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阅读教学中“导”的艺术

2017-05-08梁业祯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蜻蜓学习效果小朋友

梁业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导”字作过解释:“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可见,“导”的课堂运作在于“引”,这里的“导”并不是平常新课的导人,而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启发、引领与点拨,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也是促进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那么,教师如何“导”才能使阅读教学更有效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教师“导”的指引促进学生自读自悟的一点尝试。

一、示范引领——“导”方法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各层次学生能力不同,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自读,学生不可能马上有所领悟。当学生想要自行解决问题,但问题的难度又非常大时,教师应当通过巧妙的示范,为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方向,帮助学生走出阅读困境,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直奔主题,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一课时,笔者结合课堂提问示范引导:“刚才我们学习了解了庐山云雾姿态万千的样子,那么庐山的云雾是如何变化的呢?就让我们按照‘熟读课文一找出中心句一品读句子一找出特点—模仿练笔的方法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这样一来,由于有了明确的阅读方法作示范引领,学生在阅读学习时就会心中有目标、学习有方法,既可以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课文时又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从而为提高阅读学习效果奠定基础,有效提升了阅读能力。

二、铺路搭桥一“导”方向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不断趋向成熟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体验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趋于成熟。当教材文本具有一定难度,或者某些阅读文本内容相近时,教师就要担当起引导者的职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巧妙的引导,为学生搭建起通向解决问题的佳径,为提高学习效果奠定基础。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一课时,关于放飞蜻蜓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蜻蜓是小朋友们好不容易捉到的,把它放飞实在太可惜了。其他学生表示不赞同:蜻蜓是人类的朋友,陶行知先生巧妙地让小朋友把蜻蜓放了,这样做是正确的。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笔者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陶行知先生看到小朋友们在捉蜻蜓时批评他们了吗?他是怎样对待小朋友的?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呢?捉蜻蜓好不好?你知道还有哪些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吗,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呢?”如此一来,教师铺路搭桥式的问题引导为学生的阅读指明了方向,学生阅读起来也会得心应手、轻松自如,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提高阅读的效果。

三、画龙点睛——“导”突破

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读书和思考,发现和探究学习的方法,能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记得更牢。如何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呢?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个环节又一个环节的教学,并且渗透本章节内容知识点,但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往往答不到点子上,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方向,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很好的突破。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笔者让学生用笔画出描写“冰心奶奶只揀儿童多处行”的句子,学生找出了“成千盈百的孩子……小天使”“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我们本想……坐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我们在花下大声赞叹,引得一群刚要出门的孩子又围拢过来了”等句子。学生找出这些句子以后,并不明白笔者让他们找这些句子的用意是什么。为此,笔者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大家把上面的句子多读几遍,一定就会有更多的发现。如此一来,笔者的“导”为学生深刻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句话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当学生在阅读理解上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找到释疑的路径,帮助学生轻松突破教学难点,提高阅读学习效果。

总之,“导”不仅是教师教学艺术与教学智慧的体现,更是教师综合驾驭课堂的一种能力表现。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导”在何时、“导”在何处,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语文更加高效。

(责编 杨春)

猜你喜欢

蜻蜓学习效果小朋友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蜻蜓
蜻蜓点水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蜻蜓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