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品德学科的备课质量
2017-05-08黄丽玲
黄丽玲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网络教学资源的增多,很多小学品德教师(青年教师尤为突出)不重视学习交流、个人思考和科学研究,拿着网上下载的教案就去上课的现象相当普遍。如何依据小学品德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进行有效备课呢?经过实践和总结,笔者认为,小学品德教师应在全面理解学科课标要求、课程目标、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与个人思考、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本学科备课与其他学科备课”三结合,提高学科备课质量。
一、理解课标和教材是备好课的前提
理解大纲要求、熟读课程标准和掌握教材特点是教师备好课的前提。现行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于2002年制定实验稿,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于2011年修订。新课程标准增加了许多新时期的德育元素。例如,《品德与社会》增加了“崇尚公平与公正、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加了“有荣辱感与知耻心、懂得感恩、珍爱我国文化遗产”等内容。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新课标,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才能把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备课中,为备好课指明方向。小学品德教材在内容编排、活动设计上丰富了主题活动内容。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材,分析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学习本学科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注重个人思考和理解,才能学得深、学得透,为备好课储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二、学习借鉴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是备好课的重点
教育信息化、教学网络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借鉴网络资源备课成为教师备课的首选途径。现行小学品德课程涉及品德、历史、自然、社会等多学科知识,单单依靠教师原有的知识来备课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全面查阅、搜集所需的备课资料,能够创设引人人胜的教学情境,设计出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网络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名师的教案、教学实录,可以下载其他教师上传的课件作为参考,还可以从网上收集需要的教学素材,如历史人物及事件、时事新闻、背景音乐、小故事等。
虽然网络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借鉴不等于“拿来”。教师应结合本地、本班学生实际,对网上下载的教案、教学素材进行适当修改,使其真正为我所用,不能生搬硬套。例如,笔者在备《帮帮残疾人》时,发现网上下载的课件是关于南宁市特殊学校学生的影像资料,与我们那坡县的实际离得较远,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便把内容换成了本校某学生的具体事例,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和教师本身的个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备课时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维,展现自己的个性,使教学活动生成动人的乐章。例如,在备《帮帮残疾人》时组织学生开展“单手穿衣”“盲人走路”“聋哑人交谈”等活动环节,有的教师为了便于课堂引导,主张把活动放在课内进行;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时间,则主张让学生自己在家进行体验。教师的关注点不同,活动安排也各不相同。同样的道理,如果教师的声音好、朗读好,可以多准备一些小故事,以“讲”感人;如果教师的感情充沛,可以多设计一些情景表演,以“情”动人;如果教师足智多谋,可以多设计一些问题讨论,以“理”服人;如果教师活泼好动、风趣幽默,则可以多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是备好课的有效途径
小学品德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品德教师,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客观上,他们身兼数职,执教的一些班还是大班额,教学负担重,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备课;主观上,许多教师一直把品德学科当做副科来看待,缺乏备课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此,笔者认为备好小学品德课需发挥教师团队力量和个人智慧的作用,走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道路。
集体备课要求同科目教师在每学期初就要共同研究课标和教材,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研究,达成教学共识。其主要流程是:备课组学习课标和教材——把备课内容分配到主备人——主备人拿出初备教案——主备人课堂实践——备课组讨论完善——形成集体备课教案——课堂教学。集体备课注重教师个人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快速提高个人备课能力和整体备课水平。集体备课后的教案为本组教师共用,实现校内教学资源共享,可以有效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实践证明,集体备课是行之有效的备课方式,已经被很多学校教师所追捧。值得注意的是,在集体备课中,一要防止教案的简单拼凑,不能把个人原始备课教案直接当成集体备课教案;二是防止发言人“一言堂”,每个教师都要积极参与研究活动,踊跃发言,“百花齐放”才能真正提高集体备课质量。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个人备课重在落实细节和再创造。具体备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指导、课件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教师可以借鉴集体备课教案,采用加减法设计出适合个人的新教案,备课时间缩短了,备课质量也提高了。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是相互交融的,教师只有把个性化的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融合起来,求大同取小异,才能备出既有特色又有水平的好课,达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教学目的。
四、本学科备课与其他学科备课相结合是备好课的升华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个教师的职责。”而“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每一门学科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也一改过去脱离生活、空洞枯燥、缺乏针对性和實效性的现象。例如,《给学校画张“地图”》一课,通过画画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画学校“地图”的方法,在画画的过程中倾注学生对学校“爱”的情感,注重学生对学校“爱”的独特感受,使品德教育融人美术知识教学过程。又如,语文课中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撒谎的孩子》等课文与品德课中的《诚信是金》都告诉学生做人要讲诚信,都是进行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此外,数学、英语、自然、体育等学科也蕴涵了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要综观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和巨大潜力,把品德学科备课与其他学科备课联系起来,做到融会贯通、相辅相成,使品德学科与其他学科水乳交融,实现知识与道德、教育与教学、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启迪与熏陶。
总之,在小学品德备课过程中,如果能做到以上“三结合”,便可以提高备课质量,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