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听力材料之洪荒之力促进课堂听力教学之精彩生成
2017-05-08许灵奇
许灵奇
摘 要: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资源中,教材是最“正宗”最有效的教学资源。在实践中发现,教材中没有哪部分是可以忽视的。每一部分的作用,除了大家都一直重视的教学内容用书和词汇表,其实目录(Contents)、附加材料(Additional Material)、听力原文(Tapescripts)以及语法(Grammar)这四部分的作用也需要被充分开发,并使之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利用。英语Go for it!教材,特别有一部分资源——听力原文的有效再使用是常常被老师忽视的。大多数情况下,被大多数老师仅限于课堂上的“一次性”使用,实在可惜。听力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其意义和价值日显突出。通过实践尝试,在充分研读听力原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听力任务,并在听前、听时、听后做好过程性指导,使听力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同时对听力材料进行再利用,使其成为另一笔教学财富。
关键词:有效利用;再利用;英语听力材料
一、洪荒之力的实体所在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初中英语教材新目标Go for it!的使用已12年有余。教材根据语言交际的真实语境性原则和预测性原则,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有效完成听力任务,对听力部分作了独具匠心的设计——教科书呈现听力任务,内容文稿编写在教科书的附录部分。所以,听力在教材中占了较大比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语境性强的听力材料为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提供了许许多多可讨论的话题。所以穿插在每单元Section A,Section B中的听力练习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听英语的机会。同时,新目标英语Go for it!非常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每单元中至少有5个听力训练,听力材料3篇,甚至更多。在听力内容的选取上赋予了较强的时代感,听力材料体裁以对话为主,以交流信息、表达思想为轴心开展交际活动,在交际活动中强化语言的理解和生成,最后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听力设计丰富多彩,有如下几种:听并把图片和文字配对,把人和图配对,把句子和人名配对,听并连线,听并排序,圈词,回答问题,补全句子,完成表格,给图片标号,选择、打勾,判断句子正误,勾出听到的句子。Go for it!教材信息量大,词汇覆盖面广,语境生动丰富,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口语而又生活化,是非常真实和地道的语言素材。所以,将具有如此洪荒之力的宝贵材料“一次性”使用后置之不理,实在有点“惨绝人寰”。那么,它作为主要教学资源,如何充分地利用好这套教材的各个配套部分,使之更有效地为英语教学服务,是英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材的各配套部分都是教师需要重点研读的材料。
二、被封印的洪荒之力
通过对目标学生进行调查与访问以及了解其所在学校各年级的8位英语教师对听力原文的普遍使用方式与任务设置,我们发现在英语教师对教材听力原文的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1)仅作为听力资料,把听力教学的目标和重点定位在完成教材的听力练习上。若听力的答案在课件或教参中已经呈现,且内容通俗易懂,则听力原文可有可无,不去关注。
如Go for it!七年级的三个预备单元中,均有对字母进行listen and repeat的听力任务。如Starter Unit 1 Section A 2a这一类。
(2)作为寻找标准答案的去处。重复播放听力材料后核对答案,然后呈现听力材料的原文,并要求学生朗读一遍。或在听力练习后,作为教学辅导资料,对听力中出现的疑问进行精读或复查,以求对听力内容有更全面准确的认识。
(3)教师本身觉得教材设计的听力任务多此一举,便把Listening环节省略,如Go for it!九年级Unit 12 SectionA1b;或觉得阻碍了教师教学设计的连贯性,干脆当做阅读材料使用,如Go for it!九年级Unit 2 2a。
总之,无论是哪一类,都仅仅将听力原文作为听力练习的教辅资料或听后补充材料,大有大材小用之嫌。并且仅作为这一功用使用,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听前(Pre-listening)预设方面不到位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把听力环节当作考试训练,往往自身对听力材料的熟悉程度不够,因此在单元教学的第一或第二课时缺乏让学生熟悉单元话题的环节,既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没有语言知识的铺垫,而是直接播放教材中的听力任务。中等及以下的部分学生还会因为听力材料中有很多生词,听了一遍不懂后就干脆不再听了,等待教师给出答案。而老师则试图用听后跟读或朗读原文来解决学生在听力中存在的疑问,显然这并不能达到有效听力练习的效果。这种听前缺乏引导或引导强度不够的听力活动,不仅不能使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有很好的心理预期,而且会给很多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挫折感,这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的理念相违背。
