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中国对非话语权的新机遇与新思考

2017-05-08罗建波

对外传播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非话语权外交

近年来中非关系全面升级以及当前美国特朗普执政给全球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给中国对非话语权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中非双方对双边关系的战略定位,着力打造中国对非话语权的若干新的增長点,不断调适对非话语权建设的战略思维和政策举措,进一步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一、对非话语权建设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2013年初,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便选择了非洲,凸显了新一届党中央对非洲和中非关系的高度重视。习近平相继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合作理念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正确义利观”,显示出中国始终与非洲国家真诚相待的坚定承诺和追求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在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非关系进一步提升为政治互信、经济共赢、文明互鉴、安全相助、国际协作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如果说20世纪50-70年代的中非关系以政治合作为主,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非关系以经贸合作为主,那么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中非关系逐步跃升为全面提质增效的“3.0版”新时代。中非关系正在全面升级,这是当前中国对非话语权建设的重要背景。

伴随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中非合作成效及溢出效应正在全面显现。虽然中非合作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和改进的问题,但客观来讲,中非合作的确有力推动了非洲的减贫、发展和稳定,极大提振了非洲国家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信心和能力。中非合作的快速发展还极大带动了国际社会对非洲的重视,显著提升了非洲大陆的国际地位。法国、欧盟、美国、日本纷纷加强了同非洲的高层对话,韩国、南美洲、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举办了与非洲国家的首脑峰会,昔日被西方称为“绝望的大陆”日益演变成了备受世人瞩目的“希望的大陆”。欧盟和美国还先后提出开展中欧非、中美非三边对话与合作,非洲的和平与发展也早已纳入中欧战略对话、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议事日程。非洲议题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政治的重要议题,成为影响大国关系的一个新因素、新变量。

从国际范围看,美国大选及特朗普执政给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给中非合作特别是中国对非话语权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长期以来,非洲在美国地缘战略中的地位本身就不高,特朗普政府对“美国至上”的追求,对全球治理的相对冷漠,以及在全球贸易、移民、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保护主义倾向,可能进一步降低美国对非洲的关注,这将部分减轻中非关系面临的国际压力,也将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更大国际空间。中国可以借此机遇,高举开放、包容、创新、共享、合作共赢和公平正义的旗帜,以中国倡议、中国理念推动世界价值观的重塑,引领全球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从而抢占国际道义高地,提升自身国际话语权。同时,当前美国政府对非洲民主和人权问题并未表现出太多兴趣,或许可以部分减轻中国在津巴布韦等个别热点问题上所受到的无理批评。

二、准确理解中非双方对双边关系的战略定位

在新形势下,中非关系何以重要?中国如何认识非洲的战略价值,非洲对中国及中非合作又有何种期待?准确理解中非双方对彼此的战略定位,是推动中非关系发展、打造对非话语权的重要前提。

首先,非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一带一路”是一项开放、包容的合作倡议,没有人为划定的地理边界。非洲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广阔市场,与中国有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且位于印度洋西岸并与欧亚大陆有着天然的地理毗邻,因而必然是中国推动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对中国而言,非洲国家的积极参与将全面拓展和延伸陆海两条丝绸之路,在提升中国向东开放的同时,显著加快向西开放的步伐,进而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拓展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国还可以抓住与沿线各国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之机,建立起引领亚非发展的新型雁型模式,进而全面助推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并在这一进程中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在这样的对外开放大格局之下,中国与非洲的距离不是更远了,而是更近了。

其次,非洲是中国运筹全球大战略的外交助力。历史上,中国曾长期支持非洲的政治独立和经济建设,非洲国家也曾给予中国及时、有力的回报。以下大事我们不能忘:1971年非洲国家把中国“抬进”联合国,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后非洲对中国的有力声援,以及绝大多数非洲国家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上对中国的坚定支持。在当前中国全面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发展好中非关系对中国运筹全球大战略仍然非常重要。借助非洲国家的外交支持,中国能够更为有效地平衡来自东部方向的压力,缓解美国和个别周边国家在战略和安全层面对中国进行的防范和遏制,从而改善和优化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借助于非洲国家的外交支持,中国能够更为有效地构筑起东西联动、陆海统筹、欧亚非对接、印太一体的地缘大格局,进一步拓展在欧亚非三大洲、印太两大洋及其周边地区的战略影响。借助于非洲国家的外交支持,中国可以更好地从非洲和发展中世界集聚自身发展力量,从世界外围稳步走向世界中心,进而全方位提升自身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力。在全球战略布局上,我们需要立足亚太、放眼全球,秉持大思维、大视野,在世界大棋盘上规划中国崛起的外交布局和进取方向。

