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述文物保护新故事

2017-05-08

对外传播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中心北京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过程中,发现了战国时期至清代墓葬千余座,以及汉代城址、汉唐窑址等遗迹,将通州繁盛历史时间节点从隋唐大运河开通时期推溯到战国时期。这一发现备受世界瞩目,引发境内外媒体持续关注。北京市新闻办抓住时机,传播北京文物保护和城市副中心建设与历史文化交融成果,展示首都文化中心影响力。

一、快速回应外媒需求,抓住传播北京文化中心契机

2016年11月24日,北京市新闻办、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召开“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护与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会议,介绍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整体情况。《人民日报》等近50家境内外媒体70余名记者出席报道,首都之窗、千龙网等现场直播,首都博物馆等10余家在京博物馆官方微博微信联动推送。发布会引发世界主流媒体关注和兴趣,BBC驻京记者站和BBC总部在发布会后第二天即提出采访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新发现申请。北京市新闻办敏锐捕捉到这一向国际社会展示北京文化中心建设契机,迅速联合市文物局策划驻京境外媒体专题通气会,回应关切,连续发声,集中喂料,持续推深新闻发布会成效,引导外媒集中刊发于我有利报道。

二、精心策划外媒通气会,讲好北京文物保护新故事

首先,精心策划主题。我们对发布内容进行了细心研究,从文物保护和考古发现角度切入,讲述北京贯彻文物保护方针,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相互支持、协调配合取得的成果。其次,精选境外媒体。通气会主题并非突发事件,媒体报道不会侧重于消息类新闻,我们在外媒选择上精选信息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影响力大、善讲故事、偏爱文化主题、关注北京文物保护的境外主流媒体,美联社、法新社等受邀媒体高度重视,相关文字、摄影、摄像记者均对这次通气会表现出极大热情。第三,精心设计发布形式。2016年12月8日,外媒通气会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举办,现场摆放十多件新出土的珍贵文物,浓郁的文化蕴味立刻把记者带入北京的历史长河中。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讲述发掘故事、漫谈文物历史,生动展示2000多年前通州的人文画卷和繁盛景象,为境外媒体提供了新鲜、生动、独特的一手资料。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驻北京首席记者帕雅拉先生说,“这个地方太有历史感了,它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挖掘报道的北京故事”。

三、媒体通气会气氛热烈,会后报道引发二次传播

通气会上,外媒记者与发言人近距离交流互动,亲切問答,摄影、摄像记者从不同角度拍摄文物,现场气氛轻松、友好坦诚,互动良好。会后,受邀媒体纷纷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报道,内容重头且积极正面。美联社以“中国首都未来行政枢纽早在2000年前就是繁华之地”为题刊播了文字、图片和电视报道。还被英国《泰晤士报》等国际主流媒体转载。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将采访内容纳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专题片,并在意大利国家电视台第一频道早间节目播出三分钟新闻。俄塔社也做出相应报道,法新社、共同社均表示,本次采访内容很丰富,要留作资料,用于制作北京相关专题片。一位常年为《泰晤士报》供稿的在京自由撰稿人看到相关报道后极为兴奋,希望就此专题进行采访,并要求建立固定联系,参加类似活动,通气会二次传播效果明显,显现外媒报道成效。

此次活动是我市实施精准外宣的成功案例。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一是聚焦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宣传主题,围绕境外主流媒体关注热点,掌握对外舆论引导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二是打造境外媒体专题通气会活动品牌,统筹新闻发布和外媒需求,发挥专题通气会“组织形式精致、媒体邀请精准、交流互动充分、报道效果突出”特点,主动“喂料”讲故事,长线传播重实效;三是整合资源形成大外宣格局,既要联合全市相关部门挖掘北京外宣资源,讲好北京故事,又要加强对驻京外媒分类梳理、沟通了解,确保信息传播有的放矢,润物无声。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中心北京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北京,北京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