2.听时(while-listening)教学目的不明确
由于对听力原文的研读和教材目标把握不透,教师有时会把听力教学的目标和重点定位在完成教材的听力练习上,部分练习甚至觉得与本单元目标语言关系不大而略过不听或为完成而完成。有时教师觉得教材上的听力材料太难,便将听力任务中需要用完整的句子回答的问题改为单词填空,并且填空的内容多为数字或学生很容易听出来的信息。教师如不仔细研读听力原文领会意图,将练习改为让学生关注细节的做法,也就曲解了教學目标。
3.听后(Post-listening)任务布置不连贯
很多老师为听而听,听与说、读、写等环节割裂,形不成整体抱团提升的合力,致使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不能得到综合全面的训练与提高。新课程标准中对听后活动的建议是: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口头或者书面转述;根据笔记选一角度,写一个文段。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听与说、写的环节割裂开来。
三、找到封印
事实上,被仅仅作为听力练习的教辅资料或听后补充材料的听力原文,如经教师仔细研读其与目标语言的关联,设计相关的任务,不仅能解决以上所述听力练习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避免找不到合适的练习资源的尴尬,而且能使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1.听前研读听力原文
首先,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研读听力原文,体会理解其与目标语言的关联。同时,联系前后知识在该篇原文中的体現,并结合相关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有一个全面而地道的解读。从而设计最适宜学生理解的听前预热活动,与此同时,解决听力原文中由于生词、语言点和习惯用语而可能产生的对学生听力理解方面的问题,做好听前导入。例如:8A Unit 6 Section A 课文要求:1b Listen and number the pairs of twins(1-3) in the picture.
分析听力原文,1b包含本单元的重点句型:A is 比较级 than B. 并且包含第一课时的几个重点单词:longer,taller,wilder,calmer,shorter,heavier等词的比较级。但是如果就是让学生给图片标序,很容易出现的就是,学生听到名字就开始标序号,然后忽略了具体的内容。在听的过程中,往往听完第二段,就不再认真听第三段。为了有效利用听力原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设计的听力任务如下:
Step 1:将课文中的图片进行分割,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描述。
Who is taller?
Who has longer hair?
这个过程引导学生表达:Tom is taller than Sam. Sam has longer hair than Tom.考虑到听力时出现了Toms 的连读,在这个环节,就引导学生进行连读。
Step 2: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A.Sam has _________ hair than Tom. Toms __________than Sam.
B.Tina is _________than Tara. Shes also__________.
C.Pedros _________ than Paul. And Pauls _________ than Pedro.
这样处理后,表面上看,似乎难度增加了,实际上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不仅能注意力集中,认真感知比较级的句型,也能在听的过程中落实到写。因为这几个词是这节课的高频词和重点词,所以到这个时候,应该是能输出了。听完后,读一下这几个句子,其实就是这个单元的Grammar Focus了。
2.听时设计梯度任务
在第一课时中,听力任务常常只有一个,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设一到两个有梯度性的听力任务。课时中的听力任务有较大难度,教师可以根据听力内容,先设置几个Wh-问题来帮理学生理解;如遇听力任务难度不大,则可以设置一个有梯度的任务,如通过再听,对与目标语法的部分进行填空等。例如:9 Unit 5 Section A 课文要求:2b Listen. Write short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1)Where is the art and science fair?(2)Do Nick and Marcus have to pay to go?(3)What is the model plane made of?(4)What is the painting made from?