再次,非洲也是中国塑造全球身份、彰显大国形象的重要舞台。一个正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究竟要以什么样的形象立足于世界?习近平指出,中国必须有自身特色的大国外交,对外工作要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有与时俱进的外交理论创新、更具全球视野的大战略布局,也需要有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气度的大国责任。中国需要继续推动中非务实合作的深入发展,做好中非互利共赢这篇大文章,努力推进中国由“追求自身发展”转变为“引领世界发展”,推动中国身份由国家维度走向更为宽广的全球维度,进而全面塑造中国的全球观念、全球身份和大国形象。

同时,非洲对中国也有许多期待。在非洲看来,中国是可以搭乘的发展快车,是可以分享发展经验的另一种选择,是非洲重获发展信心的重要平台,也是平衡西方压力、帮助非洲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借助与中国的经济合作,非洲能够获得急需的资金和技术,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这在西方大国至今难以走出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尤显重要。借助与中国的经验分享,非洲可以获得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重建寻求大陆复兴的自信心,更好地探寻实现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借助与中国的国际合作,非洲能够极大提升自身国际地位,增加在国际事务和全球议程中的重要性,从而以更为自主、更为自信、更为有利的方式走向世界。

三、着力打造对非话语权建设的四大新增长点

在新形势下,我们基于中非双方对彼此的战略定位,在继续夯实中非政治互信的同时,正在着力从四个方面提升对非话语权。

1.打造中国标准。人們常说,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美日及部分欧洲国家,不仅垄断着高端技术和工艺,也垄断着全球通行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服务标准,通过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占据着世界产业链的最高端,把持着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在中国大规模走进非洲的今天,我们需要积极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中国产品、技术和服务“走出去”,以高质量、高规格的中国标准来塑造中国企业和品牌的优势、声誉和形象,以标准的对接和落地来支撑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进而塑造非洲的产业标准、行业规则和经济秩序。我们需要把在非洲的经济影响力做大、做实,把中国在非洲的经济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外交部非洲司林松添司长曾言,在非洲,有了中国标准,就有了中国技术,就有了中国装备,就有了中国管理,就有了中国经验,就有了中国模式。近年来中国在非洲修建的亚吉铁路、蒙内铁路就是采用中国标准、中国装备、中国技术和中国管理的良好范例。

2.分享中国经验。中非合作给非洲带来了什么?除了不断增加的贸易、投资和援助,还有中国的治国理政和发展经验,中国发展的榜样和激励作用。中国对减贫和发展的成功探索,对改革、发展和稳定相互关系的辩证认识,以及追求现代化所体现出的独立自主精神,为非洲国家在探索发展道路时多了一份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近年来,在对非人力资源开发基金的支持下,每年有上万非洲国家的各类人才来华研修。越来越多的非洲政党也纷纷来华“取经”学习,南非非国大、埃塞埃革阵、纳米比亚人组党都把中央委员派往中国研修。对非洲、对世界介绍中国的经验和智慧,有助于世界更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有助于减少甚或消除一些人对中国认识的固有成见,从而达到增信释疑、改善国家形象的作用。通过帮助非洲国家提升治理能力和探寻发展道路,也有助于向世界展现中国模式的价值和意义,展现中国发展道路的正当性和有效性,进而增加中国在世界发展领域的话语权。

