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如何加强对缅传播的一些思考

2017-05-08高鑫

对外传播 2017年4期
关键词:缅甸交流

高鑫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两国人民有着传统的胞波情谊。如今,中缅两国业已发展成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和澜湄合作机制框架下,中缅两国进一步深化了各领域的互利合作,共建命运共同体,这既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区域的和平稳定发展。2016年3月底,缅甸产生了新一届政府,开启了民主化进程。在这一背景下,做好新时期对缅传播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16年,我跟随中国外文局与云南省委宣传部组成的联合出访代表团,赴缅就中国主题图书合作翻译出版、《中国报道》东盟版本土化落地、中缅媒体交流等活动的筹备开展前期工作,并就如何加强对缅传播整体设计进行了专项调研。在缅期间,随团重点拜访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及使馆内比都办公室、缅甸联邦政府宣传部、缅甸记者协会、仰光传媒集团、亚洲名声传媒集团、金凤凰杂志社,以及华为、云南建投等中国企业在缅机构,通过实地调研及座谈,对缅甸现有媒体管理制度、出版业(包括出版、发行和印刷)、媒体状况、受众阅读习惯、外国媒体在缅落地情况加深认识,对推进媒体、公关公司、非政府组织(NGO)形成合力加强对缅传播工作等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正视缅甸的转型 抢抓对缅外宣机遇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重视对缅文化交流与传播。根据调研,目前合法进入缅甸的中国媒体共有四家,分别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金凤凰报社(以缅甸媒体身份运行)、吉祥杂志社。另外,《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和中国驻缅使馆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办的《今日中国》(缅文版),以异地印刷的形式在缅甸部分指定区域发放。《云南日报》等媒体也与缅甸当地媒体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对缅介绍中国,对缅甸主流社会了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中缅媒体之间的交流互访日益频繁,增强了媒体间的沟通与交流。

但是,目前中国对缅传播仍存在一定的分散、影响力不足的状况,相较于西方媒体在当地发声的渠道和影响仍处于劣势。在民盟执政实行民主化改革之后,缅甸在国际上已经基本摆脱了孤立地位;各方势力争相进入缅甸,缅甸的国内政治版图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强势回归,中国在缅甸的传统优势面临挑战。

目前,缅甸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也存在着许多变数,缅甸对中国的态度依旧有转变的空间。中国完全可以,也必须通过新的传播战略重建中国在缅甸乃至周边地区的影响。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洪亮大使曾指出,缅甸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应该正视缅甸的转型,发挥好我对缅的影响力,其中迫切需要媒体给予舆论保障。缅甸媒体发展整体较为滞后,这也是中国媒体“走出去”,推进媒体投资、合作、落地以及建立出版社、印刷厂等系统配套顶层设计的良好时机。

缅甸宣传部常务秘书吴丁瑞也曾表示,多年来缅甸始终致力于推进缅甸与各国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希望藉此建立人民之间相互理解沟通的渠道。缅甸宣传部也与中国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但是媒体出版方面,特别是外文出版方面的合作尚处于空白,希望与中方出版机构在国际出版和传播等方面,特别是推进两国优秀作品、图书的互译方面加强合作。

缅甸记者协会名誉主席、缅甸仰光媒体集团主席吴哥哥则表示,目前中缅两国媒体之间的交流缺乏系统性,许多缅甸的媒体对于中国的认识渠道有限,因此对于中国及中国的发展存在很多误解。而两国媒体间的交流、合作以及对于两国的正确认识,对于推进中缅两国间的友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于新时期加强对缅传播工作的几点思考

1.投资建立出版相关机构

目前缅甸出版业相对滞后,图书出版量不足以满足缅甸民众阅读的整体要求。在对出版机构的调研中发现,缅甸图书出版业很不发达,无论是图书印刷质量、装帧都与中国图书出版水平相差甚远,现有的发行与销售系统布局无法满足正处于发展变革期的缅甸。因此,可以考虑在缅甸法律允许的情况下,采用独资或者合资的方式,注册以中国主题图书出版为主的出版社,并与之配套,投资建立印刷厂及中国连锁书店项目,在满足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传播缅甸的同时,也可以提升缅甸的出版水平。云南已在缅甸开展印刷厂筹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目前緬甸图书多为国内自产自销,在国际传播与出版发行方面尚处于空白期,也有迫切的愿望。中国媒体和出版机构可以此为契机,推动部分缅甸图书的国际化出版发行,提升缅甸政府部门对中国出版机构合作的认同。