这样简单的四个问题,不能较好地把听力材料的洪荒之力发挥出来。所以,分析听力原文,为了更好挖掘听力内容,进行了梯度提问:(1)后继续问 What is it about?(2)后继续问 How do you know?(3)后继续问 What size is it?(4)后继续问 Who made all the works?这样,不仅对听力材料进行了再利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洪荒之力。
3.听后听说读写结合
初中高年级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如果只停留在选出所听内容或只作简单理解,势必与综合理解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相去甚远。听后常规的练习有朗读、分角色朗读、角色扮演和背诵。根据材料的难易度与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可设置复述、人称转换转述、对话续写、作为相关阅读材料的读前任务或与课外相关人文知识关联,不仅能提高听力原文的利用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拓展性。
例如:9 Unit 5 Section A 课文要求:1b listen and match如果听力任务就此结束,未免太可惜。完全可以把它变成这一课时的句型操练。The shirts are made of cotton. And they were made in America. The ring is made of silver. And it was made in Thailand. The chopsticks are made of steel. And they were made in Korea.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重视Go for it!教材中的听力原文,并研究着如何解封Go for it!教材中的听力原文的洪荒之力,促进听力教学的精彩有效生成得到有效的再利用。我们将在下面具体阐述。
四、解封洪荒之力
任何听力材料都是一个完整的语篇,有一定的主题和体裁信息,任何听力材料都包含语言知识、与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语篇方面的知识,是学生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的范例。有些听力材料的主要目标甚至需要提炼语篇大意或写作思路,而不是捕捉零星的信息。
教师若侧重对听力材料语篇思路的引导和一些语言知识的引导,学生通过听力材料获得语言知识后,就能有效地转化为听、说、读、写的能力。挖掘、细化听力材料,实现听和说、听和写的有机结合,实现听力原文的有效再利用。
1.作为话题阅读材料进行有效再利用
Go for it!教材相配套的听力资料与听力原文是学生不错的选择。学生可以在没有上及这单元前,把这部分听力内容作为泛听资料,而在学过这单元内容后,将该聽力原文作为泛读材料来培养读感。Go for it!教材的听力原文内容包罗万象,语言生动真实,主要有以下话题:健康饮食、科普教育、娱乐休闲、奇闻趣事、排忧解难、兴趣爱好、文化风俗、环保慈善、旅游交通、生活购物、学习运动、名人名物、孝心友谊、礼尚往来、人生规划和目标制定。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话题资料,就不会再恐惧开口说英语,不会再恐惧无英语可说。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大量语言素材,了解了各国风土人情,同时也很好地进行了目标教育,树立了信心,乐于与他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品质。
2.作为课后抄写作业资源进行有效再利用
如Go for it!7A Unit 1 Section B 1
Cindy:Good afternoon,Dale!
Dale:Hi,Cindy!How are you?
Cindy:Im fine,thanks. How are you?
Dale:Im OK.
这几篇短短的听力原文囊括了这一单元所有的单词。学生就避免了单调机械地去完成抄写单词。相反,在抄写听力原文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对话练习、句型和标点、字母大小写掌握以及词汇运用等多项技能。
3.作为课堂游戏设计语音进行有效再利用
如Go for it!九年级Unit 10 Section A 1b可以创设各国领导人会面场景。利用听力原文材料进行情景重现,设计成游戏环节,必定会让课堂气氛活跃不少,真正意义上让学生从“学中做”转变为“做中学”。
4. 作为学生口试材料进行有效再利用
如Go for it!九年级Unit 10 Section B 1b 把听力原文作为口试材料后,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效利用听力原文的同时,还向学生灌输了餐桌礼仪的文化交际意识,让人与人之间的感觉更美好,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还能学习中西文化差异。及时将学生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输出,以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5. 作为语法知识点呈现方式进行有效再利用
如Go for it!九年级Unit 4 Section A 1b这个听力原文有3个小对话。包含的语法点有反意疑问句、倒装句和习惯用语。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语言点进行归纳使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掌握能力。
6. 作为学生获取口语化素材的途径进行有效再利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当我们等待学生给出答案时,通常会使用一些语气词来表示犹豫、肯定、惊讶等内心活动,通常学生会觉得新鲜好奇而试图模仿。其实在我们原汁原味的听力原文中就有体现。如Go for it!九年级的Eeeeew,Oh,no!Wow,he had?Really?No way!I mean,Hmmmm,Uh-huh,Shop?等等这一类词在不知不觉中激发着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7.作为学生对话任务范例进行有效再利用
如Go for it!九年级Unit 1 Section A 1b听力原文材料是:
—Well,how do you study for it?