3.展现大国责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追求目标具有两个维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也因此具有双重任务,即维护并增进中国的国家利益,同时更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国提出推动非洲发展的“三网一化”建设,出资600亿美元推动中非开展“十大合作计划”,向西非埃博拉疫区国家提供了超过1.2亿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中国把非洲视为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舞台,更加全面深入地参与非洲的和平与安全事务,更加积极贡献带有中国烙印的公共产品,也因此赢得了非洲国家的肯定和赞誉。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曾激情感慨道:“中国不仅从来就不曾殖民非洲,而且正在做着那些非洲国家期待前殖民者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肯尼亚总统肯雅塔也讲道:“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中国对非援助与过去西方殖民主义相提并论,这完全与事实不符。”①非洲知名民调机构“非洲晴雨表”(Afrobarometer)在2016年10月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在非洲36国5.4万受访民众中,2/3的受访者对中国持正面评价,认为中国在非洲的政治经济活动推动了非洲的发展。②

4.提升制度性话语权。当前大国关系分化组合,国际格局调整加速,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面临深刻变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塑造,主动引领国际秩序的演变,能够显著提升在国际体系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更好地维护和拓展我国的发展权益。近年来,中国不仅注重呼吁增加新兴国家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重大国际机制中的代表权和话语权,同时发起组建了一系列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以共商、共建、共有、共享为特点的国际组织及合作机制。无论是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的继续深化,还是金砖国家组织的深化和拓展,以及金砖开发银行的成立和运作,都离不开中国与非洲国家的携手合作。中国通过更加“有为”“有位”地推动参与全球治理机制变革,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了更多中国声音,注入了更多中国元素,提升了在若干重大国际问题上的议题设置权、发言权和在重大国际机制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中国已经由国际体系的“学习者”和“参与者”演变成为国际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塑造者”和“建设者”,这是中国成为真正全球性大国的重要体现。

四、对非话语权建设还需思考的六个问题

中非双方有着深厚的历史友谊,近年来中国对非话语权也有了长足进展。但中国对非话语权建设还面临许多问题,诸如西方对中非关系的误读和曲解,中非之间特别是双方民众间的相互不了解,中国走进非洲的无序尚未彻底改观,中非双方在价值观方面还存在诸多差异。这些问题极大影响了非洲对中国的认知,从长远看也影响了中国在非洲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因此,我们在非洲既要重视“硬投入”,也要加强“软建设”。

一是切实践行“正确义利观”,体现对非外交的道义精神。“正确义利观”要求我们在处理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时做到义利兼顾,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我们需要在政治上秉持公道正义,为非洲和发展中国家说话,为他们发声。诚如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大峰会上指出的那样,中国在联合国的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我们需要在经济上做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特别是不断增加对非洲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和援助,注重与他们分享发展经验,帮助他们更好解决发展和治理问题。如果说,以前中国的发展目标是“如何成为一个大国?”那么今后还将增加一个新的目标:“如何更好地做一个大国?”如果说,以前中国讲的最多的是国家利益,那么今后在继续强调国家利益优先的同时,还要越来越多地讲国际责任和国际道义。“正确义利观”就是要把中国自身发展与非洲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非洲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联系起来。

二是开展好对非民生外交和公共外交,积极争取非洲民心。在过去很长时期里,中国重视对非经济外交,相对轻视人文交流;重视政府间往来,相对轻视公共外交和民间交流;重视与非洲执政党打交道,而相对轻视参政党、反对党和在野党。但非洲市民社会的不断发展及部分国家多党轮替渐成常态,要求我们转变对非外交思维和外交方式。外交工作在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我们在非洲不仅要赢得非洲政府和执政党的支持,还要有民众对我们的认同和赞誉,把中非友谊的种子种在非洲老百姓的心田里。今后,中国对非援助需要适度减少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楼堂馆所项目,打造更多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提供更多民生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中国走进非洲,也要不断提高与非洲民众打交道的能力,提高与非洲工会、非政府组织、媒体、参政党、在野党和反对党打交道的能力。

