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素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运用
2017-05-08叶雄
叶雄
新课改提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启示我们,思想品德课程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载体,将教材知识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将学生生活与教材理论知识点相融合,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生活素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运用策略。
一、运用生活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一些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不浓,觉得与自己的生活相脱节。对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素材,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来讲述知识,提高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如教师在讲述《做大自然的朋友》(教科版初中思品八年级下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节约、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可以用相机拍摄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浪费资源的现象,如中午教室里灯火通明,浪费了电力资源;饭堂里倒了许多剩余饭菜,浪费了粮食;厕所里没关紧的水龙头滴滴答答地流水,浪费了水资源等。然后在课堂上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这些照片,学生不由得发觉,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的确有许多浪费行为。接着,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学生身边的资料和数据,如学校每个月的水电费达到两万多元、一年水电费开支是二十多万。通过这些素材,学生才会反思,原来自己在生活中浪费了这么多资源、挥霍了如此多钱财,心理不自觉地产生了勤俭节约的意识。随后,教师便可以由此讲述知识点——人类生存,应该与自然环境和平共处,遵守自然界的规则,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这样,学生觉得教材的知识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密切,注意力和兴趣也因此调动了起来。
二、运用生活素材,达到德育目标
哲学上说,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肯定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会发现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作为思品课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并以此为素材,引发学生去思考这些矛盾和问题,探究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获得德育熏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达到德育的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市场经济的维护者》(教科版初中思品八年级下册)一課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一些商家诚信缺失的现象。有学生联系生活中所见,列举出市场中商家贩卖假冒伪劣产品、以劣充优、坑骗钱财等现象。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这些商家经营诚信行为和不诚信行为的所得与所失。然后,再播放社会上不诚信行为的视频,让学生知道诚信给商家带来良好的信誉,而失信则是为自己的经营道路自掘坟墓。这一教学互动过程,让学生意识到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感悟到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通过对生活中的德育问题进行探讨,可以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探讨和思考道德问题,从而获得了道德熏陶。
三、运用生活素材,凸显知识实用性
思想品德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这就需要初中思品教师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把教材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由于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是学校和家,主要的生活实践就是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实践性教学要求以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为素材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实用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如在《日月无私照》(教科版初中思品九年级第八课)一课中,教师在讲述人格尊严时,可以以学生之间互相起“绰号”的心理体验来展开教学活动。如可以询问学生:“假如你被同学起了绰号,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然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探究答案。学生通过讨论,都表达了对起绰号这一现象的心理体验。有的学生认为起绰号只是同学之间的玩笑,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些被起绰号的学生却认为,给别人起绰号是一种不道德的现象,是对他人人格尊严的侵犯。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展开辩论,教师随后进行总结:同学之间互相起“绰号”,应该分两方面看待。好的绰号无伤大雅,说明同学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但是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不应该起侮辱性的绰号;对于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的同学,应进行指责,劝告他们学会尊重和礼貌对待同学。这样一种以体验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思品课的价值所在,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运用生活素材,是“学以致用”教学理念的体现,能使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达到道德教育、公民法制教育、理想主义教育等教学目标。因此,广大初中思品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挖掘生活素材并灵活运用,提高思品课的教学效果。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