—By making word cards.
—Maybe Ill try that. So,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peter?
—by asking the teacher for help.
这为学生操练提供了较好的模板,能有效地进行对话任务的驱动。
8.作为学生真实语言大输出的铺垫进行有效再利用
新课程标准中对听后活动的建议是: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口头或者书面转述;根据笔记选一角度,写一个文段。依据听力材料内容设计听、说、写任务。所以事实上,被仅仅作为听力练习的教辅资料或听后补充材料的听力原文,如经教师仔细研读其与目标语言的关联,设计相关的任务,不仅能解决听力练习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避免找不到合适的练习资源的尴尬,而且能使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得到提升。如Go for it!九年级Unit 6 Section A 1b中的一段,奶奶和孙女关于发明物的讨论,语境真实,语言幽默易懂,为学生的语言输出做足了铺垫。Go for it!九年级Unit 7 Section B 1c1d中的听力原文更是把青少年的上进表现得淋漓尽致。
9.作为单元月考小测听力材料进行有效再利用
当教师为了一份模拟卷而苦苦搜索听力资料时,其实我们身边就有一份非常好的可利用材料——教材听力原文。语速适合、内容五花八门,材料具有时代气息、语言地道幽默。最重要的是,学生在紧张的考试时听到熟悉的语段,可以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耐心地去做完原本可能会放弃的习题。而教师需要做的,只是将原文的问题设计稍作改变或直接搬上试卷。如以九年级Unit 3 Section A 1b为例:课文中的图片仅仅用作补全对话。我们可以将此图片直接放到试卷中,听力材料不变。但是可以利用这个听力原文编出以下测试题运用于“听小对话回答问题”这类听力选择题中:
Where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in front of the restaurant
B.at the door of the post office
C.On Main Street
五、学会掌控洪荒之力
本文客观地分析与研讨了Go for it!教材中听力原文的各功用和与之相关的各类教学任务,从而提高Go for it!教材中听力原文在使用中的实用性和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并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特点。同时,客观地分析各种教学任务的优缺,挖掘其最大功用,使Go for it!教材中听力原文这种教学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能力。并采用实验法,对与听力原文相关的各种教学任务的有性效和实用性进行考证。同时,在实践应用中,寻求其作为教材补充材料更多更实用的功用,并合理利用,来弥补日常教学中的各种材料、任务等的缺陷。
不得不说的是,英语听力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学生的薄弱环节,是很多学生的软肋。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英语听力始终阻碍着他们对所接触语言环境的适应程度和接受能力。教师还是应该多花力气通过夯实练好英语听力的基础、选好英语听力材料、利用好英语听力课、做好课后英语听力训练、掌握英语听力考试的技巧等几步去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所以,在探讨了Go for it!教材中听力原文的有效再利用后,我们还是应该把它侧重放在一个作为“听力”资料的大前提下,去积极开展其他教学设计或教学活动,做到“一材多用”“小材大用”。
参考文献:
[1]Rivers,Wilga. Listening Comprehension,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Skill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8.
[2]Brown,H. Teaching by Principal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New Jersey: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
[3]Krashen,S. The Input Hypothesis[M].Longman,1985.
[4]林崇德.英語教学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5]杨坚定.听力理解策略训练与教师的作用[J].外语研究,2003(3).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