2.多种形式开展媒体本土化落地及交流合作

目前,中国已有部分媒体进入缅甸,但与美、日等国家相比在媒体数量、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方面仍显不足。因此,可考虑以多种方式加快推进中国媒体在当地本土化落地。一是探索以资本的方式并购或参股、控股当地主流媒体。目前缅甸很多报刊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财力有限,有些难以为继。对愿意与中国合作的媒体,可考虑收购、并购等资本运作的方式。二是中国媒体应加大合作传播的力度,可考虑与缅甸的媒体开展内容合作或者落地发行,实现“借嘴说话”、“借筒传声”。三是推进媒体交流与从业人员培训。调研中我们感到,缅甸媒体业从基础设施建设、业务人员水平到媒体环境发展都较缓慢,业务水平较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缅甸媒体业正在积极寻找突破口。建议通过定期举办中缅媒体高峰论坛,机制性推进中缅两国媒体从业人员多种形式的交流。通过举办论坛,一方面推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促进交流沟通,另一方面也可全面了解缅甸媒体以及缅甸国家对媒体态度、媒体当前的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这将有利于中国媒体及时调整在缅甸的传播策略,增加缅甸受众对中国媒体的接受程度。

编辑记者通过文字所表达出来的专业素养,是产生或影响舆论导向的关键,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公共事件的反应。据缅甸报业委员会一份非正式调查数据显示,缅甸媒体编辑记者的平均年龄为27岁,而且很多人未接受过新闻教育就开始从事新闻报道。美、欧、日媒体和NGO已通过向缅甸记者提供新闻业务培训的方式进入当地的新闻领域,并影响着记者的意识形态。近年来,中国记协、中国外文局、云南省委宣传部等国内机构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以多种形式邀请缅甸媒体来华参访,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建议相关媒体和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缅甸媒体记者培训方面的投入,争取更多亲华媒体记者在重要缅甸媒体上发声。

3.利用好新媒体的公知效应

与传统大众传媒相比,网络具有更多的互动性、传播性,网络比报刊、广播、电视更能直达受众终端。当前,网络在缅甸逐渐“变热”,同时也在一些涉华的公共事件中发挥着或好或坏的作用。

在网络里,受众有一种“平等、民主”的自我心理暗示,以此为基础,可在缅甸的“网络空间”里塑造出能够正面宣传中国的公知和意见领袖,潜移默化地影响缅甸人对中国的认知。中国驻缅使馆开创了通过Facebook用英缅文传播正面信息的先例,今后要继续做好这一工作,使之成为缅甸精英了解中国权威报道的首选来源。

4.探索外交、外宣和企业联动的新方式

在赴缅甸调研期间与使馆交流及与中国企业在缅分公司座谈中,笔者深刻感受到如何提升中国企业在缅甸的形象塑造和危机公关等问题非常紧迫和切实地摆在面前。目前中国驻缅企业在缅甸投资和建设项目受到各方面的压力,背后不乏西方势力的影子;但同时应该看到,中国在缅甸经济活动的公共关系处理方面缺乏策划和整体设计、舆论引导迟滞和平台影响力不够等问题,造成中国企业在海外形象负面以及直接项目损失。建议有经验的公关公司结合缅甸当地情况对企业经济活动和项目进行总体设计,并与媒体配合,做到在项目运作中及危机处理上都有专业公关公司的全程介入和指导。同时也要探索引入NGO,加大中国民间组织在民众公益、慈善等方面的力度,做好争取民心的工作。中国外文局日前已正式在国家民政部门注册成立了中道公益基金会,其主旨是开展民间国际交流与社会公益事业,可在对缅甸传播工作中,注重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和功效。

5.影视产品创作应更加突出中缅文化的关联与价值观的认同

可与缅甸有关部门最好是私营媒体合作,拍摄一些让缅甸民众接受的反映中缅友好与合作的电影、电视剧。如之前云南推动拍摄的《舞乐传奇》就在缅甸收到了良好的反响。此外,可以考虑以佛教为情感纽带加强交流,加强两国在意识形态上的认同感。缅甸是佛教大国,佛教文化是缅甸文化的核心。而佛教在中国也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可将国内一些介绍佛教的节目推荐到缅甸的电视频道播放,增加两国人民的宗教认同感。中国外文局目前正在拍摄的表现“一带一路”上佛教交流的大型人文纪录片《千年佛缘》,已考虑在缅甸的落地和播放。

猜你喜欢

缅甸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State Councilor and Foreign Minister Wang Yi and Myanmar’s Foreign Minister U Wunna Maung Lwin Inaugurating the Consulate-General of Myanmar in Chongqing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缅甸外长温纳貌伦共同为缅甸驻重庆总领事馆揭牌
缅甸琥珀中首次发现虾类化石
缅甸希望20年内赶上新加坡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