直接指导学生怎样学。

2.目标要有过程化

着力点应放在学生活动的开展和学习空间的拓展上,应让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带着问题去思索、去探求、去发现,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从而汲取知识、获得方法、体验情感,而不是让学生去复述、去记忆。

3.目标要有层次性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不要搞“一刀切”,要分出层次。总的来说,要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

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可以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几种情况:(1)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分析并学习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并体会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3)体味作者对祖国山河和当代英雄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多种不同形式的朗读中不觉枯燥,并掌握了朗读技巧;通過课堂上师生合作赏析,激发智慧的火花,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借助文本传授给学生方法,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体现了目标的层次性,让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都有所获。“朗读”“分析”,既便于学生操作,又便于评价的落实,把具体的操作和探究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卷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三、打破课堂常规,优化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角度思考教学,所求的是让教学任务完成得更完美。它所依赖的不仅是教师的智慧,更有赖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启发诱导”式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这是对启发式教学最好的诠释。

这里的点拨、开导强调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其中只是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位老师是这样执教《孔乙己》:

学生速读全文后,教师问:“读后你们有什么感受?”有学生回答说孔乙己可笑好玩,这显然与作者所要传达的“苦人儿”主题相背离。这位教师追问:“可笑在哪里?”这时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有的说服饰,有的说语言,有的说动作,有的说神态。这时老师又问:“分析到这里,你对其没产生什么疑问吗?”有学生说:“孔乙己为什么会有这些言行举止?”此时,教师交代了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社会风气。然后问:“鲁迅为什么要塑造这一形象?他对孔乙己有怎样的感情?”经过分析,学生把握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孔乙己是一个令人同情的形象”这一主题和感情基调。

这样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特色,它是沿着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逻辑思维来学习《孔乙己》的,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顺着学生的感觉和思路一步跟上一步、一环紧扣一环地前进,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课堂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头脑灵活了,逻辑严密了,思想深刻了。

2.“自主、合作、探究”式

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完成真正意义的构建。所以,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能做的事。教师要做的是指明方向,让他们去寻找、探索。

现在,我们学校在“以生为本,有效教学”教学指导思想的引领下开展了“二二五”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正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具体体现。课堂45分钟时间,学生至少占用20分钟,老师不超过20分钟,最后师生小结5分钟,这样通过时间的划分严格限制了教师的满堂灌现象,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采用小组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也学会了借助他人力量成就自己。

在具体的合作探究操作过程中,首先,我们语文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知识信息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努力让所有的学生思维一步步跟着老师的引导走,说思考就思考,说讨论就讨论。其次,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指导学生分工要具体,讨论时,不急于发言,要先思考,争取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不怕出错,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循序渐进”式

“循序渐进”一语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在教学中,以生为本就得符合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议论文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我们教学时可以这样安排:

分三步走,第一步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议论文概念、议论文三要素、论点的特征及寻找方法、论据的分类和作用、论证方法和作用、议论文结构、议论文语言,并与记叙文、说明文进行比较,让学生记录在书的空白处;第二步学课文,依照学生的接受能力,以课文为载体,让学生对议论文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地理解、体会、领悟;第三步,让学生写作议论文,在实际的操作运用中加以巩固。在以后的议论文单元教学中又补充了论证方式、驳论方法等要点。

这样讲授后,学生找论点、分析议论文、写作议论文都比較得心应手,觉得议论文好学好写,这就化难为易了。这样设计就是按照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让多媒体为高效课堂插上翅膀

一位苏联教育家曾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在今天的语文课中,多媒体教学正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生动性、丰富性显示其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产生强烈学习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由于语文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或豪迈或婉约,或赞扬或激励。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视听情境,营造特定氛围,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讲,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

总而言之,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明天做准备,我们应该不只是重视学生今天的考试成绩,更应重视学生今天的所学是怎么进行的,是学到了知识还是方法,对学生今后有多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立足于现实,以生为本,把握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努力创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丁锦辉.有效备课初中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03.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