三是打造支点国家和战略平台,以此提升中国在非洲乃至世界的影响力。非洲大陆有54个国家,各地区、各国的区情国情差异甚大,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各不相同。要發展好中非关系,首先需要在非洲选择和打造一批支点国家,这些国家要么能在关乎中国利益和中非关系的重大问题上主动为我发声,要么能为中国力量走进非洲提供战略承接。比如,中国同坦桑尼亚关系的不断深化为中国拓展在东南非洲的影响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其次,中国需要继续巩固同非盟的合作,深化并充实中国—非盟战略对话机制,注重对接“一带一路”与非盟“2063议程”,通过非盟来推动非洲大陆的发展并撬动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其三,继续深化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把中非合作论坛打造成中非务实合作的平台、中非往来的桥梁、中非情感相通的纽带。

四是创新对非传播思维,主动讲好“中国故事”。中非传媒合作不多,中国对非文化影响还较为有限,加上西方国家对非文化渗透和强大的舆论影响,导致非洲民众甚至许多精英对中国和中非关系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我们需要转变只做不说或者多做少说的传统思维习惯,及时扭转过去“反应式外交”“解释性外交”“辩护式外交”存在的被动局面,通过搭建平台、设置议题、抢占先机,善于主动自我表达和形象展示。我们需要找准讲好中国故事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特别是讲好中国发展的成功及其背后的艰辛与不易,讲好中国推动非洲发展的美好愿景及为此做出的不懈努力。我们既要注重讲好中国对非理念,讲好宏大叙事的中非历史友谊,又要能捕捉一些细小的能够打动人心的故事,特别是挖掘普通中国人与非洲人相通、相知、相亲、相助的百姓故事。此外,中国还要注重在国内讲好“非洲故事”,培养国人正确的非洲观和宽广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是未来中非关系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五是坚持“不干涉内政”,也要建设性参与非洲的和平、发展与治理问题。中非关系一直秉承“不干涉内政”原则,得到了非洲国家的普遍欢迎和赞誉。但是,“不干涉内政”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其本意在于,中国始终注重维护非洲国家的平等和尊严,尊重非洲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中国需要秉持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原则,更加积极关注和参与非洲的和平与安全事务,更加积极关心和协助解决非洲的发展和治理问题。在非洲安全领域,中国不仅要做联合国在非洲维和行动的主要参与者和非盟集体安全机制的支持者,也要积极争取扮演非洲冲突的“调解人”和重大决议的“发起人”和“倡议者”。在非洲发展领域,中国要注重与非洲国家分享治国理政经验,提升非洲国家的治理能力,甚至推动非洲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这不仅有助于非洲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也有助于确保中国对非投资和援助的安全,进而推动中非关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是在对非交往中彰显中国价值理念,特别是注重塑造中国外交的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要害在于其包含的价值观。③中国对非“走出去”自然需要推动中国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的“走出去”。中国需要弘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阐释当代中国追求发展和进步的理念,呈现中国完善现代国际关系的理念和准则。中国传统文化对仁义道德与世界大同的追求,中国人对集体精神和家庭伦理的注重,当代中国对社会和谐、公平和正义的理解,以及中国对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包容开放、“正确义利观”等国际合作理念的倡导,都能够在非洲国家和非洲文化那里找到共鸣,得到非洲国家的理解与认同。从长远来看,中国需要塑造具有自身特点又关照人类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特别是提出清晰、明确且长期坚持的外交核心价值观,争取国际社会正确了解我们的战略意图,改善中国外交形象,提升外交道义高度,增强外交的亲和力、感召力,并显著提升国际话语权。中国外交是否能够拥有更为明确、更为系统、更有吸引力的核心价值观,将是中国在大国成长道路上更趋成熟的重要标志。④

「注释」

①《非洲各界热议习近平讲话和中非合作》,《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12月6日,第2版。

②Afrobarometer, “Africa: Chinas Growing Presence in Africa Wins Positive Popular Reviews”, October 24, 2016, http://allafrica.com/ stories/201610241620.html .

③何亚非:《发挥华侨传播中华文化的优势》,载《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外文出版社2016年版,第1-4页。

④罗建波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13页。

猜你喜欢

中非话语权外交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新的一年中非关系昂首向前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中非合作迈入新时代
以“八大行动”谱写合作新篇章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话语权